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洋等人的指导下,武汉的铁路工人与北洋政府派来扑灭罢工怒火的交通次长劳之常展开短兵相接的斗争。湖北、湖南粤汉路沿线的全体铁路工人给予了有力声援。在武汉工团联合会及全国的工人阶级的支持下,罢工历时17天,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次罢工的胜利,促进了铁路工人的团结,进一步鼓舞了工人阶级的斗志,在武汉工团联合会的具体组织领导下,武汉及湖北全省的工会组织急剧增加,罢工斗争不断高涨。
为适应工人运动大发展的需要,武汉工团联合会于同年9月27日开会决定,联合会向全省发展。10月10日,由武汉工团联合会发展而来的联合湖北各工团组成的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以下简称“省工联”)正式成立,推选包惠僧等人为执行委员,林育南为秘书主任,聘请施洋为法律顾问。从此,湖北便有了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司令部,全省的工人运动得到蓬勃发展。
为巩固和扩大工人运动的成果,林育南、施洋、郭子余等根据党的指示,在汉口笃安里创办了“以拥护劳苦工人及一切无产阶级之利益为天职”的《真报》,它出版一年多,在传播马列主义,报道全省工人运动,揭露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资本家压迫工人的罪行,抨击社会弊端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真报》的宣传鼓动和省工联领导下,湖北工潮波澜壮阔。10月16日,因英资汉口香烟厂女工遭工厂主侮辱,省工联又领导工人掀起了反抗外国资本家的斗争。在林育南、施洋等人具体指导下,工会与工厂主反复谈判,迫使厂方接受工会的条件,签订了协议。可是时隔不久,资本家便撕毁协议。省工联遂派律师施洋以仲裁人身份,与资本家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施洋以有力的证据和雄辩的才能,使英国资本家理屈词穷,被迫重新签订条约,保护了罢工成果。
在省工联的直接领导和推动下,武汉工人运动进入了全盛时期,工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其中汉冶萍总工会,会员达3万人,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产业工会。同时,全国各地的工人运动也普遍高涨。特别是由湖北省工联和中共武汉区委参与领导的“二七”大罢工,将全国的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1923年初,京汉铁路沿线各地工人组织决定以郑州为中心建立京汉铁路总工会。1月31日,陈潭秋代表中共武汉区委,施洋、许白昊等人代表湖北省工联,率粤汉铁路总工会及其它30多个工团以及新闻界、学生界的代表100多人,乘车到郑州参加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次日上午8时,各地工人代表、来宾和郑州铁路工人1000多人结队赴会,途中遭到武装军警拦截,作为总工会成立大典会场的普乐园戏院也被荷枪实弹的军警严密包围。施洋见当局如此蛮横,怒不可遏,带领各地代表冲开军警的道道防线进入会场,在异常紧张的恐怖气氛中开完了总工会成立大会。
郑州是军阀吴佩孚的政治中心,京汉铁路是吴氏集团的“生命线”,也是其主子英帝国主义进行经济侵略的“管道”。为了争取总工会和广大铁路工人的合法政治权利,总工会当晚召开秘密会议,决定举行全路总同盟大罢工,切断军阀的“生命线”。为避开吴佩孚的锋芒,总工会负责人于2月2日来到武汉,将总工会迁到汉口江岸秘密办公,江岸遂成为党领导京汉铁路总罢工的指挥中心。现在汉口解放大道1057号,就是当年的秘密办公处,这栋房子左侧那间不到20平米的小房间,就是京汉铁路总工会的办公室。当年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主任兼湖北工联秘书主任林育南、京汉铁路总工会总干事项英、法律顾问施洋以及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领导人林祥谦都曾在这里指挥罢工斗争。
2月4日上午9时,罢工开始。到中午时分,已有3万多人参加罢工,京汉铁路所有的客货车全部停驶,全线陷于瘫痪,这充分显示出中国工人阶级高度的组织纪律性。
为支援铁路工人罢工,湖北工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通电全国举行总同盟罢工。林育南组织草拟的《湖北工团联合会宣言》指出:“我们不打倒军阀我们是没有生路的……援助我们京汉铁路的劳苦同胞,即是为我们全国同胞争自由……”。
5日晚,陈潭秋、林育南等在夏娘娘家里秘密集会,决定发动武汉各界声援,“用实力援助京汉铁路工友”。次日上午,湖北省工联率各界代表二千余人,高擎“支援京汉铁路工人兄弟”的旗帜,从三镇各地汇集到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门前举行慰问大会,参加大会者达1万余人。林育南、施洋和汉冶萍总工会代表许白昊等先后在会上讲话。会后,在省工联带领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京汉铁路的工人罢工斗争,使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受到了沉重打击。为了对付工人阶级,汉口的帝国主义公使团积极与军阀当局相勾结,密谋制造惨案。2月7日下午,中外反动派酝酿了数日的大屠杀发生了,大批工人惨遭杀害。工人阶级在这场惨绝人寰的“二七”惨案中,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慨。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面对军阀的屠刀毫无惧色。刽子手在他身上连砍数刀,威逼他下复工令。他强忍疼痛,坚定地回答:“上工要总工会下令的!……我的头可断,工不可上!”为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壮烈牺牲。
我国第一位研究和从事无产阶级法律的劳工律师,把全部知识才智都献给了工人阶级的优秀共产党员施洋,也英勇地献出了生命。
凝视着这座历经沧桑的“旧址”,追寻着中国共产党早期武汉工人运动的足迹,人们必然会得出一个共识:没有革命前辈的艰苦创业乃至流血牺牲,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