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政治论文中国政治
   “本土化”与当代台湾地区政治转型的动力与进程      ★★★ 【字体: 】  
“本土化”与当代台湾地区政治转型的动力与进程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0 19:43:48   点击数:[]    

,这是台湾政治转型经验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民主化的最大特点。
    中国台湾地区政治转型过程中,本土化和民主化的这种特殊的共生互动形态,对于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产生了意料之外的影响。在国民党威权统治时期长期被压制的台湾本土意识和本土利益在历次选举动员中急剧反弹。中国台湾地区部分政客利用这种形势,加以刻意操作,宣扬“本土”对抗“外来”、“台湾”对抗“中国”的二元认同结构和政治氛围,误导台湾地区民众偏离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国家认同方向。
    同时,本土化和民主化共生发展的特殊现象,为“台独”分裂活动提供了政治温床,“台独”反过来毒害了台湾地区新生的民主政治和脆弱的两岸关系。过去20多年来“台独”分裂势力利用本土化与民主化转型的契机抢占台湾地区政治舞台,通过宣扬“台独”政治主张操弄选举议题,鼓动民粹政治,收获选票支持和政治利益,不惜造成严重的社会分歧和认同混乱,不惜损害两岸关系健康发展。这种本土民主政治的异化现象在李登辉执政后期和陈水扁执政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从2008年以来台湾地区内部几次重要选举可以看出,台湾地区民众经过多次重要选举的洗礼,越来越能够以理性、务实的态度看待“台独”,认识到“台独”没有出路。可以说,“台独”势力的高潮已经过去,但“台独”主张在台湾地区的选举政治中仍然存在,仍然值得我们警惕。此外,由本土化引发的“强化台湾主体性”的意识不断传播,在民主化带动下“中华民国体制”与“台湾主体性”日趋融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乃至和平统一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注释:
    ①指中国台湾地区,即台、澎、金、马等岛屿,简称为“台湾地区”或“台湾”,下同。
    ②林佳龙、邱泽奇主编:《两岸党国体制与民主发展》,第130页,月旦出版公司,1999年版。
    ③李登辉、中岛岭雄:《亚洲的智略》,第35页,远流出版公司,2000年版。
    ④若林正丈:《蒋经国与李登辉》,第219页,远流出版公司,1998年版。
    ⑤参见林佳龙、邱泽奇主编:《两岸党国体制与民主发展》,第127~140页,月旦出版公司,1999年版。
    ⑥Cheng, Tun-Jen and Stephan Haggard, eds., Political Change in Taiwan, London: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1992. also see: Diamond, Larry, Marc F. Plattner, Yun-han Chu and Hung-mao Tien, eds. , Consolidating the Third Wave Democracies: Regional Challenges,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7.
    ⑦谢复生:《宪政体制、选举制度与政党运作》,《理论与政策》,1994年第8卷第2期。
    ⑧陈明通:《派系政治与台湾政治变迁》,第221~240页,月旦出版公司,1999年版。
    ⑨陈明通、郑永年主编:《两岸基层选举与政治社会变迁》,第127~168页,月旦出版公司,1998年版。
    ⑩杨莲福:《人口问题与台湾政治变迁》,第140~141页,博扬文化,2005年版。
    (11)王振寰:《台湾的政治转型与反对运动》,《台湾社会研究季刊》,1989年第2卷第1期。
    (12)汤志杰:《重探台湾的政体转型:如何看待1970年代国民党政权的“正当化”》,《台湾社会学》,2006年第12期。
    (13)王振寰:《台湾的政治转型与反对运动》,《台湾社会研究季刊》,1989年第2卷第1期。
