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借鉴融合创造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现代道德体系。这是更为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我将这种现代道德体系称之为中华新道德或者简称为新华伦理。
中华新道德应是一个包含多层道德标准多重道德规范的完整道德体系。它的核心应当是政治道德即社会主义道德,主要是处理个人与组织、民族、国家或着党员与群众之间的政治利益关系,它提倡个人为集体、民族、国家或党员为群众的奉献牺牲精神。尤其在特殊危机时期或情势(如抢险救灾)中或涉及民族利益国家尊严的关头,应当发扬这种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也是分层次的,对普通群众来说是护宪爱国,而对党员来说则是坚定社会主义信仰,忠诚党的事业,在必要时要带头牺牲个人利益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
在社会主义道德统领下并存的是公共道德、伦理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和市场道德。这些道德的具体性质与规范也是有区别的。如何确定它们不同的道德性质、划清它们之间的道德边界、以及设计完善的道德规范,是建设新华伦理的核心任务。它们都必须能从实际道德需求出发,尽量地继承传统美德并吸收国外有益道德规范。这是新华伦理能否具有生命活力的关键。如果新华伦理不能充分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或者不加分析,笼统地否定西方道德观念,所谓新华伦理是不会有现代生命力的。譬如传统儒家道德,部分可以取其精髓直接作为政治道德,如“刚正不阿”、“舍身取义”、“杀身成仁”;部分可以改造吸收为现代公德,如“克己复礼”改造为“克己尊礼”──遵守法律和公共规范,便是现代社会公德准则;部分可以改造继承为家庭伦理道德如“孝悌”,当然要去掉“子为父隐”、“父为子纲”等封建糟粕;部分可以构成职业道德和市场道德,如“信义”、如君子生财取之有道;而传统道德的核心部分如“忠、义”经改造可以成为企业道德的灵魂。很多人对“四小龙”与儒家道德的关系往往理解片面。实际上,所谓儒家精神成为它们振兴经济的文化动力并不是指他们在市场领域中实行“仁义”,而是因为他们在企业内部抵制个人主义,宏扬儒家传统,这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再譬如西方道德,象“自律”、“公平”等由西方个人权利本位延伸出来的种种道德观念,是现代社会公德和市场道德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我们理当认真借鉴。当然,对西方道德中的极端个人主义或享乐主义倾向我们应当坚决抵制批判,但同时,我认为目前同样重要的是认真进行现代道德观念的启蒙教育,克服由于中国文化的误读所产生的道德误区。象“自由”,离开尊法守约、离开自律,就没有个人的自由;中国人所理解的“由自”式的个人主义自由恰恰是诸种非道德行为的根源。这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中华新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至于在作为道德重要构成的社会公德领域中,中国与西方传统美德的共性部分是完全可以抽象继承融汇提倡的,如“仁爱”与“博爱”、如诚实善良等等,是人类永恒的美德,应当结合审美教育积极渗透灌输提倡,尤其是对少年儿童,对在校中小学生。
同时,构成新华伦理的这诸类道德还都有自己的层次性划分。其中市场道德构成的层次较低,基本是以常德为主──市场行为不需要道德奉献牺牲精神;政治道德构成的层次较高,基本应由圣德觉悟构成──政治道德总是需要道德主体的无私牺牲精神;家庭伦理道德应主要以美德为主体──仅仅能尽赡养义务而没有对父母情感和爱的关怀,是很难称为孝子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中则应高调低唱──需要大力宣传褒扬崇高的舍己为人无私忘我的圣德楷模先进典型,但它的落脚点应当是让每个公民每个职工都能自觉遵守常德,具有诚实善良的品格,具有爱岗敬业精神,个中道理前文已经述过,兹不赘。
总之,新华伦理建设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一项非常艰巨的系统工程,本文作为导言,只是破题而已,希望能有同志者与我为实现这共同一目标而走到一起来。
────────────────────────────────────
①道德“爬坡”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譬如极“左”时期草菅人命落井下石陷害忠良的现象今天已近绝迹;市场经济促进人格觉醒,也促进政治平等观念的生成,这些无疑都是道德进步的重要表征。限于本文篇幅和题旨,本文对市场经济促进道德进步的伟大历史功绩不进行讨论。
②严格讲,用“滑坡”形容目前的道德危机并不准确,“滑坡”是指从原有的高道德水平上滑下来,但正如后文所分享那样,即使在公共道德领域中,一些传统道德规范现代看来并不道德。因此,科学地讲,目前的道德危机是道德“失范”。
③〖日〗今道友信:《关于美》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191页。
④〖美〗汤姆.L.彼彻姆著《哲学的伦理学》中国社科出版社1990年版230页。
⑤但有趣的是呼吁者自己开出的药方却是人格、人道、良知、正义等等,这些因素在通常情况下,只属于常德范畴,决算不上什么崇高。
⑥“较真”是经济学家茅于轼在《读书》96年2期《何必较这个真》中提出的概念,《读书》96年6期发表笔者反驳的短文。在中央电视台97年10月26日《实话实说》节目中,笔者又与茅先生当场进行了论辩。尽管对茅先生的观点笔者不同意,但他所提出的这个概念却是很有利于市场道德建设的。 本文以《建设适用市场经济的新华伦理体系导论》为题,发表于《人文杂志》1998年3期,内容略删。
相关性:毕业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模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