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教育其他
   对外汉语量词教学初探      ★★★ 【字体: 】  
对外汉语量词教学初探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7-03 19:00:55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汉语中的量词是汉语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中共同的难点。本文在前人量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量词的科学分类,对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探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外汉语中量词教学的若干方法。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个体量词;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35( 2010) 01-0153-04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数量单位的词。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量词极为丰富,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词类,且大部分量词来自名词。汉语中的量词,从1952年《语法讲话》发表以后正式立为一类。随后,R.Quirk在1978年将汉语中的量词译为“classifier”,“measure word”。关于量词的分类,赵元任、吕叔湘、朱德熙等直接把量词分成若干小类。史锡尧、张志公、胡裕树等则首先把量词分成两个或三个词类,然后再对每一个次类进行次次分类。现在最通常的分法是将汉语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对于总是客观存在的量词而言,研究视角的分类并不影响人们特别是我们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对量词的使用,我们只凭语感使用即可。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并不能以这种混乱的状态去应对我们的教学。我们教给外国学生的有关量词的使用规则,细想起来,必须有一定的量词分类作为统帅,才能方便总结其中的规律,并确立其教学重点,从而将汉语量词科学严谨地展示给外国学生。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教学难点的确立及其依据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最基本的常用量词。对于汉语作为母语的使用者而言,我们对于量词的使用大多是靠生活中潜移默化形成的语感而完成的。如看到台灯,脑海里会闪现出许多我们曾见到过的类似的量词用例,从而回想起“盏”这个潜藏在我们记忆中的量词。而留学生在汉语学习的初期,对量词使用主要靠记忆及少量的类推,记忆过程中强烈的好奇心自然会驱使他们常常问很多“为什么”。而回想我们学英语时似乎对于英语中的量词没有这么多疑问,这是什么原因?

一直以来,学界都认为,丰富的量词是汉语的一大特点,特别是相对于印欧语系各语言,这一特点就显得更突出。说到特点,吕叔湘先生也讲过一段话,他说:“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数量区分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时形成的一项基本智能。人们对数的认识必然反映到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中来。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能表达数量概念,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不尽相同。从整体的使用情况来看,汉语中量词的使用明显多于英语。其中部分原因是由于英语中可数名词进行个体计量时不使用量词,但汉语名词进行个体计量时,都要使用量词。根据数量表达的方式,人类语言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属于单复数的”,一类是“属于量词的”。很显然汉语是属于后者的,而英语却难以完全归入这两种类型,应该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英语名词有可数和不可数之分,可数名词在进行个体计量时,无须借助量词,直接由数词加上可数名词的单数或复数形式,不可数名词的计量和可数名词的集体计量,才需要借助量词。正是这种语言类型上的差异、数量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使得英语中量词出现的机会偏少,造成人们认为汉语量词系统比英语发达的误解。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汉语中的量词使用具有强制性,即除了某些固定格式以外(如:三言两语、七嘴八舌等),数词必须通过量词这个中介,才能和名词结合。而在英语中,量词的使用具有一定选择性。

在王汉卫老师对于量词的分类的基础上,将汉语和英语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其实汉语中量词的使用主要就是通过个体量词的大量使用而表现出来的。与汉语的个体量词相比,英语的个体量词少而通用性强,常用的有piece、sheet、drop、speck等,其中以piece最为活跃,涵盖面最广。而英语中非个体量词多为群体结构而且专用性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并且有些结构和用法还和汉语中的有很大相似性。例如:

定数量词:双/pair,一双鞋/a pair of shoes

约数量词:群/group,一群人/a group of people

定量量词:米/meter,一米布/a meter of cloth

约量量词:块/piece,一块布/a piece of cloth

表性量词:种/kind,一种布料/a kind of cloth

动量词:次/time,去过一次/have been there onetime

因此个体量词丰富是汉语的特点,同时也是汉语量词教学的难点之一。之所以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还有其自身更深层的原因。我们来看几个英汉对照的例子:两个人-two persons,四把椅子——four chairs,一串项链——a necklace,五个月——five months……在这些用例当中,量词都未起到区别意义或意义实指的作用,按照语言的经济原则,其实这些量词都可以在原用例中去掉的,但汉语中为什么要用这些量词呢?

当然,有的量词也承担了区别数量的功能,如“一节电池——一对电池”、“一张图片——一组图片”、“一根翠竹——一丛翠竹”、“一只馒头——一堆馒头”等。这些用例中的量词显然是有区别意义作用的,不能随意去掉,属于另行讨论的范畴。

伍铁平先生认为:“个体量词的这种性质是语言多余机制在汉语中的反映”。我们可以将“个体量词”与“非个体量词”从这个方面做一番比较:非个体量词不仅含有量的意思,还含有数的因素,含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因此不能去掉。在英语中同样存在着大量的集合量词也即这个道理。个体量词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羡余现象中的一种,正因为如此,个体量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并不像我们通常所强调的那么重要,它常常被排挤而发生弱化音变,或者被彻底从语言中排挤出去。个体量词的这种理论意义上的可有可无的性质及其动态变化也给对外量词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这也有助于说明为什么“非个体量词”不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

汉语中个体量词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还表现在一个量词可以用于修饰若干个不同事物或动作上。比如:一只手/鸡/袜子/蛐蛐,唱一遍,念一遍/问了两遍,等等。在“遍”的例子中,还比较好理解,它们都表示一个单向的动作(相对于有来往的动作)的完成,是一种显性的意合;但是在“只”的例子中“手”、“鸡”、“袜子”、“蛐蛐”等似乎没有相似性,却用了同一量词修饰,这是怎样的一种意合呢?这就对我们归纳量词“只”的用法带来了困难。

     

二、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对外汉语的量词教学有一个总体的教学原则。对于学汉语的留学生而言,量词使用有一个“信、达、雅”的不同层次的要求,也就是准确、得体、传神三个层次。对于大多数留学生而言,能做到“准确”已经是很大的成功。在此基础上在做到量词使用的“达”便可谓相当不易了。而求得使用量词的传神生动,就是一种修辞上的更高的要求了,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初步的汉语读写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汉文化背景知识和一定的语音学知识。汉语量词数量众多,用法复杂,留学生对汉语量词的掌握也存在着不同的层次需求,况且我们也不可能让外国学生从无到有地一下子准确、得体地选用量词,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对外汉语的量词教学中,划分出不同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很长的时期内接触到的都是一些最常用、最朴实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学校感恩教育的文化传播策略分析

  • 下一篇文章:论《论语 子之武城》在儒家音乐思想史中的意义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对外汉语量词教学初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对外汉语量词教学初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注重护生入科指导,提高实习质量...
  • ››关于搞好实习工作提高实习质量的探...
  • ››浅谈实践教学在高职会计教育中的改...
  • ››消费心理学情景教学模式创新思路
  • ››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探微
  • ››浅谈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 ››90后城市青少年生活方式细分研究
  • ››教育腐败的伦理规治
  • ››教育公平:符号、工业化、“拟真”...
  • ››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者的新技术
  • ››对外汉语量词教学初探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