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政治论文中国政治
   自然与无为_老子政治思想之本源与体系结构新探      ★★★ 【字体: 】  
自然与无为_老子政治思想之本源与体系结构新探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0 19:44:01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 道德经》一书中的“自然”与“无为”两个概念是道(政治理论)的本质属性和政治行为的根本要求。这两个重要的概念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老子政治理论体系、理论渊源的本质要求,是理解老子政治思想之本源及其体系结构的两把钥匙。

    [关键词]自然;无为;天道;人道;治道

    《道德经》的最高概念是道。道是天道、人道、治道的统一,是中国传统政治理论的渊源和基本理论问题。而《道德经》一书中的“自然”与“无为”两个概念则是道(政治理论)的本质属性和政治行为的根本要求。

    这两个重要的概念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老子政治理论体系、理论渊源的本质要求,是理解老子政治思想之本源及其体系结构的两把钥匙。有学者认为,老子的“自然”是事物的初始状态,原始遥远却有源可寻;是事物的纯朴本性。笔者认为,老子讲的自然是一种状态,是一个过程,是一种属性,它是指万事万物按照自己的存在形式,通过各自的运行方式,排除外力的干扰而自我存在、自我发展、自我完成,既包含了自然世界,也囊括了人类社会。这里讲到的自然,是侧重于自然世界的,体现了老子遵循自然的思想。他从自然宇宙万物中体会出“道”的思想,正如《广雅·释诂》:“然”,成也。而“无为”则是自然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它寓于自然之中,更侧重于人本身。“无为”并不是指什么都不做,也不是指无所作为,它是指不乱为,不要胡乱干涉。正如老子的弟子文子在《文子·自然》中引用老子的话,对“无为”作了解释:“老子曰:‘所谓无为者,非谓其引之不来,推之不去,迫而不应,感而不动,坚滞而不流,卷握而不散。谓其私志不入公道,嗜欲不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推自然之势,曲故不得容,事成而身不伐,功立而名不有……夏渎冬陂,因高为山,因下为池,非吾所为也。’”[1](p368)文子是老子的弟子,他的解释很显然有一层不对万物横加干涉,顺物而为的意思。《淮南子·修务训》对“无为”也有一个相当明确的解释“:或曰:‘无为者,寂然无声,漠然不动,引之不来,推之不往。如此者,乃得道之像。’吾以为不然……由此观之,则圣人之忧劳百姓甚矣。故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四肢不动,思虑不用,事治求澹者,未之闻也。夫地势,水东流,人必事焉,然后水潦得谷行;禾稼春生,人必加焉,故五谷得遂长……吾所谓无为者,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2](p728)这段话的意思是,所谓“无为”,绝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按照客观规律去做,什么事该做就做,什么事不该做就不做,也就是文中说的“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这才算是“无为”。

    一、天道无为:“自然法”与老子政治思想之理论渊源老子从自然宇宙之道中总结出“无”的特征,与他对自然界的崇拜是分不开的。“老子考察出万事万物———包括社会价值层面———均是相对而存在,并无永恒与绝对;他认为,产生万事万物的那个‘有’(存在),也应该是相对的,不足以代表永恒绝对。”[3](p“)5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王弼注为“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因此老子赋予了“无”为“道”(政治理论)的永恒与绝对。“如果说老子‘道’的理论起点是自然宇宙,那么,‘道’的运行和作用的发挥就是以‘有’和‘无’相结合,自然而然展开的”[4](p143)。香港中文大学刘笑敢教授提出“人文自然”的概念。刘教授指出:《老子》书中的五处“自然”都是“自然而然”的意思,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大自然。“道法自然”的“道”是宇宙万物的总根源和总根据,而这个总根据是以自然为效法的对象。“‘道’是老子的终极关怀符号,而‘自然’则是这种终极关怀所寄托的最高价值”[5](p143)。

