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是建党初期湖北、武汉工人运动的象征,同时也是中共武汉区委领导全省工人运动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缩影。
总工会旧址位于现汉口解放大道1057号,是一座极普通的旧式砖木结构民房。房屋呈灰色,坐西朝东,占地面积204平方米。进门有小天井,正面三间平房,秘密办公处设在堂屋左边房内,是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小屋,林祥谦、施洋、林育南、项德隆等党和工会领袖人物都曾在这间小屋里开会,起草宣言、电稿,编写宣传品等。80多年前,这里是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的总指挥部。值此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86周年之际,我们参观这座历经沧桑的“旧址”,仿佛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湖北从事工人运动的足迹,勾起了对党的那段战斗历程的回忆。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武汉工人运动的兴起从五四运动兴起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伟大时代。在十月革命的感召下,工人阶级逐渐觉醒,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在湖北,以董必武、陈潭秋等人为核心,逐渐形成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青年知识分子群体。他们组织学会、社团,利用学校的讲坛来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当时较著名的宣传阵地有董必武、陈潭秋等人创建的武汉中学和共进中学;恽代英、黄负生等人发起的互助社;林育南组织的新声社等。1920年初,恽代英、林育南联合新声社、互助社,吸收一大批进步青年,创办了利群书社。竭力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发行马克思主义的书报,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
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起“劳工神圣”的思想。同时,一批工运骨干分子在和先进知识分子的接触中,逐步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认识到工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不是什么“下等人”,摒弃了自卑心理,开始感到自己这个群体的力量。1920年9月,继上海之后,武汉也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此后,董必武、陈潭秋等人又建立了一个公开活动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参加研究会的有林育南、黄负生、施洋等20余人。研究会不仅经常研读马列主义书刊,董必武还要求其成员深入工人区,了解工人的生活状况。
于是,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首先深入到工人群众中,调查工人状况,并通过办识字班、工人夜校和子弟学校及家访,向工人宣传“劳工神圣”、“劳工解放”的思想,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革命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后的革命实践中,清楚地看到新兴的无产阶级是一支伟大的力量,中国社会的改造,必须依靠这一社会力量。著名的劳工律师施洋曾深有体会地说:“没有民主的基础———民众的组织与武装,革命是不会成功的。”工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后,思想觉悟迅速提高,渐渐懂得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改造中国必须进行阶级斗争等马克思主义的道理。1921年5月1日,汉口租界人力车行资本家将车租由每辆每日八百文提高到九百文,激起全体车夫的极大愤慨。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派郑凯卿等组织领导罢工斗争。
车行资本家见工人如此齐心,被迫取消了加租。这是武汉工人在武汉共产主义小组领导下取得的第一次斗争胜利,也是武汉的共产主义者将马列主义运用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的成功尝试。它对进一步宣传马列主义、促进中国工人阶级的觉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武汉党组织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劳动组合运动与工人运动的发展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董必武、陈潭秋代表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出席了会议。会后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同年十月,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机关设在武昌黄土坡下街27号,主任先由中共武汉区委书记包惠僧兼任,次年5月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以后由林育南担任。武汉分部是武汉党组织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从此,武汉以及湖北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922年12月,在林育南领导下,创办了武汉分部机关报《劳动周报》,向工人宣传劳动创造世界,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建立自己的组织才有力量的道理,鼓励广大工人参加工会。
它还报道国内外工人阶级斗争的情况,激励工人“向资本家作战”,建立“工人阶级的国家”。《劳动周报》创刊于“二七”前夕,这对于组织教育工人,鼓励工人投入罢工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成立以后,先后派林育南到粤汉铁路,项英到江岸京汉铁路,施洋到人力车工人中,许白昊到汉阳铁厂,从开办工人夜校入手,逐步发展劳动组合。林育南在《施伯高传》中记述:“因他们同志的努力,武汉劳动组合书记部成了工人阶级作战的参谋部,很得工人的信赖”。各厂工人的劳动组合,在团结、组织工人进行斗争中起了巨大作用。由于武汉劳动组合书记部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武汉工人运动迅速掀起高潮。
1921年10月,粤汉铁路武长段工人因路局无故开除81名小工,激起了武昌徐家棚工人的反抗。林育南、施洋等根据党的指示,立即深入到工人中领导罢工斗争,帮助工人组织“粤汉路职工联合会”,广大工人团结一致,罢工5天,获得胜利。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劳动周刊》上发表的《庆贺粤汉路工友们的胜利》一文写道:“诸位能够自觉,能够立刻挺身跑到第一层战线上,和资本家做第一个交战者,得到胜利,这真是阶级斗争史上的光荣哪!”在粤汉铁路工人胜利罢工的鼓舞下,汉口租界人力车工人的斗争又蓬勃兴起。
1921年底,汉口租界人力车老板又一次宣布加租,遭到工人抗议。党派林育南、施洋和郑凯卿前往领导罢工。林育南、施洋指导并帮助车夫工人起草了《罢工宣言》和《告各界父老兄弟姐妹书》,向车行老板提出了车夫成立工会不得干涉等三项要求。林育南和施洋还起草传单声讨车行老板盘剥车夫的罪行,并深入工人中进行思想教育和宣传鼓动工作,与人力车夫并肩战斗,给工人增添了夺取罢工胜利的勇气和力量。为了争取各界声援,扩大社会影响,林育南和施洋召集工人代表开会,指导组织“车夫讨饭团”,决定以乞丐团形式结队游行。顿时,六、七千人力车工人被组织起来,在施洋率领下,结队向租界进发,与前来弹压的军警展开了英勇搏斗。罢工历时7天,取得了胜利。与此同时,汉口租界人力车工会也在罢工胜利的凯歌中诞生,成为湖北第一个现代工会组织。
林育南和施洋等领导的粤汉铁路和人力车工人的这两次罢工,对湖北以及全国的工人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邓中夏评价说:“武汉因铁路工人与人力车工人两大罢工,开了当地一个新纪元,职工运动从此有了一个顺利的发展。”三、从武汉工团联合会到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的发展历程粤汉铁路工人和租界人力车夫罢工的胜利,在武汉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各行业工人纷纷成立自己的劳动组织。正如当时《晨报》的一篇文章写道:“此时武汉劳动界的潮流真如长江夏季水涨,奔腾澎湃,排山倒海而来。”1922年1月,还成立了京汉铁路江岸工人俱乐部和粤汉铁路徐家棚工人俱乐部两个铁路工人团体,为成立铁路工会打下了基础。
为了从法律上确保工人的合法利益,1922年秋,邓中夏发起劳动立法运动。林育南领导武汉工团立即响应,召开会议,发表通电,要求国会通过劳动法大纲。同时还领导各工团开展罢工斗争,相继取得了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的罢工胜利。武汉各工团联合行动,共同斗争,为建立全市统一的工人组织奠定了基础。武汉工团联合会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了,它由28个工会(或其它工人团体)组成,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一个地方总工会,其会员达3万多人。
由林育南担任秘书主任,总理一切会务。
武汉工团联合会成立后,立即投入领导粤汉铁路武长段工人大罢工。1922年9月,粤汉铁路工人因为反虐待、反侮辱,爆发了全路大罢工。为加强对罢工斗争的领导,遵照党的指示,在徐家棚设立了罢工指挥总部,由林育南、施洋等负责罢工的组织领导工作。在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