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先秦儒家的君权合法性论证浅析      ★★★ 【字体: 】  
先秦儒家的君权合法性论证浅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29:17   点击数:[]    

表现必须谨慎,道德必须完善,一举一动都关涉民生大计。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夫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而正矣。(《孔子家语·大昏解第四》)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孟子·离娄上》)





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君者,盘也(民者,水也),盘圆而水圆。君者,盂也(民者,水也),盂方而水方。(《荀子·君道第十二》) 





在希腊,政治就是通过论证、讨论来达到正义的过程;而在儒家思想中,政治则是君主、大人以身作则、为民表率、实行教化的过程。实际上,这二者有内在的相通之处。《尚书·尧典》一开头就讲君主必须修德:“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合万邦,黎民于变时雍。”自我的道德修养终究会在认识论上发生飞跃,从而在自己的世界观里引起巨大的变化,养成一种圣人式的阔大胸怀和人格。由于君主的显赫地位,这种人格在教化的过程中就会对社会群体发生影响,存神过化,从而导致全国上下一片祥和。这种理路一直都是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所遵奉的圭臬,荀子甚至说,君主完全不需要治国,只要修身即可,所谓:“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荀子·君道第十二》)





在儒家的君主论中,君主的道德修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孝、仁、礼。





第一,君主首先应该是个孝子。“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教,就是对人民的教化。如果君主不能在孝行上为人民做出表率,又怎么能在人民中推行德治呢?《论语》的第一篇是《学而》,《学而》的第一章是讲教与学的态度的,第二章就是讲孝悌的,足见孝悌的重要。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  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在儒家的君主论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孝经·三才第七》的记载最能说明问题: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由此可见,孝悌作为一种美德,对于君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人的各种品性的源头。君主以身作则倡导这种品德,其好处实在是美不胜收。





第二,由孝悌、亲亲等差之爱推及对广大人民的敬与爱。孔子说:“爱与敬,其为政之本与!”(《孔子家语·儒行解第五》)“敬事而爱人,使民以时。”“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郭店楚简《缁衣》在爱、信、礼的关系中把爱放在了第一位:“慈以爱之,则民有亲;信以结之,则民不倍;恭以莅之,则民有逊心。”(第25、26简)只有如此,才能做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好则安之,君好则民裕之”(第8、9简)。要做到这种敬与爱,当然就要彻底进行仁的修养。“仁者,爱人。”仁可以培养其君主的恻隐之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此,则天下百姓就老有所养、少有所归了,“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第三,孔子曰:“夫礼者,君之柄,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列仁义、立政教、安君臣上下也。故,政不正则君位危,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孔子家语·礼运第三十二》)“夫礼,生死存亡之体。”(《孔子家语·辨物第十六》)这种斩钉截铁的判断,不能不使任何一个中国君主为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从事于礼的修养。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我们不能想象,如果没有礼的约束,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子。在中国,对每一个公民进行礼的约束是重要的,当然,对君主进行礼的约束更为重要。 


    

三 对君权的制衡措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试析鲁迅、海明威的死亡哲学与生命哲学

  • 下一篇文章:在摩荡中弘扬主体——郭店楚简《性自命出》认识论检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先秦儒家的君权合法性论证浅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先秦儒家的君权合法性论证浅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先秦儒家的君权合法性论证浅析
  • ››先秦儒家德福思想论
  • ››先秦儒家“义利观”与现代商业伦理...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