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高等教育
   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      ★★★ 【字体: 】  
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23:14:41   点击数:[]    

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并形成回报恩情、乐善好施、甘于奉献的习惯。
  感恩教育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渗透,具体应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社会、学校、家庭要有权责观念。当外来的关怀和资助成为习惯时,人便容易变得麻木。在日常生活中,社会、学校、家庭在关怀和资助贫困生时都是不求回报的,为了减轻贫困生的心理压力在施助时也采取一种“无声”的形式,但是却忽略了要求学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应该让他们了解家庭和父母的真实的生活情况,让他们懂得他们的父母要比正常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对于社会各界的各项资助他们也应该有最基本的了解,例如政府排除万难为他们实施各项补助;学校为他们拓展勤工助学岗位;老师们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办理贷款和各项补助手续;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他们在享受拥有的同时懂得回报,在看到自身努力的同时,也要看到别人的付出,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 
  第二,营造感恩教育大环境。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是感恩教育的关键。社会、家庭、学校都有责任进行感恩教育,要让他们时刻体会到个人的成长与这三者是分不开的。此外,在母亲节、教师节等特殊的时期可以开展相关活动,营造氛围,让学生参与到感恩活动中,从而增强他们的感恩意识。同时学生自己的现身说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将发生在身边或自己身上的关于感恩的事情以动人的方式进行讲述,能够使听众联想到自身,激起感恩之情。
  第三,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事物的归因。处于成长阶段的大学生其心智和理论分析能力还不够成熟,对事物发展缘由的归因分析往往显得片面和绝对化。例如在对待家庭贫困及一些社会不公平现象时,要逐步引导他们用辩证的方法分析问题,不能简单地把原因归结为父母或社会自身的问题,甚至产生不满情绪,产生仇富心理,应该看到很多问题都有着历史原因,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正确认识事物的归因,端正自己的心态,坦然面对问题和挫折。
  第四,为贫困生报恩、施恩创造条件。贫困生中有不少是性格内向,不善表达或不敢表达情感的人,他们想要报恩、施恩却没有机会和勇气。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以诚意和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回报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从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例如在平时鼓励他们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激励身边的人;对曾给予他们帮助的人表示谢意;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帮助他人;毕业后支援家乡建设,用自己所学知识改变家乡落后贫穷的面貌。
  第五,建立感恩教育长效机制。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要使某种正确的认识、信念不动摇,只有经过连续的、长期的教育才能巩固。感恩教育是不可能靠一次教育来实现的,一段时间的密集教育也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对于思想相对独立、活跃,人生价值观念不断受到冲击,不断更新,并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发展态势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建立感恩教育长效机制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强化贫困生的感恩实践,通过实践,在报恩、施恩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减轻心理负担,进一步加深对感恩的认识,培养深厚的感恩意识底蕴,起到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要把感恩教育同时代特点结合起来,在贫困生传统的感恩意识中融入新的时代特点,加强感恩教育的针对性,实现感恩教育的可持续性。
  在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感恩教育,是高校对于贫困生的德育教育中需要拓展的一个重要领域。由于对象的特殊性,对于贫困生的感恩教育需要在方式、方法上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同时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彰显合力,一致帮助他们塑造健全人格,全面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2]王争.感恩教育寻求德育实效[J].思想理论教育,2005,(20).
       [3]胡虹霞.关于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作者简介】蔡振春(1979—),男,浙江长兴人,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教育与高教管理。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爱国还需理性 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爱国主义教育

  • 下一篇文章:关于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现状及路径分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多维视域下的大学教师信念研究,吴薇...
  • ››俄罗斯反思高校教育:把重点转移到...
  • ››中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比...
  • ››美国研究型大学学生就读经验探析,...
  • ››关于大学课程设置的三个问题,张忠...
  •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实证研...
  • ››民办高校发展面临的“高原现象”探...
  • ››基于多元评价理论的辅导员职业准入...
  • ››高等学校国家精品课程后期建设策略...
  • ››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养...
  • ››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感...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