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略论      ★★★ 【字体: 】  
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略论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29:30   点击数:[]    

倘以旧有之孔教为非,则不得不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新、旧之间绝无调和两存之余地。”(25)他所说的“欧化”,归就到一点,就是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所以,他又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礼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26)陈氏的这种思想,正反映了西化派决意告别传统,重造中国文明,以求中国现代化的心态。





自由主义西化派热情讴歌先进的西方近现代文化,充分揭示中国历史文化中的落后因素。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自有其价值。但西化派全力否定传统,倡导西化,亦因其所存在着的内在弊端,因而无法真正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兹仅举三端,略析于下:





其一,传统绝非博物馆中陈列的历史故物,同现实社会生活及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了无关涉。传统犹如时时刻刻流动于人体内的血液,渗透到现实社会生活之中。无论承认与否,它都必然要对现实社会和现实人发生深刻影响。即使是力反传统的自由主义西化派,事实上也无法摆脱这种影响。胡适曾严厉批判儒教传统,但同时又相当尊崇孔子、孟轲,“对十二世纪‘新儒家’的开山宗师朱熹,也是十分崇敬的”。(27)因孔子曾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二千余年“专制政治之灵魂”而愤然抨击之的李大钊,也承认:“以孔子为吾国过去一伟人而敬之,吾人亦不让尊崇孔教之诸公。即孔子之说,今日有其真价值,吾人亦绝不敢蔑视。”(28)尤为耐人寻味的是陈序经,他以明确倡导“全盘西化”而名震一时,但其一生生活方式、待人接物等都始终是中国式的,实际仍存留着很浓郁的中国文化传统。因此,仅凭着摧枯拉朽式的批判、否定、革命,并不能够真正与传统“告别”。





其二,现代化并不等同于西方化,其模式应是多元而绝非单一的。即使是在西方,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的现代化也各有样式,都是根据各自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的具体国情来选择自己的现代化发展之路的。至于非西方国家或地区,在谋求其现代化过程中,固然应以开放的心智向作为现代化先行者的西方学习,但不能照抄照搬别的国家或地区的模式。“全盘西化”,显然是没有出路的。诚如S.N.艾森斯塔在谈到“现代化”与“西化”的关系时所指出的那样:“尽管西方国家率先实现了现代化,但非西方国家中发展出来的现代性的具体文化形式和组织形式,也能发展出具有一切现代性特征的社会来。”(29)因此,尽管近代以来,西化成为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和社会生活中实际上的主潮,但其毕竟没有能够在神州大地上真正建成现代化大厦。历经百余年沧桑的中国人民,最终选择的还是也只能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





其三,传统虽未必一定会自发地开启出现代化,但其也并非一定就本质地与现代化相对立。现代化过程中,历史悠久、根基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不仅可以提供多方面的资源,而且更能成为现代化赖以存在发展的沃土。如依西化派求国新必弃国故的思维全面否定传统,则必然会使现代化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问题的关键应该在于如何切实协调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使传统“成为获致当代中国目标的发酵剂,也即如何使传统发生正面的功能。”(30)





对于自由主义西化派文化思想的种种弊端,文化保守主义者均有所省察,故其在指出西化派全面否定传统必会导致“民族生命无处安立,民族生命彻底丧失”的同时,又中肯地告诫国人,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两个问题:“第一,如何赶快学到欧美西方文化的富强力量,好把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地位支撑住;第二,如何学到了欧美西方文化的富强力量,而又不把自己传统文化的精神断绝或斩伐了。换言之,即是如何既吸收融合西方文化而又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光大与更充实。第二问题若不解决,则中国国家民族虽存在而中国传统文化仍将失其存在了”,(31)这实际将使中国国家民族丧失精神命脉。显然,相对于自由主义西化派的文化思想,文化保守主义者的这种认识无疑有救弊补偏的积极意义。即使以当今眼光视之,也能从中获得许多启迪。20世纪90年代“国学热”中,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所以会引起学界关注,以至有所谓“新文化保守主义”的兴起,与此当有重要关联。 


    


[注释]





(1)       《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论文化守成主义》,中译本第76——77页,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       刘成禹、马伯驹《洪宪纪事诗三种》,转引自黄兴涛《文化怪杰辜鸿铭》第5页,中华书局1995年版。





(3)       《悼辜鸿铭先生》,载1928年5月7日《大公报》。





(4)       张君劢:《中西印哲学文集》第44页,台湾学生书局1983年版。





(5)       《庸庵全集·文稿》卷二。





(6)       《筹洋刍议·变法》,见《薛福成选集》第55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7)       论者多以康有为为现代新儒家的先驱,这诚然不错,但如从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这一更宏阔的角度来研究,则无疑应溯源至同治年间的洋务派。





(8)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5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9)       参阅《李泽厚答问录》,载《原道》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0)   《十教授宣言》,原载《文化建设》一卷四期,1935。





(11)   张君劢:《中西印哲学文集》第521页。





(12)   《辜鸿铭文集》第104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13)   《訄书·客帝匡谬》。





(14)   章太炎先生的这篇演讲,原刊于《民报》第6号,1906年7月25日。





(15)   《论保存国粹宜自礼俗言文始》,载1908年5月5日《神州日报》。





(16)   《论保存国粹与爱国心之关系》,载1907年7月7日《神州日报》。





(17)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自序》,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18)   《梁漱溟全集》第一卷第539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9)   钱穆:《国史大纲·引论》,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





(20)   冯友兰:《新原人·自序》,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1)   参阅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唐君毅:《为中国文化告世界人士宣言》,这份在现代新儒学发展史上具有纲领性意义的宣言,见张君劢《新儒家思想史·附录》(台湾弘文馆出版社1987年版)。另参唐君毅《花果飘零与灵根自植》,收入唐氏《中国文化之花果飘零》(台湾三民书局1974年版)。





(22)   譬如,方东美在1964年夏威夷第四届东西哲学家会议上宣读其《中国形上学中之宇宙与个人》论文,引起与会者的普遍关注。夏威夷大学哲学系主任、本次会议的发起人查理·摩尔教授说:“我今天才知道真正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英国牛津大学的麦克慕兰教授称:“真未想到一位东方人,以英文著述,向西方介绍中国哲学思想。其英文之造诣如此优美典雅,求之于当世之英美学者亦不多见。”





(23)   《论保守主义》,载《中国思想人物论——保守主义》,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0年版。





(24)   《从儒家的当前使命说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见郑家栋编《道德理想主义的重建——牟宗三新儒学论著辑要》第4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





(25)   《宪法与孔教》,原载《新青年》二卷三号。今入《陈独秀文章选编》,三联书店1984年版。





(26)   《三志罪案之答辩书》,原载《新青年》六卷一号,今见上书。





(27)   《胡适的日记》。《胡适哲学思想资料选(下)》第265——266页,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年版。





(28)   《李大钊选集》第80页,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29)   《现代化:抗拒与变迁》,中译本第57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





(30)   金耀基《中国现代化与知识分子》第8页,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4年版。





(31)   钱穆:《东西接触与中国文化之新趋向》,载《思想与时代》第32期。


上一页  [1] [2] [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朱熹治学方法试解

  • 下一篇文章:思孟心性说简论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略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略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略论
  •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范式与取向转换的...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