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思想和哲学作用均是在适应时代需要的背景下产生的。张载和徐敬德虽然是国籍不同的学者,但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有着相似之处,而两者的理学思想正是在这种背景中孕育并发展起来的。
印度佛教自汉传入中国后,长期与中国本土的儒教、道教文化冲突融合。到了北宋时,儒、释、道三教的文化整合并未完成,宋代的儒家哲学家为了抗拒佛教的渗透和影响,便从理论思维层面批判佛教,其代表人物便是张载。张载较之唐代韩愈对佛教采取人其人,以其书,庐其居 注8 的简单方法,大不相同。这与宋代在数学、天文学、地理、历法、地质、医学、生理学、农学等科学技术的繁荣的背景下所产生的对哲学的新的需要是息息相关的。
徐敬德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随着朝鲜的创业,统治者为实施抑佛兴儒政策,开始批判佛教的虚无、空思想,同时奖励儒学,而新的学风也随之形成的时期。科学技术领域中也得到了飞跃的发展,从天文学到农学、印刷术、火器制作、医学等各个领域都迎来了科学的变革。这种学术背景便成了张载和徐敬德形成其独特思想的契机。
其次,从异的角度来分析。宋代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得到发展,商业发达,城镇繁荣,科技进步,被称作世界三大发明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已完成。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疑经舍经的解放思潮,各家各派思想不断涌现,而且北宋各州、县纷纷设立学校以及私人创办书院,也促进了学术思想的发展,从而学术思想领域中也出现了新的风气,成了北宋理学形成的契机。这时期的著名理学家有周敦颐、张载、二程,以及讲述象数学的邵雍等。到了南宋,朱熹继承周、邵、张、程等人思想,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张载作为理学的奠基者,在宋明理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徐敬德的境遇则不同。他生活的朝鲜朝前期,是性理学传入朝鲜后经过活跃的研究而开始形成朝鲜性理学的时期,即以程朱理学为中心进行众多研究的时期。因此徐敬德与张载不同,他直接接触到程朱理学,并受其影响。换言之,张载是奠定理学基础的人,而徐敬德所接触的是程宋理学集大成的学说,他接受了张载的气学、程朱的理学和邵雍的象数学等丰富的思想,并形成独立的思想。
(二) 学术思想渊源
宋明理学家都以极大的兴趣研究六经之首的《周易》,张载也不例外。张载著有《横渠易说》,徐敬德亦著有《卦变解》,又说《周易》是一部义众理丛注9 ,由此可见,两者都很重视《周易》的研究。而且徐敬德的学风与宋儒的学风有着很大关联,因此,张载和徐敬德思想有相似之处。
但张载与徐敬德思想的渊源不同。张载是理学形成时期的学者,对理学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他的思想是独自学习《六经》后体悟了儒学之道,并经过自之穷究而获得的。当时有人曾认为,张载思想源出于二程,但其与事实不符。《杨龟山集》云:
横渠之学,其源出于程氏,而关中诸生尊其书,欲自为一家。故余录此简以示学者,使知横渠虽细务必资于二程,则其他故可知已 。注10
对此程颐说:表叔平生议论,谓颐兄弟有同处则可;若谓学于颐兄弟,则无是事 注11。他的这个解释不是自谦之辞,而是事实。我们从二人的哲学思想体系来看,旨趣大相径庭。朱熹说:横渠之学,是苦心得之,乃是致曲,与伊川异 注12。又说:横渠之学,实亦自成一家 注13。自成一家和与伊川异,说明程颐主理与张载主气虽可互补,却确实异趣。张载之学,得力于自己的用功体悟穷究。学者少有能如横渠辈用功者。近看热得横渠用功最亲切,直是可畏注14 。而张载自己也说:学贵心悟,守旧无功注15 ,这是的确之言,张载融会中国古代各家思想,而归于儒,其儒学已是会通儒、释、道三家之学的新儒学。
