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字体: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1 20:48:20   点击数:[]    

兮陈情,冀神君兮长留。”(64)这里,刘基满怀敬仰之心,把梁、王两位道士对羽化高道章思廉的缅怀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此外,刘基在上文提到的《紫虚观道土吴梅涧墓志铭》中,交待了梁惟适、王有大的道脉师承之序:王有大在章思廉羽化后成为梁惟适弟子,梁惟适系道士王君采高徒,而王君采是刘基挚交吴梅涧弟子,故刘基与梁惟适有交往,其《吴梅涧墓志铭》即应梁之请而作。(65)
    6、詹明德
    詹明德,元明之际道士,生卒年不详。刘基与詹明德的交往主要见刘基所作《画竹歌为道士詹明德赋》:“我所思兮在潇湘,苍梧九疑渺无际,但见绿竹参天长。上有寒烟凝不飞,下有流水声琅琅。中有万古不尽离别泪,化作五色丹霞浆。穿崖贯石出厚地,风吹露涤宵有光。……虚堂无人白日静,使我顾盼增慨慷。玄
[align='center']          [/align]                             霜惨烈岁将宴,鼪啼鼯叫天悲凉。我所思兮杳茫茫,山中紫笋春可茹,归来无使遥相望。”(66)道士詹明德在喜获一幅《画竹》图,此画以参天绿竹为主,辅以寒烟、流水、崖石等景致。刘基睹“画”生情,遂赋歌一首,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及苍白无力的抗争。
    7、刘云心
    刘云心,处州妙成观道士,刘基与之私交甚笃。刘云心在羽化之后,刘基作七律《挽诗》以寄哀思:“少微星下葬神仙,白玉楼中迓翠軿。弟子焚香玄鹤逝,天官肃驾紫鸾翩。金丹缥缈空山月,铁笛凄凉远树烟。溪上故人如见问,碧棰花里过年年。”(67)字里行间,寄托着刘基对道友的无限哀思与怀念。
    8、陈此一
    陈此一,处州仙都观道士,刘基在处州平寇期间与之交往。陈此一生前即“作石室预为葬地,求诗”,刘基慨然以七律一首相赠:“仙都道士陈此一,偷得蟾宫龙虎丹。便开白石为金穴,坐待青天落玉棺。驭气九秋风引佩,步虚五夜月当坛。他年欲访朝真路,绛节霓幢此地看。”(68)
    9、其它
    刘基还曾以《蟾室》为题赋诗台州栖霞观道士,阐发自己对道教内丹修炼方式的理解:“我心有灵丹,光与日月同。子能精炼之,可发天地朦”;(69)紫虚观一位周姓道士还俗多年而贫苦多病,最终只能“复归观就养”,刘基为此赋诗一首。刘基道教体裁乐府诗《思悲翁》中描写了一位弱龄弃家的道士,数十年炼丹修仙不成,年衰还乡,而“退耕无田园”,结果落得个“吞声赴黄泉”的下场,(70)对此,刘基在诗句之中也表示了同情之意。当然,刘基与方外高道的歌赋远不止上文所举,尚有《夜听张道士弹琴》、(71)《道士周玄初鹤林行》、(72)《赠道士蒋玉壶长歌》(73);如此等等,足以说明,刘基与仙客羽士的交游十分广泛。
    此外,刘基任职江浙儒学副提举期间,曾亲临杭城吴山承天观游玩观光,有《感兴三首》、《题承天观诗》:“吴山顶上承天观,玉牒金符镇地灵。……见说蓬莱恰相对,仙凡只在隔沧溟。”(74)刘基在佐石末宜孙谋“括寇”期间,多次亲临处州少微山妙成观访客并赋诗抒怀,诸如《妙成观用何逸林通判韵》:“我访仙家溽暑前,青枫绿柳暗晴川。……云气长留虚白室,丹光直上蔚蓝天。纯阳道士重来日,为问蓬莱是那边。”(75)又,《妙成观北亭用何逸林韵》:“……碧涧金芝新出地,丹崖石穴旧通天。神仙应在楼头上,翠羽霓旌下日边。”(76)这些诗篇均是刘基在特定历史时段慕道成仙的心境写照。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刘基虽然崇道,但他仍然是儒家。诚如《刘基评传》的作者所说:“刘基虽然不乏仙风道骨,但宗儒是他思想的主导方面”。(77)刘基对三教的基本立场可从《送道士张玄中归桐柏观诗序》看出,序曰:
    至正甲午(1354),予来会稽,因得与群士大夫为宝林之游,而赋诗倡和无虚日焉。……予尝见世俗以儒与僧、道为三教,谓当各道其道,各志其志,言不得同词,行不得同躅,衣服不得同制度也。今于是乎相从游而赠以诗,何独异乎人之言耶?盖吾徒之所以与上人游者,非欲求其道也。上人能赋诗而乐贤士,寺之胜足以资吾游,道士又远来见吾徒而欣慕焉,吾安得而拒之!三王世远,天下之为民者不易矣。怀才抱志之士,遗其身于方外,以远害而离尤,岂得已哉!(78)
    刘基此论无疑向我们昭示:佛、道二教的终极信仰不足以征服自己,自己真实的人生旨趣乃是“以儒为宗”。在刘基看来,儒者之所以愿与僧、道交游,并非欲求其道,而是欲弘吾道,而怀才抱志的儒士之所以暂避方外,或有“远害离尤”的不得已苦衷,而并未放弃经世济民的儒家理想。在这里,刘基坚持传统儒家“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文化理想得到了印证。所以,我们可以说,刘基虽然与僧、道为友,深受道家影响,但从本质而言,仍然是一位儒者,只不过是主张兼容佛老的儒者而已。
