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当前中国社会的正义状况与正义话语论争      ★★★ 【字体: 】  
当前中国社会的正义状况与正义话语论争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25:58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当前中国社会的正义状况与正义话语论争

发布时间: 2003-7-6 作者:刘伟

须首先说明的是,本文标题里正义状况与正义话语之中的正义一词,意非正义的性质界定,而是指与正义有关的意思。之所以采取了这种容易引起歧义的表达方式,是因为笔者尚未找到其他更为确切的汉语组合。因而姑且用之。解释这一点同时意在说明,本文的中心议题是从正义的角度评说当前中国社会的诸多现象与相关的话语论争。而之所以标注正义之名,是考虑到:到目前为止,直接以正义之名来系统反思并批判我们面对的这个社会的讨论还很稀少。希望本文能够引起各位读者的兴趣,并参与到有关正义问题的讨论中来。



  谈论当前中国社会的正义问题有相当的难度,这种难度不仅来自于当前中国社会自身的极端复杂性,也来自于各认识主体对正义的理解分歧而造成的话语论争。与此同时,这一话题的相当敏感性也为这种探讨增加了难以摆脱的束缚。这种敏感性并不仅仅来自于它对有关方面现有状态合法性的怀疑和冲击,更来自于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无知和不能理性探讨的倾向,同时也来自于人们在讨论这一主题时一直显得不够直接和集中--这又无疑地增加了整理这些话语的难度,因而也就使得对当前中国正义状况的概括充满了风险。对此,笔者深表警惕。因而本文的宗旨便不得不再次声明:本文旨在引出中国当前社会有关正义的基本问题,所作的分析只能是一己的偏见,希望诸位读者从这些问题出发明确集中地探讨这一主题。



  众所周知,正义是任何时代任何人都不能逃避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个人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对于这一带有根本性价值的命题,我们的思索显得过于苍白。目前,人们谈论得最多的往往是法律公正,起点平等,分配公正以及社会道德等问题,虽然这些问题显得尤为急切,也是正义诉求的应有之义,但在对正义问题的全面哲学思考方面,我们的话语圈显然做得不够。以中文文献为例,目前为止以正义为标题的书籍中,真正的理论思考特别是带有哲学气质的思考,主要还是西语资源的翻译品,比如罗尔斯、桑德尔、洛齐克、麦金泰尔等人的著作。笔者在北大图书馆检索时的发现证实了这一点,以正义为关键词搜索书目,除十余本翻译品之外,只有五本左右的中文著作是关注当前中国社会的正义状况的,但就是这种关注也只是从法律、意识形态、社会道德和经济发展的层面出发的,中文资源中直接从思想层面全面深入探讨正义问题的著作,只见到两本:《正义的两面》(香港:燕继伟 著)与《正义及其相关问题》(戴华 主编),其他的都是对古文经典的释义之作,已与正义论题无关。

  当然,最近笔者在书市也看到两三本有关中国目前社会正义状况(如有关户籍制度改革、中国社会公正等问题)的著作,但思考的深度和系统性依然不足。而且从总体上看,中文著作中讨论目前中国正义问题的数量太少,发出的声音也比较微弱。

  对上述情况的解释可以有四:一,话语圈对正义问题的思索不足说明,正义的诉求已不再急切,因而不成为问题,这显然与当前社会不符;二,话语圈基本上廓清了正义的问题,对此问题已形成基本的共识,因而较少争论,这也与当前的话语圈不符;三,人们不愿意探讨这一话题,或者因为其敏感性,或者因为探讨这一问题的艰难--这反映了当前话语圈的部分事实,但也不能完全这么看;四,因而只有第四种解释,有关方面在搁置这一争论,不管是官方的不争论方针,还是先把经济发展下去再说的各派理论,都试图在回避当前社会的价值危机。

  具体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对正义问题所作的评说和行为往往带着一己的直觉和冲动,而缺少对一个转型社会的理性思考,使得渐进地促进社会各方面正义状况的改善显得尤为困难。

