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法学理论
   海德格尔的栖居之思      ★★★ 【字体: 】  
海德格尔的栖居之思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3:07:34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  要] “人之栖居”乃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主旋律。海德格尔由存在本身而入思栖居,从而揭示出栖居的本质就是栖居的真正困境;在对此困境的倾听中,海德格尔进而由栖居思入“筑造”。在栖居着的筑造中,让物自身自由地涌出和收回;在筑造着的栖居中,让四相一体安居在物中,这便是海德格尔栖居之思在存在的深度上向我们发出的质朴劝告。

  [关键词] 栖居,栖居的困境,筑造,四相一体

  至少从1946年的《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开始,“人之栖居”便成了海德格尔的思想天空中颤抖不已的主旋律。[i]这个在“前期”尚含而不吐的主旋律,穿透 “诗人何为”、“从思的经验而来”、“技术的追问”、“语言”、“物”、“筑-居-思”、“······人诗意地栖居”、“什么召唤思”、“泰然任之”等等“后期”专题论域的界限,直截了当地宣泄而出,持久地触动着我们,并在存在的深度上开显着一个人之栖居的自由境域。

  一、 栖居的困境与栖居的本质

  尽人皆知,这是一个技术四面环绕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已按技术的方式被对象性地分割为生产领域、消费领域、流通领域、工业领域、农业领域、军事领域、教育领域、新闻领域、娱乐领域等等,而每一领域又有更进一步的切割。于是,人之栖居便顺理成章地被划归于某一个具体领域,比如消费领域或者娱乐领域。由于现代技术的日益推进,人的活动范围从“宏观”伸张到“微观”乃至“宇观”和“渺观”,生存样态似乎愈来愈丰富多彩,生存空间也似乎愈来愈广阔。技术主宰着一切:普天之下,莫非技术之疆域,率土之滨,莫非技术之臣民。然而,与现代技术的这种摧枯拉朽般的扩张态势相呼应的是,作为能在之人的生存在质的深度上急剧而又全面的萎缩。专业化、资本化、规范化、功利化和一体化使人之生存益发为技术世界所占用,益发归属于技术世界格局中的一个有机部分。技术性的“摆置”充斥着世界:“耕作农业成了机械化的食物工业。空气为着氮料而被摆置,铀为着原子能而被摆置,而原子能则可以为毁灭或和平利用的目的而被释放出来。”「1」第 933页到处都是海德格尔称之为现代技术之本质的“座架”的索逼着的订造,[ii]自然界被挟持着拖入开发、改变、储藏、分配、再开发、再分配的仿佛永不回头无限发展的订造过程。完全可以说,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已从广度和深度上被现代技术一网打尽。

  与此同时,作为索逼着之订造的座架绝不会止步于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事实上,它已经向“主体”世界全面渗透。我们知道,自文艺复兴以降的时代通常被看成是一个高扬主体的时代,而且正是这种高扬才使得主体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的现代技术世界。可是,“高扬主体”的辩证法就在于:在主体不断创造、发明、运用、改造和完善技术世界从而俨然成为支配自然界的“主人”之前,主体之为主体的“主体性”就已经拂袖而去了,而被剥去了主体性的主体实际上已然沦为技术世界维系自身以及再生产自身的“螺丝钉” 或“润滑剂”。海德格尔极深刻地指出:“作为如此这般受促逼的东西,人处于座架的本质领域之中,人根本上并不能事后才接受一种与座架的关系。”「1」第 942页在技术座架的先行控制下,作为主体的人是作为“人才”被摆置、被订造的:人被摆置为“人力资源”,被订造为“人才库”或有灵魂的“生产力”,并以 “就业”和“失业”的方式在“人才交流市场”的吞吐中内在地归属于技术世界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活在技术座架无孔不入的统摄下;人一生的基本生活方式均是按各技术领域的发展态势和需求而被规定、筹划、调整和算计的;即使象诞生和死亡这样的“自然事件”,也以诸如“出生率”和“死亡率”之类的方式而被吸收于技术世界深不可测的自我再生的黑洞中去。

  技术座架在提尽了客体的“自在性”和绞干了主体的“主体性”之后,人之栖居的沉沦状态或者说技术性栖居的本质便裸呈出来了。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升级换代,对象性的分工越来越“专业”,专业性的切割越来越精细;四处是“人才”,遍地是“专家”,跨出自己的领域你便是白痴。在技术座架的纵横挤压下,人之栖居也最终蜕变成了一个“专业性”的领域。栖居是什么?按技术性栖居的算计本质,栖居不外乎就是对一个空间位置的占用问题,是一套可诉诸“人均占有面积”来精确衡量的住房问题,最多是一个诸如“住房的周边软硬环境”之类的问题。

