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的学习。知识是权力配置和行使的基础、是权力的眼睛。凡是知识所及的地方也是权力所及的地方,知识为权力划定范围,权力为知识确定形式。因此,加强包括德性在内的知识学习是重要且必需的。 2.规范道德建设:道德他律。规范道德就是道德的规范化二规范道德建设是教育权力伦理矫治的“他律”性维护,是道德自律内在性约束的刚性补充。实践证明,规范道德建设最有力的途径是使道德形成为可由外力进行规范与强制的义务,以外在权力来统一道德义务,并以统一的道德义务来约束教育权力主体。这也是道德制约权力的最有效方式。道德规范化有以下三种途径:一是道德的制度化,使之具有程序强制力;二是道德的法律化,使之获得国家强制力;三是道德的政治化,使之具有政治强制力。 (1)道德的制度化约束。道德的制度化建设途径:一是建立起维护教育公平、公正的基本道德制度,做到制度实质正义;二是以制度化、程序化的方式来规约权力行使者的道德行为,落实程序正义。目前来看,教育系统在运权道德的制度化建设方面应把重点放在三个方面:第一,加强责任制度建设,特别是运权职责和运权罚责制度的建设。第二,实现道德奖惩制度。要使权力行使者“守德受益,缺德受损”,让遵守道德者获得道德许诺的利益,使德福一致。第三,实现责任制度与奖惩制度的有机结合,加强权力运行的全过程管理,建立对教育权力配置和行使的管理、考察和激励制度。(2)道德的法制化约束。“法律乃至是我们道德生活的见证和外部沉淀”。而道德法律化,就是指将一定的道德理念和道德规范或道德规则借助于立法程序以国家意志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使道德形成权力,以道德权力约束权力行使者的权力。一般来讲,道德的法律化主要通过四种方式来实现:一是将一定的道德规范直接上升为法律规范;二是规定法律主体必须遵守一般的道德规范,使一般的道德规范具有某种法律属性或法律效力;三是规定准用性道德规范,使其成为国家立法的有效补充;四是有条件地引导一些普遍性的法律转化为内在道德。(3)道德的政治化约束。所谓道德的政治化约束,就是使道德具有政治强制力。道德政治化的主要形式是道德的民主监督和民主评价。一方面要把权力运行者的道德表现纳入民主监督与民主评议的内容与范围,并且道德要求的具体标准尺度也纳入民主决定过程;另一方面要加强民主监督机制建设,扩大受教育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把舆论监督与法律监督、行政监督与经济监督等结合起来,将权力运行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还要建立民主评价机制,以社会主义道德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等形式,对运权行为进行善恶判断,表明褒贬态度。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