  所以笔者认为,对于正义问题,我们的智慧实在是太少了,因为我们都把太多的精力和热情放在我们个人或团体所属的狭隘的生存处境中,我们的公共知识分子和政治人物还很少从信仰层面,政治合法性层面,社会哲学层面来考虑我们这个社会的正义问题,即使也有一些考虑的,但也因为各种原因很少有机会对此予以直接的表达。而在已有的有限智慧中,精英层,包括权力精英、知识精英和经济精英,真正关注的又比较少。他们在不质疑自己行为本身是否合乎正义或者是否有利于促进正义的前提下为发展神话添砖加瓦,他们以为社会就会在这种增长中顺利前进。因而我们不得不说,正义,在我们的时代多少是缺席的。正如我们目前的改革主要还是增量改革而不是存量改革一样,我们的思考更多的是求新,而较少地关注从一开始就伴随着我们生存的正义问题。但同时也不能否认,虽然我们当前所处社会从信仰层面,政治层面,社会层面到个体交往层面都存在着严重的正义缺席局面,但从官方意识形态,学术语言到一般社会思潮直到民间话语,部分对正义的表达和思考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的追问一直在进行,但表达而出的话语实在是太有限了,其影响力也更有限。

  所有这些,都使这一主题具有了讨论的价值。



  一 正义之名与正义之实--中国语境中正义之内涵

  讨论正义问题,首先要做的是为正义正名。何为正义?是个极难回答的问题。其具体内容随时间和地域的不同而各有不同。但其包含着的基本精神具有相通之处。



  以中国为例,正义,在中国的语境中实在是个暧昧不明的概念。从这个词语本身来看,古典文献中的正义是指正确和标准的释义之意,而无现代性的公正、公义之意。可以说,正义作为具有现代性内涵的名词,对中国来说,就是一个现代性在中国的展开,因而单从话语本身来看,它是一个舶来品。但因为正义诉求的共性,更因自共产主义运动以来社会正义(公正)目标在全球的凸现,我国现当代话语中的正义一词基本上已与国际接轨。

  当然,中国目前的正义内涵却不仅仅是现代性的,它依然保留了太多的传统和中国人自己的理解。这需要进一步解释。中国过去虽然没有直接的正义说法,但有各种名词同样包含了中国人的正义诉求,这些名词有:天道,道,天理,天,良心,义,仁,信,情,理,等等。这些词语分别对应于一个政权的合法性,一个社会的公正性和个人行为的是否合乎正义。这种包含着正义内涵的话语既有可能是对某一状况的辩护,也可以成为对自己颠覆行为的合法性论证,更说明了中国语境中对正义的特殊理解和诉求。这种特殊性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中国人对情理这样的伦理性价值的偏重,而不是像西方对逻各斯和形式合理性的极端执着;又比如,因为中国没有宗教性的终极信仰,他们将几乎所有的心智和努力都放在了世俗生活和现有社会秩序的关注上,因而缺乏一种对更高级公义准则的确信,这就使得中国人的正义诉求停留在一个比较实际的层次,同时也使中国的正义论证不是从逻辑前提出发的推理过程,而成为能否带来生活乐感的功利解释。

  即使如此,我们依然不能否认人类在对正义问题的理解上有一些基本共识,比如诚信,忠实,尊重生命,互惠,等等。而且随着市场的扩展,交往中遵守一些起码的规则已成为人们对正义的起码要求。在政治领域同样如此,政治合法性必须建立在尊重人权,尊重民众意见的基础上,这也成为当前政治正义的共识。虽然我们可能没有那么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但中国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些正义观念并形成言论,在行动上也作出了相应的努力。



  二 当前中国社会的正义状况及话语论争



  1起点平等、规则平等与结果公正

  比较表面和最为常见的正义问题,在当前中国,就是起点平等、规则平等(机会平等)与结果公正。只是各方关注的侧重点有所差异。

  正义,兑现到社会层面,主要是一种对公正的诉求。公正之中,平等最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中国哲学思想批判

  • 下一篇文章:我看《老子》——对《老子》的另外一种解读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当前中国社会的正义状况与正义话语论争”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当前中国社会的正义状况与正义话语论争”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当前中国教育八大尴尬解读与思考
  •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争论的若干问题
  • ››当前中国企业国有资产与财务管理的...
  • ››当前中国价格听证:基于结构和制度...
  • ››当前中国社会的正义状况与正义话语...
  • ››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