  的确,居住面积的窘迫和居住环境的恶化,一直是一个让现代社会深感棘手的难题。但是就人之栖居来说,即令解决了居住面积和居住环境这样的专题性难题,也远不等于便消除了栖居的困境,甚至根本上就还未触及到人之栖居的真正困境。海德格尔写道:“不管住房短缺多么艰难恶劣,多么棘手逼人,栖居的真正困境都并不在于住房匮乏。真正的栖居困境比世界战争和毁灭事件更古老,也比地球上的人口增长和工人状况更古老。真正的栖居困境乃在于:终有一死者总是重新去寻求栖居的本质,他们首先必须学习栖居。”「1」第1204页对深陷于技术性栖居方式之中的现代人来说,这是一个致命的判决。在这个判决中,至少有两点引人沉思。

  第一,何以栖居的困境比世界战争、毁灭事件、人口快速增长、现实工人状况等等更古老?按照海德格尔这话的逻辑,“更古老”意味着,即使居住的面积和环境已完全不成其为一个问题了,也就是说,即使我们彻底摆脱了“人均收入”、“增长速度”、“人口压力”、 “教育普及”这些问题的困扰,不再面对战争、毁灭、贫富悬殊、宗教冲突这类问题的威逼;一言以蔽之,即使我们已然可以“随心所欲”或“各取所需”了,我们,作为曾在、现在和将在着的必死者的人类,仍然深深地置身于栖居的困境之中。这个幽灵般的栖居困境实在是太古老、太古老了,古老得来以至于它根本就不再是一个“时间性”的问题。

  在此困境的烛照下,近现代以及“后现代”技术性栖居的本质便一览无遗:它使人之栖居在本质上沦落为一个象居住的面积或环境这样的专题性问题,即沦落为从某种现成的生存状态跳向另一种“理想的”但同样是现成的生存状态的问题,从而使栖居困境的“古老性”转化为一个似乎只是“临时性”的问题,就是说,它遮蔽了人之栖居困境的古老性或源发性。因此,当代技术性栖居的真正困境,与其说是诸如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核战争的悬临,文明的冲突等等这样的问题,不如说在于它始终只“表现”为这样的专题性问题,即始终以派生的、不真正切己的专题性困境顽固而又至深地荫蔽着人之栖居的那种古老的、源始的、真正切己的困境。

  人之栖居究竟置身于怎样的困境中呢?于是,我们踏入了第二个思考点:何以“重新寻求栖居的本质”、“学会栖居”乃人之栖居的“真正困境”?这里显得异乎寻常的是:栖居之本质尚需要去“重新寻求”吗?根据海德格尔的说法,“栖居”这个词的本源意义是“持留、逗留”「1」第1190页“栖居始终已经是一种在物那里的逗留”。「1」第1194页但如此一来就更奇怪了:难道我们不是一直“逗留”着,又何须乎去“学会”呢?难道“栖居的本质”不是早已明摆在那里,又何须乎去“重新寻求”呢?更重要的是,所谓栖居的“困境”从何而来?而且还是 “真正的”?

  不言而喻,栖居作为一个日常的“概念”,刻画着一种“普遍的”逗留现象,就是说,栖居作为无论怎样都已经逗留着的“逗留”,的确是不用去“学会”的,不用去“重新寻求”其本质的。但是对人的栖居之本质的遮蔽恰恰就发生在这里。栖居作为逗留,说的根本就不是一种“普遍的” 逗留现象,而毋宁说是人作为人的“存在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栖居之桥的现象学沉思——海德格尔的栖居之思(续)

  • 下一篇文章:中国学术刊物的反思与发展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海德格尔的栖居之思”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海德格尔的栖居之思”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步如澄明之径———法律推理在司法...
  • ››交通事故肇事者逃之夭夭 法律援助受...
  •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
  • ››论清末的司法主权问题
  • ››论人权的国际保护——以米尔恩人权...
  • ››法律与道德法律与道德
  • ››中国宗教法总述(下)
  • ››司法改革八大难题
  • ››立法听证:制度民主的价值
  • ››情事变更原则探析
  • ››海德格尔的栖居之思
  • ››海德格尔:词语
  • ››海德格尔的良知之思
  • ››海德格尔:审美之域与开端之思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