    (14)国共内战期间,蒋介石于1947年7月发布《戡乱总动员令》,又公布《动员戡乱完成宪政实施纲要》,宣布全国进入所谓的“动员戡乱时期”。国民党主导下的“国民大会”于1948年颁布《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作为《中华民国宪法》的单项附属条款,规定该《临时条款》在“动员戡乱时期”优先于“宪法”适用,内容为赋予“总统”有超越《中华民国宪法》限制的“紧急处分权”。据此“总统”可以不经“立法院”、“行政院”批准径直采取重大行动。国民党政权迁台后四次修改《临时条款》,使之成为多项条款,让蒋介石在1954年“总统”任满后再“连选得连任”四届“总统”(1954-1975),并使蒋氏父子得以通过“国家安全会议”独揽大权。因此《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被称为凌驾于“宪法”之上“太上宪法”,直到1991年5月才由李登辉宣布废除。
    (15)1980年2月,党外人士林义雄因“美丽岛事件”而被“警总”以叛乱罪起诉并拘禁候审。2月28日,林义雄的母亲和双胞胎幼女在台北市住处被杀惨死,长女被刺重伤。该案爆发后很多人认为系国民党当局情治单位“杀一儆百”的做法,但至今尚未破案。
    (16)1981年7月,台籍留美学者陈文成因资助《美丽岛》杂志社,回台后被“警总”约谈,但翌日被发现死于台大校园,警方称其为“畏罪自杀”,但美国专家验尸后发现陈文成被凌虐致死的痕迹。该案至今未破。
    (17)1984年10月,台籍旅美作家江南在美国旧金山市郊住宅内被枪击致死。调查显示该案系国民党情报部门指使台湾竹联帮首领陈启礼等所为,蒋经国次子蒋孝武被指涉案。
    (18)《“中央”日报》,1986年3月30日。
    (19)“行政院”新闻局编:《蒋经国先生全集》,第20册,第36页,1991年版。
    (20)严家淦原为“副总统”,于1975至1978年接替病逝的蒋介石担任“总统”,但台湾“党、国”大权掌握在“行政院长”兼国民党主席的蒋经国手中。
    (21)2009年8月8日,作者在北京访问郝伯村。
    (22)参见若林正丈:《台湾——分裂国家与民主化》,序章,第50~51页,月旦出版公司,1994年版。
    (23)林佳龙、邱泽奇主编:《两岸党国体制与民主发展:哈佛大学东西方学者的对话》,第130页,月旦出版公司,1999年版。
    (24)即便1969年以后在台湾地区实行“中央民意代表”的增选和补选,但是台湾本省人在“中央民意机关”的比例仍然极少。
    (25)1991年底改选组成第二届“国民大会”,第一届“国大代表”退职。
    (26)叶俊荣:《民主转型与宪法变迁》,第17页,元照出版公司,2003年版。
    (27)李登辉、中岛岭雄:《亚洲的智略》,第41页,远流出版公司,2000年版。
    (28)需得全体“立法委员”1/3以上联署提案,全体“立委”1/2以上表决赞成才能通过。
    (29)罢免案需经全体“立委”1/4提案,全体“立委”2/3表决同意后,送交全民公投决定;公投罢免案时由全体选举人总额过半数参与投票,有效票过半数同意即为通过。
    (30)单一选区两票制是一种混合型选举制度,结合了比例代表制和多数代表制(小选区制)的选举制度。选民需要投两票,一票选人,一票选政党,用来决定选举最终的当选席次总数。
    (31)参见郑振清:《选举制度、社会分歧与台湾政党政治新形态的形成》,《台湾研究》,2008年第3期。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私有化与俄罗斯的六大财团

  • 下一篇文章:简论台湾政党政治发展及其趋势,陈星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本土化”与当代台湾地区政治转型的动力与进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本土化”与当代台湾地区政治转型的动力与进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浅谈法人类学与现代法治
  • ››解放思想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 ››民初梁启超中坚政治论与研究系知识...
  • ››中国共产党人对和谐文化的继承与创...
  • ››董金明:毛泽东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绩...
  • ››美国的“肯定性行动”及对中国社会...
  • ››学习型政工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 ››论邓小平的政治现代化思想
  • ››积极构建和谐文化为富民兴夔提供思...
  •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社会主义文...
  • ››本土化: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战...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