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上去,在科技创新上创造自己的品牌;三是把办好独立学院和民办大学作为扩大四川高教规模的新增长点;四是高校要加大内培、外引力度,引入竞争、激励、淘汰机制,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善于创新、团结和谐、勇于攀登科技高峰的教师队伍;五是改革研究生招生、培养制度,培植优秀生源,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六是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创建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创造能力;七是既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增加纵向科研经费,更紧密地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八是积极促进省内,特别是成都高校间的校际合作,提高办学的国际化程度;十是进一步完善现代大学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办学效益。 5.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把教育从应试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使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胆略的培养,真正做到“从娃娃抓起”,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使命,教育必须培养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深化教育、教育改革,坚持教育创新。为此,一要转变教育思想,在各个教育、教学环节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二要创新教学管理,真正落实因材施教;三要修订教学计划,编写、采用优秀教材;四要创新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五要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威力,提高教学实效;六要加强实验、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际能力和创造能力;七要创新思想教育模式,培养、陶冶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革命人生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6.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足够的教师队伍,是建设教育强省的前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高弟子强,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如对学习师范、立志从教的学生全免学费;规定教师工资应略高于公务员的工资;改革教育经费管理办法,保证教师工资按时发放;高校除发给国家规定的工资外,实行岗位津贴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我省教师队伍亟须加强,如一部分教师学历不达标;一部分人的能力和素质不适宜担任教师工作;高校教师中具有博、硕士学位的人还不多;部分学校教师数量不足或结构不合理等,都严重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提高。2005年,我国本专科教育规模达1562万人,居世界第一,研究生教育规模近百万人,居世界第二。目前,高校毕业生还难以充分就业,教师又是许多大学生、研究生向往的就业岗位,这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足够的教师队伍创造了良好条件。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严格新教师的资格审查,把好入门关;二是要扩大新教师的来源渠道,吸引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经过教育部门认定、培训,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后走上教师岗位;三是要对现有教师进行严格考核,凡不能胜任教师岗位的,要进行培训,达标后再上岗,仍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应安排其他岗位;四是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提高教师水平。 7.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应用,尽早建成数字化校园和连接各级各类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促进教育质量提高,降低办学成本,使管理水平上台阶,并为建立学习型社会提供全方位服务 国家投巨资,建设了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规模。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度发展各层次教育的一条捷径。李岚清同志指出:“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大力发展音像教育、信息化教育、网络远程教育等,其基本目的就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李岚清同志又说“高校要通过信息化进一步加快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国家在这方面已进行了大量投资,到目前为止,信息网络的硬件环境已大体形成。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大力开发软件,不断充实和更新共享的数据库,使它充分发挥作用。信息网络有助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发展远程教育,实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对解决我国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至关重要,搞好了,甚至可以使我国教育发生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教育强省的建设,必将带动全民素质的极大提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使四川早日从农业大省转变为竞争力强大的创新型经济强省。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