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领袖更加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见(法)古斯塔夫·勒庞著,冯克利译:《乌合之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11)(美)哈罗德·伊萨克著,邓伯宸译:《族群》,台湾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4年。 (12)杨剑:《台湾政党政治与中间选民》,《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年2期。 (13)鞠海涛:《民进党社会基础研究》,九州出版社2004年,第121页。 (14)(美)罗伯特·古丁、汉斯-迪特尔·克林格曼主编,钟开斌等译:《政治科学新手册(上册)》,三联书店2006年,第221页。当然,这里只是强调制度的相对稳定性,并没有否认制度随着政治结构的变迁而变迁,更不否认制度与政治生态变化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15)Duverger, Maurice, Political Parties: Their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y in the Modern State, translated by Barbara and Robert North, New York: Wiley, 1966, pp. 224-226. (16)曾润梅:《略论台湾“单一选区两票制”及其影响》,《台湾研究》2007年2期。 (17)严泉:《台湾选民投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台湾研究》2005年4期。 (18)(美)李普塞特著,刘钢敏等译:《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商务印书馆1993年,第63页。 (19)陈筱峰:《权力分享的选制才是正途》,台湾《中国时报》,2004年3月8日,转引自曾润梅前引文。 (20)林红:《民粹主义——概念、理论与实证》,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第278页。 (21)林浊水:《历史剧场:痛苦执政八年》,台湾刻印出版2009年,第154页。 (22)这里的“环境变化”指的是经过一定时期积淀下来的、比较稳定的结构性变化。 (23)李路曲:《当代东亚政党政治的发展》,学林出版社2005年,第385页。 (24)杨光斌:《制度形式与国家的兴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20页。 上一页 [1] [2] [3] [4]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