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政治论文社会主义
   哲学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字体: 】  
哲学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0 19:48:14   点击数:[]    

系,按“亲亲”、“仁民”与“爱物”的层次逐步展开,最终达到“万物得其所”以及“天人合一”的价值观模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的伦常秩序,成为社会的一种理想追求,农耕文明和礼治秩序为这种理想社会提供了存在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其继承和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并行不悖。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价值观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价值观,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依据。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基于唯物史观来阐释未来社会的价值理想:一是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的根本条件;二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三是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自然资源得到科学的利用和合理的保护;四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将着力推进先进文化的发展。第二,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思想。这里需说明两点:一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就是指劳动的个体人和群体人不断摆脱消极的物质和精神的枷锁,不断克服由分工造成的人的片面畸形发展和人的异化,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全面发展,回归“人”的本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二是马克思根据人的生成发展把人类历史区分为三个阶段:自然发生的“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6]。当然,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并不能摆脱对商品经济的物的依赖性。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价值观问题的探索成果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对价值观问题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形成了不同时期的核心价值观。这些成果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坚持“人民主体”价值观,其价值取向是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体现的是人民的根本利益。他指出:“真正铜墙铁壁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要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共产党员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7]这是毛泽东价值观的理论依据和出发点。

    毛泽东的价值思想和价值取向是“为人民服务”,它所定位的价值标准和评价准则是: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和行动,必须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所拥护。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其实践价值观为指导,带领全党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发展了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以人民群众为最高价值主体;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的根本条件,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共同价值目标;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价值评价标准等等。其中,邓小平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实践价值观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价值论基础。

    三、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构建的理性求解  从哲学视角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任何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建立和巩固其统治,总要竭力维护和发展反映其根本利益和意志的意识形态,并构建一整套规范和调节一定社会生活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抓住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二是遵循哲学价值原则。实践主体总要按照自己的内在尺度和需要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使客体尽可能为主体服务。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总是包含着主体的尺度和需要,它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都要最大限度地保证人的社会需要和利益,只有不断获得价值,人们才会把自己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调动起来,去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主体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要始终体现实践主体活动的动机和利益,这是人类活动的内在逻辑。具体讲,有以下几点:(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江泽民同志说过:“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去占领”[8]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意识形态提供世界观、价值观,影响文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和方向,是它的灵魂。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我们必须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把握了这一点,也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和方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立足现阶段中国的国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动态的价值诉求,是历史的、发展变化的。马克思虽然创立了人的发展三阶段说,但实践中,由于我国正处于初级阶段,处于人的独立性发展阶段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阶段的过渡,仍然无法摆脱对商品经济的物的依赖。因此,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民共同富裕是我们现阶段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离开它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超越了社会发展的阶段,难免会将民众的价值取向引入玄想的境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能是以共产主义价值观为导向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形态。任何一个社会确立核心价值观的根基都在于其生产方式及由此决定的社会主要矛盾。对此,我们需把握几点:一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方向;二是我国生产力相对落后,各地发展不平衡,价值选择有层次性;三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只有服务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与解决,才能获得合理的构建。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价值的主体。人们能否具有合理的价值标准,同其所处的社会历史地位和根本利益相联系。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9]马克思把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利益动机意识的觉醒,要求合理的自我利益已成为当今价值观念中一个突出的趋势。所以,现阶段应该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在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取向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建立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并重的价值观。此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和提炼上,最为根本的就是要积极回应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期待,切实把他们的利益诉求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他们只有真正认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己利益的深层关系,才会自觉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种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

    [参考文献]

[1] [法]涂尔干.道德教育[M].陈光金,等译,渠 东,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10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l995: 98.

[3]转引自刘宝立等.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0(1): 18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l972: 122.

[5]赵馥洁.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8-9.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l995: 102-104.

[7]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138-139.

[8]江泽民.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 407.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l972: 82.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性分析

  • 下一篇文章:工会组织如何引导企业员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哲学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哲学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论文化传统的“体制锁定”与新农村...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
  • ››21世纪初法国社会党对社会主义理论...
  • ››乡村治道的组织创新;制度变迁理论...
  • ››党的利益、党员利益、人民利益和谐...
  • ››党的利益、党员利益、人民利益关系...
  • ››红歌为什么这样红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历史...
  • ››浅析新时期军队政工干部应具备的综...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现代远...
  • ››哲学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