徐敬德的思想渊源与张载大不相同。第一,徐敬德是宋代以后的人,他继承、发展了作为当时朝鲜思想史主流的样的儒学思想。第二,徐敬德的思想受邵雍象数学的影响很大。
首先,我们从徐敬德对朝鲜性理学的继承与展开来考察其思想渊源。有关宋儒对徐敬德的影响,主要指他在自己的论文中提到过的宋五子(周敦颐、张载、二程、朱熹、邵雍)注16 的影响,而在李珥的《经筵日记》中载有表现徐敬德与中国新儒学关系的内容:许晔每尊敬德以为可断箕子之统,闻珥论,敬德之学出于横渠,责珥曰,君言如此,仆所深忧,若曰,花潭之学兼邵、张、程、周,则可矣。君精专读书十余年后,可论花潭地位。珥曰,恐珥读书愈久而愈与公见背驰也。注17
由此可见,徐敬德的弟子许晔和李珥注18 之间的论争的焦点就是徐敬德哲学的理论的渊源问题。李珥根据徐敬德的气论这个事实,而作出徐敬德受张载气论影响的结论;许晔认为徐敬德哲学的特点,是受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理论的影响,展开为无极而太极 → 太虚之气、太极动而生阳 → 理之时逻辑过程,并将作为宇宙原理的无极而太极解释为太虚之气,将宇宙生成原理的太极动而生阳转换为生成万物的自律的(自能尔、机自尔)变化运动。这是相对于朱子将无极而太极解释为理,将阴阳五行解释为气,把太极的动静解释为天命流行,即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立场而言的。正如在本太虚、气、物论中所展开的那样,徐敬德受到了张载气论思想的影响,并把它继承、发展为自己思想的主流。
关于邵雍,徐敬德不仅受了他思想的影响,而且也受到了他甘居林泉生活方式的影响。邵雍在青年时代刻苦读书,一生未做过官,后隐居在洛阳。徐敬德亦是一生未做官,隐居在花潭,与大自然为伴,可见两人的人生哲学有某种共同之处。由此看来,徐敬德或许是否因为在与他有类似生活经历的邵雍身上看到了他自己,因而更加崇尚邵雍,他在诗中说:
观物工夫到十分,
日星高揭霁披氛。
自从浩气胸中养,
天放林泉解外纷。注19
又说:
花岩不爱邵冷诗,
输得尧夫间静时。
道不远人须早复,
事皆方物莫教睽。
既知性处宜温养,
必有事来岂太持。
自在工夫曾吃力,
花岩不受邵吟诗。注20
在思想情感上发生了感应,而对邵雍思想更加关心。
他一生研究邵雍之学,撰著了《皇极经世数解》、《六十四卦方圆之图解》、《声音解》、《跋前声音解未尽处》等文,而且在他为数不多的哲学诗中也有模仿邵雍的《观易吟》、《首尾吟》等作品的诗,此外,他也经常谈到邵雍的思想,可见邵雍对徐敬德的影响之大。
徐敬德不仅继承张载的气学,而且融会二程、朱熹等理学大家,在这一点上他与张载不同。徐敬德很重视理,在他的著书中有《原理气》、《理气说》等,由此可知徐敬德对理范畴的认识,从而也明确了理气关系。综上所述,徐敬德的一气思想以张载的气论和二程、朱熹的理论思想为基础,引用邵雍的用语和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综合而再定立了他的气一原论思想。
其次,我们从徐敬德的象数学思想来考察其思想渊源。
虽然张载应诏赴京时路过洛阳,二程有信请张载听邵雍讲《易》,但未知去听否?即使去听了,张载在《横渠易说》中也并没有接受邵雍象数学的思想,此与徐氏有异。徐敬德继承了邵雍的象数学,所以后来金用廉赞徐氏学究天人,实我东之邵尧夫也注21 。徐敬德讲,道理相混淆时可用数来分辨和理解,而且人的知识可以知道外象和外数,但很难知道内象和内数,以此来表示对数的深深的信赖和理解。徐敬德对象数学的关心和理解从他为数不多的论文中可以得到印证。他的象数学大多都是对邵雍《皇极经世书》的解释,《声音解》是对《皇极经世书》的《经世四象体用之数图》中有关声音图表的解说。《声音解》是对五行说及阴阳论为基础的邵雍的《图数之学》为根据的声音的解释,他说人的嗓音也是自然现象的一种。韩国的文字是表音文字,而徐敬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