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寻求自由与公道的社会?——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一个考察      ★★★ 【字体: 】  
寻求自由与公道的社会?——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一个考察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29:08   点击数:[]    

第146页。

  [注13]同[注7]。

  [注14]同[注8]

  [注15]张东荪:《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上海观察社,1948年版,第47、51

页。

  [注16]萧乾:《自由主义者的信念》,上海《大公报》,1948年1月8日。

  [注17]参见张东荪:《思想与社会》,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8年重版,第101

页;《理性与民主》,重庆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第109页。

  [注18]同[注2]。

  [注19]参见张佛泉:《自由与人权》,香港亚洲出版社,1955年版。

  [注20]参见胡适:《自由主义是什么?》、《中国文化里的自由传统》,胡颂

平编:《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第6册,第2044、2078页。

  [注21]在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中,能够在学理上将这两种自由作明确

区分的,可能只有张佛泉。他的《自由与人权》一书,对自由作了清晰的分梳。但

这已经是五0年代的事了。参见[注19]。

  [注22]参见张东荪:《理性与民主》,第131-135页。

  [注23]郑贵和对胡适的自由观念作过分析,发现其中的成份十分丰富,包括消

极自由、积极自由等多种含义。详见郑贵和;《胡适的自由思想》,台湾大学政治

研究所博士论文,1991年。

  [注24]转引自石元康:《洛尔斯》,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9年版,第57页。

  [注25]张君劢《赖氏学说概要》,拉斯基著、张士林(张君劢笔名))译:《政

治典范》,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注26]转引自Geoge Sabine:《政治学说史》,下册,第799页。

  [注27]同[注25]。

  [注28]参见郑贵和论文,同[注23]。

  [注29]参见张君劢:《威尔斯氏政治思想及其近作人权宣言》,《民宪》,第

1卷,第10期;《法国人权协会之人权宣言》,《民宪》,第1卷,第12期。

  [注30]张君劢:《二十年来世界政潮激荡中我们的立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

馆编:《中国民主社会党》,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95页。

  [注31]同[注9]。

  [注32]参见Andrew Vincent:《当代意识形态》,罗慎平译,台北无南图书

公司,1999年版,第62页。

  [注33]张君劢:《国宪议》,时事新报社,1922年版,第109、116页。

  [注34]张君劢:《国宪议》,第109、117页。

  [注35]参见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年版,第129页。

  [注36]参见蔡国裕:《一九二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主义论战》,台湾商务印书

馆,1988年版。

  [注37]参见张东荪:《现在与将来》,《改造》,第3卷第4号。

  [注38]同[注7]。

  [注39]同[注16]。





相关性:毕业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模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端]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从人工智能看当代逻辑学的发展

  • 下一篇文章:中国社会信仰的危机与重建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寻求自由与公道的社会?——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一个考察”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寻求自由与公道的社会?——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一个考察”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寻求自由与公道的社会?——现代中国...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