    这种最高价值所向往的是人类社会本体上或根本上的自然而然的秩序、自然而然的和谐,而这种人类社会的总体和谐与自然宇宙也必然和谐。笔者亦认为,刘教授以自然作为“道”的特征,深得老子道论无为之本义,为我们理解老子“自然无为”之道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道”的不可感知“,道”的品格又如何体现呢?恩师唐国军认为,“道”是天道、人道、治道的统一。对于此观点,笔者深为赞同。笔者认为,在老子的“道”论中,“道”与万物之间是以天道为中介的,而道与普罗大众,则是以“人君”亦即“王”作为中介的。也就是天道与人道、治道的关系:天道是人道、治道的最高价值层面,身为君主、诸侯的统治者,身为百姓的被统治者皆应顺应天道。“天地”与“人君”是上秉“道”,而下开万物与社会的。“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十六章)。大道公平、宽容的品格是由“天”与“王”来体现的,老子用天道之公平与宽容来匡正现实的混乱社会。实际上,老子是首先从自然出发悟出天道无为、公平的原则,然后将其赋予了道。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冲气以为和”正是道法自然、自然无为的结果。

    首先,老子以“自然”来说明天道的状态。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任何事物都影响其他事物,同时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因而“从‘自成’而自由的角度而言,就不‘自然’了。即没有一个事物能够完全‘自己如此’、自我完成。在因果系列中只有推到‘第一因’时,才是他物之所因,而本身却不因于他物,这才是绝对意义上的自成而自由。这在老子便是他的道”[6](p9)。因而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人地皆要效法天道、学习天道,而道无所效仿,仅效法它自己,它是自己如此、自我完成;道法自然,亦即天道自然,从而老子给了“道”绝对的意义。

    其次,老子以“自然”说明天道生万物的情形。万物由天道所创生,因而万物非自己如此,属不“自然”。
778论文在线www.qiqi8.cn
    然道以“不生之生”之方式创生万物,“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在天道无为创生精神笼罩下,万物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呈现出“自然”。因此,万物之所以被创造而又能呈现出“自己如此”这种“自然”的状态,这个矛盾的解决,恰恰是大道精神的体现。“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五十一章)是说自然万物以道为规律而发展变化。道之所以以“自然”为其特征,是因为其任万物自由发展。“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二十三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三十二章)。

    二、人道无为:为人处世即政治之本质要求政治即人的社会规范行为,政治的根本在人的行为,这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基本观念。这个观念肇始于三代政治,而老子则是将其理论化的先驱。在老子看来,人的行为必须遵循天道,人遵循天道的行为就是其政治行为的基本要求。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三十七章)这是自然法政治观的基本原理。人则必须以“为道”的人生为其最高境界,学习天道、效法天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矣。”(四十八章)这里“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是:只要做到了清静无为,就能做成一切事情。这既是人生的要求,也是政治的理想境界。因为老子的学说,从本质上讲,就是说给帝王们听的学说,是“君人南面之术”(张舜徽),原不关百姓生活之事(徐复观)。因此,老子所讲的为人就是统治者的为人,同时也是为政。老子强调的守柔、谦和、以退为进,提倡简朴、宽容、功成身退等思想,从为人处世的角度看,都是其自然无为思想的外延,是其自然法政治思想观念的本质要求;而从为政的角度看,则是老子对作为统治者的君子们提供的“君人南面之术”———如何面对普罗大众。

    在人与人之间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十六大以来我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探索

  • 下一篇文章:大学生党员"创先争优"工作研究 尚婷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自然与无为_老子政治思想之本源与体系结构新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自然与无为_老子政治思想之本源与体系结构新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浅谈法人类学与现代法治
  • ››解放思想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 ››民初梁启超中坚政治论与研究系知识...
  • ››中国共产党人对和谐文化的继承与创...
  • ››董金明:毛泽东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绩...
  • ››美国的“肯定性行动”及对中国社会...
  • ››学习型政工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 ››论邓小平的政治现代化思想
  • ››积极构建和谐文化为富民兴夔提供思...
  •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社会主义文...
  • ››自然与无为_老子政治思想之本源与体...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