    注释:
    ①《刘基集》,林家骊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下引版本同),第128页。
    ②孔令宏:《浙江道教史发凡》,《天台山暨浙江区域道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0页。
    ③据周群介绍,《火龙神器阵法》一钞本现存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图书馆,题作“青田先生遗书”,《序》文见于该钞本。见周群:《刘基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91页。
    ④《刘基集》,第389页。
    ⑤《刘基集》,第169页。
    ⑥⑦《刘基集》,第339页。
    ⑧《刘基集》,第515页。
    ⑨《刘基集》,第147页。
    ⑩《郁离子·天道》,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以下征引版本同),第162页。
    (11)《郁离子·麋虎》,第210页。
    (12)《郁离子·玄豹》,第62页。
    (13)《刘基集》,第316页。
    (14)《刘基集》,第377页。
    (15)《刘基集》,第381页。
    (16)《刘基集》,第382页。
    (17)《刘基集》,第374-375页。
    (18)《郁离子·虞孚》,第162页。
    (19)《刘基集》,第225页。
    (20)《刘基集》,第238页。
    (21)《刘基集》,第163页。
    (22)《郁离子·省敌》,第139页。
    (23)《刘基文选》,裴世俊等选注,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下引版本同),第275页。
    (24)《
[align='center']          [/align]                             郁离子·九难》,第242页。
    (25)《刘基文选》,第274页。如果我们把《郁离子》的创作动机、内容框架与黄宗羲(1610-1695)的《明夷待访录》作一比较,就会发现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对此,国学大师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已有评价:“(刘基)复先秦古学,(黄宗羲)开近世风气,其间诸辈,难望项背”。可谓一语中的。
    (26)《刘基文选》,第274页。
    (27)《庄子集释》,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1961年版(下引版本同),第70页。
    (28)《郁离于·天地之盗·养民之道》,第133页。
    (29)《郁离子·瞽聩·术使》,第86页。
    (30)《庄子集释》,第11页。
    (31)《郁离子·螇螰》,第115页。
    (32)《庄子集释》,第605页。
    (33)《郁离子·神仙·天下贵大同》,第204页。
    (34)《庄子集释》,第39-40页。
    (35)《郁离子·玄豹》,第54页。
    (36)《刘基集》,第147页。
    (37)《庄子集释》,第112页。
    (38)《刘基集》,第522页。
    (39)《刘基集》,第497页。
    (40)《庄子集释》,第309页。
    (41)《刘基集》,第276-277页。
    (42)《郁离子·天地之盗》,第129-130页。
    (43)此外,《列子·天瑞篇》还出现有“盗天地之时利”的观念:“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然吾盗天而亡殃。”这也可以视作刘基“天地之盗”思想的一个道学理论源头。
    (44)《老子》中“冲气以为和”的“冲”应解读为“中”。详见拙文《关于(老子)中三句话的解释》,载《浙江学刊》,1993年第3期。
    (45)《刘基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第213页。
    (46)《宋濂全集》,罗月霞主编,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下引版本同),第213页。
    (47)《刘基集》,第91页。
    (48)《刘基集》,第91、451、452、452、490页。
    (49)徐雪凡:《从浙江道教碑刻看浙江道教发展史》,《天台山暨浙江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下一篇文章: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