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劢:《国会与政党》,《政论》2,(1907年11月15日)。 (68) 张君劢:《论今后民党之进行》,《新民丛报》4—23,1907年11月15日。 (69) 参见圣心:《论现今国民道德堕落之原因及其救治法》,《东方杂志》8—4,1911年5月。 (70) 徐博霖:《强有力政府之效果》,《正谊》第1卷第8号,1915年5月15日。 (71) 如《新中华》的宗旨是:“本杂志专研究立国大计及一切政策何者为最适,宜不涉一党偏见之见解,不为一时苟且之谟。……绍述世界最新学说,最有力之政论”,《新中华》1卷1期,1915年10月1日。 (72) 蓝公武:《辟近日复古之谬》;吴贯因:《尊孔与读经》、《改良家族制度论》、《改良家族制度后论》;《大中华》第1、2、3、4、5、6期。 (73) 黄远庸:《新剧杂论》,《小说月报》第5卷1、2号。 (74) 研究系一贯主张中国银行应脱离财政部的直接掌握。因为这是能够监督国家财政的根本。有关1913年汤浚对财政部的斗争,参见中国银行史编纂委员会编《中国银行(一九一二—一九四九)》,第104—105页。1916年宋汉章,张嘉璈主导上海中国银行抗拒停兑令,维持中国银行信用,对上海资产阶级转换反袁起了不少作用。在段祺瑞内阁时,他任中国银行副总裁,试图制定中国银行则例保障中国银行的独立性。见该书第73—83页;姚崧龄编《张公劝先生年谱初编》,传记文学出版社,1982,第27—28、35—38页;端六:《金融机关之独立》,《太平洋》第1卷第1号,1917年3月1日;梁启超:《余之币制金融政策》,《大中华》3期,1915年3月20日。 (75) 特别是1918年12月,梁启超带动研究系知识分子出国游欧以后,张东荪实际上代辨他们的立场。 (76) 丁世峄:《民国国是论》,《中华杂志》第1卷9号,1914年8月;章士钊:《学理上之联邦论》,《甲寅》第1卷第5号,1915年5月10日。 (77) 拙稿《民初张东荪国家建设构想的形成》,《近代中国研究集刊》(1),2003。 (78) 张东荪:《中国之将来与文明国立国之原则》,《正谊》第1卷第7号,1915年2月15日。 (79) 张东荪:《吾人统一之主张》,《正谊》第1卷第8、9号,1915年4月15日、6月15日。 (80) 东荪:《制治根本论》,《甲寅》第1卷第5期,1915年5月10日。 (81) 东荪:《行政与政治》,《甲寅》第1卷第6期,1915年6月10日。 (82) 东荪:《民治》、《政治之平凡化》,《时事新报》1919年1月3日、6日 上一页 [3] [4] [5] [6] [7] [8]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