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教育其他
   教育腐败的伦理规治      ★★★ 【字体: 】  
教育腐败的伦理规治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7-03 19:01:02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内容摘要】造成教育腐败严重的因素很多,教育权力者的道德水平与社会道德水平一起下滑以及教育领域某些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的界限不清无疑是其中重要的方面。对教育权力行为进行伦理的规治是防治教育腐败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要从伦理角度对教育权力腐败进行规治就要建设以个人道德自律为根基并以道德制度化、法律化和政治化等外在强制为保证措施的教育权力伦理规治体系。

【关键词】教育腐败;教育权力;伦理规治。

【作者简介】兰文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助理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

随着教育领域被揭露的腐败现象逐渐增多,教育腐败已经成为社会强烈关注的热点。如何防治教育腐败已经成为研究教育公平,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容回避、必须正视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教育腐败的伦理规治进行探讨。

一、何为教育腐败

腐败的本意,系指变异、变质。“教育腐败”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非理论化的概念,泛指教育界和办学过程中种种不健康的、异化或变质的状态。它涵盖了社会性的违法犯罪、以权谋私、行业不良风气、个人私德败坏等不同问题。有论者反对将“腐败”的概念泛化,认为“不应把个别堕落者的行为看作一个群体的作为”。也有人反对“教育腐败”的提法,认为不应把少数不良事件视为教育界整体的现象。一般认为,在我国“腐败”主要是一个政治概念。“我们通常把它定义为‘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关键词是‘公共权力’和‘私利’(包括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即腐败和公共权力相联系,并以谋取私利为目的”。有人因此将教育腐败定义为“在教育的活动领域中,一些人借用自己所掌握的教育行政权力和教育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权力,进行谋取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的营私舞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贿赂等活动”。将教育领域的以权谋私与那些社会性违法犯罪活动和不涉及公共权力的私德败坏事件做出区分。如果排除社会性的违法犯罪活动和私德败坏事件,我们可以对“教育腐败”做一个初步的界定:教育腐败系指教育机构违背教育宗旨和教育公平原则,破坏规则和法纪,利用权力和金钱与教育机会、学术资格进行交换,牟取私利(包括个人和小集团、部门利益)的违法、违纪和犯罪行为。在广义上,也包括教师的学术腐败、学校乱收费等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二、教育腐败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

在我国,教育腐败比较严重,其主要表现形式有:(1)考试舞弊。方式包括监考教师串通放任、使用通讯工具、雇佣“枪手”等等。其中尤以高考舞弊影响最大。某些高校举办“预科”,招收高考落榜生就读,一年后通过校内测试即转为正式本科生,其实是一种变相的高考舞弊。(2)权学交易和钱学交易。重点中小学、高等学校中的“后门生”“关系生”“条子生”“缴费生”,凭借社会关系、权力和金钱,逾越规则获得紧缺的教育资源。高校生产各种逾越国家规定、无须严格考试和学习的“注水文凭”——所谓“假的真文凭”。少数教育机构滥发文凭,也同属“注水”之行。(3)学校乱收费。各级学校巧立名目乱收费已成社会公害。“择校生”的赞助费成为其中数额最巨、属性最敏感和模糊的一类。(4)学术腐败。教师、学生在研究中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和弄虚作假。虽然学术腐败不限于教育界而包括整个学术界,但高等学校是我国学术研究的主体,当前被揭露的学术腐败事件大多发生在大学。(5)学校在事关学校利益、声誉的各种评审、申请——如高校学位点、博士生导师资格、院士资格评审、科研项目申请、中小学的“普九”和各种达标验收——中弄虚作假、暗中操作的违纪行为。(6)学校中少数领导干部和职工贪污、受贿的经济犯罪行为。(7)办学过程中的不规范、不公正行为,如招生、考试中的“猫腻”和“潜规则”等。

当前国内严重的教育腐败有各种原因。(1)就社会原因而言,学校的实际困境是教育腐败的一个基本诱因。教育经费匮乏、教师待遇低下的现实,迫使学校想方设法创收谋利,用紧缺的学习机会换取经济利益就成为效益最高的捷径。另外,社会不公和腐败现象加剧的现实,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校和教育者,社会腐败风气对学校、教育的侵蚀显而易见。(2)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的沦丧。这一方面是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下滑的结果,其次也是社会急剧变迁的副产品。这种教育者的道德性不足的根源之一在于教育者的社会地位不高导致的荣誉感缺乏,另一方面也是泛道德主义对职业道德的一种浸削。(3)教育行政化也应当对教育腐败承担重要责任。教育行政化,一方面是教育机构内部行政化,另一方面是教育机构对行政机构的趋附性严重。权学交易现象与钱学交易现象增多的一个重要背景,是教育界日趋严重的行政化、官场化现象,官本位价值的弥漫和回潮。(4)学校教育行为变异的另一个重要动因,是市场价值和经济手段对教育功能、教育价值的异化。一些人轻率地引用市场经济原则,用所谓供求关系和“愿打愿挨”论为不规范的办学行为提供理论。有些学校完全背弃了教育宗旨、社会公正的基本准则,导入价值真空而为所欲为。(5)教育资源不足且不不均。我国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而且严重倾斜于城市和少数所谓的重点学校,导致教育资源不足且不均。当优质教育资源主要是公立教育可是却又供不应求时,教育权力寻租便大行其道。(6)某些领域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界限的模糊不清。腐败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与以往大一统、清一色的局面不同,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各种探索中,存在着一大片界限不清、价值模糊的中间地带,介于合法和非法、合理和不合理之间,诸如转制学校、高额的择校费、领导干部学位班等等。

三、教育腐败的伦理矫治

防治教育腐败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功能的特殊性在于教育本身就是对受教育者的教化,教育效果与教育者的个人道德伦理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因此对教育腐败进行伦理的矫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诚如殷海光先生所说的:“人类的社会文化的生活非设准道德不可。如果人类的社会文化的生活没有道德.那么势必归于萎废,甚至崩解。人类的社会文化生活,小无道德则小乱,大无道德则大乱,全无道德则全乱。”那么,如何从伦理角度对腐败进行矫治呢?根本的一点就是,建设以规范道德和个人道德为根基的教育权力伦理体系。

   

1.个人道德建设:道德自律。良好的道德素养和道德自律是权力行使者正确行使权力的重要保障,它能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约束权力行使者的运权动向。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深情地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黑格尔则深刻指出:“唯有客观伦理才是永恒的,并且是调整个人生活的力量。”如何提升和内置德性于教育权力之中呢?第一,端正道德教育权力运行中的坐标位置。教育权力行使者在运权过程中要崇尚道德风范、定好道德坐标位置,以高层次道德来进行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第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提升道德自律能力。教育权力行使者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持,既要强化良心的自我评判和自省,又要善于自辨,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三,加强德性知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教育公平:符号、工业化、“拟真”与乌托邦——一个“生存论教育公平观”的哲学批判框架

  • 下一篇文章:90后城市青少年生活方式细分研究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教育腐败的伦理规治”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教育腐败的伦理规治”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注重护生入科指导,提高实习质量...
  • ››关于搞好实习工作提高实习质量的探...
  • ››浅谈实践教学在高职会计教育中的改...
  • ››消费心理学情景教学模式创新思路
  • ››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探微
  • ››浅谈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 ››90后城市青少年生活方式细分研究
  • ››教育腐败的伦理规治
  • ››教育公平:符号、工业化、“拟真”...
  • ››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者的新技术
  • ››教育腐败的伦理规治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