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片面追求精神境界的提高,更使虚弱无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共同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全面发展正是包括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全面和谐发展。物质文明是和谐社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它影响着人们的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制约着文化发展状况和思想道德水平。精神文明是实现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思想基础,它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政治文明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证,政治文明搞好了才能保证人们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民主的政治秩序,才能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协调发展。实现现代化要素全面发展,就必须实现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是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矛盾关系,保证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有效利用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造福于人民,满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正确处理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关系,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人文效益有机统一起来的基本原则和根本途径。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现代化过程中要控制人口资源、提高人口质量,在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力条件的同时,减轻对自然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整体效益,既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又要防止追求经济增长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自然界的再生循环能力,使社会从协调发展中获得和谐发展的广阔前景。
统筹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充满着各种矛盾和冲突,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统筹发展思想为解决这些矛盾冲突提供了战略指导。
它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方式。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构建和谐社会,各方面的工作任务和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都需要统筹兼顾。改革、发展、稳定需要统筹兼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需要统筹兼顾;城市、农村、城乡结合的发展需要统筹兼顾;东部、中部、西部的发展需要统筹兼顾;人口增长、资源开发、保护环境需要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统筹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需要统筹兼顾;先富、后富、困难群众的利益也需要统筹兼顾……总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哪里有矛盾有冲突,哪里就需要统筹兼顾,在统筹的过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综上所述,中国社会要发展就必须顺应世界的现代化潮流,实现现代化,面对现代化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矛盾和冲突,坚持党中央的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其根本出路。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277页。
②[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
③参见《人民日报》2005年2月26日。
④参见《人民日报》2005年2月20日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277页。
[2][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
[3]丰子义:《现代化进程的矛盾与探求》,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4]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高放主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