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上一页  [1] [2] [3] [4] 


Tags:


   海德格尔:词语      ★★★ 【字体: 】  
海德格尔:词语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25:21   点击数:[]    

苦所协调并以痛苦为基调的灵魂,就是忧

郁(Schwermut )。忧郁能够压倒灵魂,但也能够失去重负,把它的“神秘的气息”弥

漫在灵魂中,赋予灵魂以装饰的珠宝——它用它种与词语的珍贵关系来装饰灵魂,并在

这种装饰中把灵魂保护起来。



  这也许就是我们刚刚听到的那首诗的第三节所思的事情。随着那刚刚消逝的忧郁的

神秘气息,哀伤渗透了弃绝本身;因为如果我们根据它的最本己的重量来思这种弃绝的

话,我们就会看到:弃绝包含着哀伤。所谓弃绝的最本己的重量,就是对词语之神秘—

—即词语乃是物之造化——的自身不拒绝。



  作为神秘,词语始终是遥远的。作为被洞悉的神秘,遥远是切近的。此种切近之遥

远的调停(Austrag )乃是对词语之神秘的自身不拒绝。对这种神秘来说缺失的是词语,

也即那种能够把语言之本质带向语言的道说。



  诗人之疆域从未赢获的那个宝藏乃是表示语言之本质的词语。词语的被突然洞见到

的运作和逗留,词语的本质现身,想要进入其本己的词语之中。可是,表示词语之本质

的词语却没有被赋予。



  那么,如果唯独这一表示语言之本质现身的词语是那块宝石,它由于在诗人手中而

十分切近于诗人,尽管逸离了,但作为逸离了的和从未赢获的东西却始终是在最近之切

近中的最遥远者,那么情形又如何呢?由于这一最近之切近,宝石便神秘地与诗人相亲

热,否则诗人就不能对宝石唱到:“丰富而细腻”。



  “丰富”(reich )意谓:能够授予、能够提供、能够让获得和让得到。但词语的

本质丰富性乃是:它在道说中,亦即在显示中,使物之为物显露出来。



  “细腻”(zart)的意思按古老的动词zarton来看就如同:亲热的、令人高兴、爱

护。



  爱护(Schonen )是一种提供和释放,但它不带意志和暴力,没有欲好和统治。



  丰富而细腻的宝石乃是词语的隐蔽的本质(此处“本质”作动词用),它不可见地

道说着,并且已经在未被说出的东西中把物之为物呈示给我们了。



  就弃绝已经向词语之神秘允诺自身而言,诗人通过弃绝而在思念(Andenken)中保

持着宝石。以这种方式,宝石便成为作为一个道说者的诗人所特别偏爱、特别崇敬的东

西。



  宝石便成为诗人的真正值得思的东西。因为对道说者来说,还有什么比词语的自行

遮掩的本质,即那隐而不露的表示词语的词语,更值得思的呢?



  如果我们把这首作为歌的诗与那些同源的歌协调起来加以倾听,那么,我们就通过

诗人并且与诗人一道让诗人总体所值得思的东西向我们道说了。



  让值得思的东西向我们道说,这意味着——思(Denken)。



  在倾听诗歌之际,我们思索诗(Dichten )。以这种方式存在,即是:诗与思。

(7 )



  诗与思——这初看起来就像关于某个论题的标题——显示为我们的命运性此在自古

以来就被镌刻其上的丰碑。这个丰碑记载着诗与思的相互归属。诗与思的相互归属渊源

深远。当我们回首思入此种渊源,我们便直面那古老的从未获得充分思索的值得思的东

西。



  诗人突然洞见的东西,诗人没有对之拒绝自身的东西,就是这同一个值得思的东西。

诗人如是道出:



  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



  词语之运作突现为使物成为物的造化。词语于是作为那种把在场者带入其在场的聚

集而灼灼生辉。



  表示如此这般思得的词语之运作的最古老的词语,即表示道说的最古老的词语,叫

做逻各斯(希腊)——即显示着让存在者在其“它是”(es ist)中显现出来的道说。



  然而,表示道说的同一个词语逻各斯(夕忙夕疲币脖硎敬嬖诩丛诔≌咧诔

〉拇视铩5浪涤氪嬖冢⊿age und Sein),词与物(Wort und Ding ),以一种隐蔽的、

几乎未曾被思考的、并且终究不可思议的方式相互归属。



  一切本质性的道说都是对道说与存在,词与物的这种隐蔽的相互归属关系的响应和

倾听。诗与思,两者都是一种别具一格的道说,因为它们始终被委诸于作为其最值得思

的东西的词语之神秘,并因此一向被嵌入它们的亲缘关系中了。



  为了让我们能以恰当的方式在思中追踪并引导这一值得思的东西——如其向诗允诺

自身那样——,我们就要把这里所说的一切付诸遗忘。我们倾听于诗歌。实际上,以歌

的方式咏唱的诗歌愈是简单,我们就愈容易在倾听中听错了——有鉴于这样一种可能性,

我们现在就将变得更加深思熟虑。



  译注:(1 )原诗句为:Kein ding sei wo wort gebricht. 这里海德格尔把原诗

句中的虚拟式(命令式)“sei ”(存在)改写为直陈式“存在”。参看作者在前文《

语言的本质》中的更详细的讨论。



  (2 )这两行诗的原文为:Darauf konnt ichs greifen dicht und stark / Nun

bluht und glanzt es durch die mark…。第一行用过去时,第二行则用了现在时。



  (3 )海德格尔在此开发出一个德文古词Bedingnis ,以标明词与物的关系,即词

语“让”物成其为物,“决定”(be-dingt )物成其为物,我们把Bedingnis 意译为

“造化”。



  (4 )这两个短语译成中文十分别扭,需要细心领会。第一个短语,即“向自身拒

绝要求”(sich Anspruch versagen)是对“要求”的拒绝,说明诗人拒绝了以前与词

语的关系,对词语的“要求”;第二个短语,即“向要求拒绝自身”(sich dem Anspruch

versagen)是对自己的拒绝——其实就是对“要求”(不同于前一个“要求”)的不拒

绝,即对词语之神秘的不拒绝。



  (5 )按照海德格尔之见,这里的“它是”(es sei)中的“是”(sei )为命令

式,是“让存在”,即词语“令”物存在。



  (6 )在标准德语中,所有的名词都以大写字母开头。



  (7 )诗与思(Dichten und Denken)更准确地当译作“作诗与运思”,即作动词

解。



  相关性:毕业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模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端]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韦伯合理化理论的科学史语境

  • 下一篇文章:胡塞尔对伽俐略物理学的反思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海德格尔:词语”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海德格尔:词语”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海德格尔的栖居之思
  • ››海德格尔:词语
  • ››海德格尔的良知之思
  • ››海德格尔:审美之域与开端之思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