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论印度宗教哲学对叔本华的影响      ★★★ 【字体: 】  
论印度宗教哲学对叔本华的影响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19:01   点击数:[]    

昙的研究是我生活的慰藉,并且至死都是我的慰藉。 生活中最使叔本华舒心的事情就是阅读由法国学者杜伯龙(Anquetil Duperron)从波斯文译为拉丁文的含五十种的《奥义书》译本。



叔本华对于印度哲学的强烈的兴趣和感受,是同他本人的独特生活体验分不开的。在《关于霍乱》的手稿中,叔本华自述道:十七岁时……我就深深体味到生存的痛苦,就如同佛陀年青时看到疾病、衰老、苦难和死亡时的体验一样。 叔本华的性格中有着浓厚的忧郁气质,他的著作和文章中,到处都深深地弥漫着这种低沉的气息。



早在柏林大学的开学讲演中,叔本华就预先告知他的学生们,他将向他们阐明的这一学说的最后结论,是同所有的宇宙观中最古老的、即同《吠陀》的宇宙观相一致的。 多年以后,他又提醒自己的读者注意:他的哲学与婆罗门教和佛教的教义、信念无比地一致,并深信不疑地向他们表示,任何拒绝这一思维方式的哲学都是虚伪的哲学,所有的欧洲哲学体系,除了我的之外,都在其列。



3.在叔本华的时代,印度哲学文献在欧洲的流传和影响的情况,构成了叔本华学习东方哲学的视域或范围。早在叔本华之前,印度文学和哲学就传到了欧洲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德国诗人、大文学家歌德的名作《浮士德》就显示出印度文化影响的痕迹。1791年,歌德读到印度诗人迦梨陀娑的剧本《沙恭达罗》,该剧有序剧,歌德便仿效着为《浮士德》歌剧写了一篇《舞台序剧》 。歌德的《普罗米修斯》也引用了《奥义书》中的那句名言,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出:那就是我。 在哲学方面,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历史哲学》等著作中已经对印度和中国的哲学及社会历史发表了狂而无当的评论。



1808年,德国出版了著名诗人、德国印度语言文学先驱施勒格尔(Fridrich Schlegel)的一本小书《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Die Sprache und Weisheit der Indiee)。这本被认为是带着热情写出并也引起热情的小书,使得印度的智慧或印度智慧在德国成了风气。这里所说的智慧便是《奥义书》、《薄伽梵歌》和佛教经典中所见的观念与思想 。



《奥义书》是在十九世纪被译为欧洲文字的,它是由波斯文本译为拉丁文的。在回教统治印度的十六世纪晚期,就有人把《奥义书》译成波斯文,但罕为世知。到了1640年,蒙古王朝第五世君沙哲汗的长子陀罗菽可( )游于克什米尔时,听说有《奥义书》这部异书,便聘请了几位梵学家去德里从事翻译。这项工作于1656~1657年间完成,得到了包括五十种奥义书在内的第二个波斯文译本。到了1775年,法国学者杜伯龙(Anquetil Duperron)游历印度时,发现了波斯文的《奥义书》,后来又从菽查(Shuja ud Daula)宫庭得到另一个波斯文本,便译成法文,但未成出版,后来又译成拉丁文,分别于1801年和1802年出版了第一卷和第二卷,都是五十种。关于书名,杜伯龙译作 ,称之为古代秘宝,印度之古秘密教言,在印度本土亦至为罕见,以及中涵神学与哲学理论,摄四《吠陀》之菁华 。当时拉丁文仍畅行于欧洲,所以此书一出版,便为欧洲学术界所知。叔本华热心醉读的就是这本还不完善的译本。

《薄伽梵歌》的英译本于1785年问世,它是由威尔金斯(Charies Wilkins)从梵文直接译为欧洲文字的第一本书。1823年,F·施勒格尔的兄弟W·施勒格尔(August Wilhelm Von Schlegel)发表了这书原文的第一个校本,并附有拉丁语的译文。他在1818年已被当时新成立的波恩大学聘请为德国的第一位梵文教授。



