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习的能力,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渗透在历史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Ⅰ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时,可先从“代议制”的概念入手,“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经由自己的同意选举出来的代表组成议会,由议会来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物,是间接民主(概念的内涵)。资产阶级代议制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概念的外延)。英国首先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后来,德国建立起了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美国首先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后来,法国也建立起了总统制共和制。那么,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它们之间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我们将通过第七单元的学习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教师通过这样的单元引导讲授,使学生领会到了:可以从概念上入手来学习历史,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把握历史的内在联系,要加强历史的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无形之中,学生历史学习的能力就有了提升。
(5)生动热情讲授
教师的讲授之所以要生动和热情,主要的原因是,讲授的生动和热情与学生参与学习和专注于学习、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生动和热情讲授呢?
第一,运用心向诱导。心向是学生听讲的心理准备状态,心向诱导是教师引导学生从心理上准备接收教学内容,主要表现为引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将注意和心神指向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例如,人教版必修Ⅰ第五单元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我采取“抒情独白”的方式导入新课:翻开中国近代史,呈现在我们面前总是一幅幅伤心惨目的画卷:国土沦丧,山河破碎,经济凋敝,生灵涂炭,“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一条条不平等条约,像一个个噩梦,萦回不去。“一唱雄鸡天下白”,新中国以崭新的姿态,活跃在国际舞台,长袖善舞,尽展大国雄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感受新中国的外交。
第二,活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死的、静态的、抽象的,学生学这样的内容会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如果教师机械地呈现这些内容,课堂教学就会沉闷,没有吸引力。欲使课堂教学生动,教师应活化教学内容,具体化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衔接起来,将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想、情感等揭示出来,形象地表达教学内容。例如,人教版必修Ⅰ第六单元第2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在讲授从习惯法到成文法时,我运用了案例:罗莫洛生活在罗马共和国早期,他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罗莫洛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莫落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因此告上了法庭。请同学们想一想,法官会怎么判呢?这样,原本沉闷的教学内容一下子就活化了,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调动起来了。
第三,挑战性的教学。挑战性的教学是指巧设悬念、精心设计问题、留下思维空间等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教学,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Ⅰ第三单元第2课《辛亥革命》中“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这一知识点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2006年春节,小明的一位亲戚从台湾回大陆省亲,送给他几盒巧克力,盒上标明“出品日期:中华民国九十五年八月,保质期十二个月”,小明认为这个巧克力已经不能食用,但小明的奶奶坚持可以吃。你同意谁的看法?为什么?采用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公元记年和中华民国记年问题上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使学习具有了挑战性和生动性。
第四,显示讲授热情。教师讲授时的热情表现为多种方式,如精神饱满,充满活力和生气;语言表达快速、有效、抑扬顿挫,富于激情;目光炯炯有神、丰富的表情;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戏剧化、吸引人或其他富于感染力的方式进行讲授;得体而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如表情、眼神、手势、姿势等又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讲授时在讲台上或过道内走动而不固守在讲台上;将适当的笑话或幽默、趣闻穿插在讲授中;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对学生欣赏、表扬,等等。从而确保讲授时的热情,提高讲授的生动性。
随着高中历史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对高中历史教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探索也将会有新的进展,可以坚信,在传统讲授法的这棵老树上,将会进一步绽放出更多新课程的艳丽花朵。
【参考文献】:
①叶小兵、姬秉新、李稚勇著,《历史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183页。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27、831页。
③姬秉新、李稚勇、赵亚夫主编,《理解与实践高中历史新课程----与高中历史教师对话》,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53页。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