叔本华阅读到不少研究印度文化和印度哲学的著作文献,例如威廉·琼斯这位著名的东方学家的《论亚洲哲学》、《印度教戒律纂编或摩奴法典;译自梵文》、杜伯龙的《邬布涅伽研究》、德·波利尔夫人的《印度教神话》、斯宾斯·哈代的《东方僧侣主义:瞿昙佛创始的托钵僧派述事》、哥鲁·布尔克的《印度哲学史》、乌布哈姆的《佛教教义》、亚倍尔·雷谬莎译的《佛国记》以及《亚细亚杂志》和《亚细亚研究》等。为了研究东方哲学,叔本华甚至动用了《俄国科学知识的档案》,还引用了被他称为卓越的学者和欧洲一位真正的佛教专家的施密特(J.J.Schmidt)的研究成果。叔本华关于佛教所说的无的解释,就参考了施密特的文章《关于大智〖摩诃闪那〗Mahajana和禅波罗密》。



二、 印度宗教哲学对叔本华的影响之一――现象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1.摩耶之幕――世界是我的表象

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正文的第一句话就是:世界是我的表象 。这是叔本华本体论上反常识主义的基本命题。叔本华宣称:这是一个真理,是对于任何一个生活着和认识着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不过只有人能够将它纳入反省的,抽象的意识罢了。并且,要是人真的这么做了,那么,在他那儿就出现了哲学的思考。 叔本华哲学的第一步,就是要人们学会哲学的思考,超越常识。这是理解叔本华哲学的一个前提。



为了论证这个命题,叔本华从西方哲学和印度哲学两方面来寻找思想根据。他说:这个真理决不新颖。它已包含在笛卡尔所从出发的怀疑论观点中。不过贝克莱是断然把它说出来的第一人;尽管他那哲学的其余部分站不住脚,在这一点上,他却为哲学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他认为康德哲学的缺点之一就是对这一命题的忽略。接着,叔本华阐述了来自印度哲学的根据:吠檀多哲学被认为是毗耶舍 的作品,这里所谈的基本原理在那里就已作为根本命题出现了,因此印度智者们很早就认识这一真理了。 他引用印度上古智者的话来说明表象这一观念:这是摩耶 ,是欺骗〖之神〗的纱幔,蒙蔽着凡人的眼睛而使他们看见这样一个世界,即不能说它存在,也不能说它不存在;因为它象梦一样,象沙粒上闪烁着的阳光一样,行人从远处看来还以为是水,象随便抛在地上的绳子一样,人们却将它看作一条蛇。 这些比喻在吠檀多的经典中是司空见惯的。



世界是我的表象,这种说法有悖于大众所持的实在主义的常识,即认为存在着独立于人的知觉之外的实体。为了使人理解这个反常识主义的命题,叔本华接受并宣扬吠檀多哲学的观点并引用英国东方语言文学家、西欧梵文研究鼻祖威廉·琼斯的文章来进一步说明吠檀多的观点:吠檀多派的基本教义不在于否认物质的存在,不在否认它的坚实性、不可入性、广延的形状(否认这些,将意味着疯狂),而是在于纠正世俗对于物质的观念,在于主张物质没有独立于心的知觉以外的本质,主张存在和可知觉性是可以互相换用的术语。 在叔本华看来,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所得到的启发,必须用印度吠檀多派哲学思想来解释。在吠檀多派哲学中,外界事物并非不存在,并非空洞的虚无,只是它的存在是不实在的,它的实在就如同梦中事物不实在一样,这些事物完全是我通过自己的幻力( )对自身虚妄分别的产物。这种情形就如同人在黑暗中把绳子当成蛇一样。这也就是吠檀多哲学所强调的摩耶的观念。



世界是我的表象这一命题,是叔本华哲学中的一个基石。表象一词类似于康德的现象,但比现象更纯粹、更彻底地与物自体分离,它包含了感性知觉中提供给我们的、以及知性在概念中所综合的一切,相当于印度哲学的摩耶以及后来摩尔所说的感觉材料(SENSE DATE)。世界是我的表象的观点,是一种现象主义的观点,这种观点在叔本华之后的人本主义哲学家中有着广泛的影响。



2.我法二空――跳出童年时代

印度佛教认为,万法即一切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因而是无常的。因,指事物存在的主要原因和内在原因。缘,指事物存在的次要原因和外在原因。原因即是条件和根据。佛教用事物存在的条件性来掏空事物存在的真实性,主张万法皆空,一切皆幻。佛教不仅否定客体的真实性,而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试论理论体系的比较与评价

  • 下一篇文章:环境正义与政策指针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论印度宗教哲学对叔本华的影响”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论印度宗教哲学对叔本华的影响”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论印度宗教哲学对叔本华的影响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