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管理论文会计审计会计理论
   总部经济、汇总纳税对税源流动的影响      ★★★ 【字体: 】  
总部经济、汇总纳税对税源流动的影响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6 20:06:30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杨纯华,王红梅,福建省地方税务局税收科学研究所。


    2008年1月1日起已经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采用的法人制企业所得税,使汇总纳税从特殊规定转变为普遍规定。集团公司总部汇总纳税是造成我国税收与税源背离现象的重要原因。可以预计法人制企业所得税将使“总部经济”现象更加突出,分支机构区域向总机构区域的税源流动与转移有了便捷的制度通道,税收与税源背离更加严重。在分税制财政体制和税收属地管理法律原则下,为保护区域政府的税收权益,必须进行区域税收分配。过去,财政部已针对个案制定了一些具体的分配办法,今年初财政部又制定了跨区经营企业所得税分配办法,为消除区域税收与税源背离所引起的税收归属不公采用了制度措施。但是,这些区域税收分配办法既有制度缺陷,更有制度缺失。建立规范的区域税收分配法律还需要探讨。
    一、总部经济中的税源流动和税收转移一般情形描述
    在现行财税体制下,因总部经济而导致的正常税源流动和税收转移情形,具体可归为四类:
    一是跨区经营的企业仅在注册地缴纳税收,使非注册地的税源形成的税收转移到注册地,比如跨境运输(铁路、航空、公路、水路、管道、电网等)、跨境运营(邮电、通讯、网络等),非注册地虽有经营活动并形成税源,但不能征税。
    二是企业总机构在其注册地汇总纳税,使分支机构注册地和经营地的税源形成的税收转移到了总机构注册地。企业在经营地虽然注册了分支机构(分公司或子公司),但分支机构并不在注册地缴纳税收,而是由总机构汇总纳税。
    三是某些资源性企业在总公司注册地缴纳税收,但它所开发的资源分布在不同地区,比如跨境的油气田和煤田等、跨境的水库(三峡水电站是最典型的案例)。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相当于税收从非注册地转移到注册地。
    四是国家对资源性初级产品定价偏低,使资源地税收转移到资源利用地。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等一些资源性初级产品定价低于市场价值,而流转到下一个环节进入市场,其价格变化可能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结果是部分税收由资源输出地转移到了资源输入地。
    总部经济导致的税源流动和税收转移,对于税源地政府是相当不利的。当地政府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却不能通过行使税权获得相应的税收,甚至还要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负外部效应“买单”;而对于税收所在地政府而言,不仅获得了本地区企业的税收,还“意外”获得了其他地方的税收,以较少的公共服务获得较多的税收收入,成为总部经济的受益者。
    因而,近五年来总部经济受到各区域地方政府的热切关注,成为地方政府发展区域经济的一种新思路、新视角。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青岛、厦门、西安、武汉等中心城市都在吸引总部企业,发展总部经济,如:厦门市政府于2004年9月30日出台了《关于鼓励境内外企业在厦门设立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中心城市纷纷出台政策致力于发展总部经济,其主要原因在于:和一般企业经营形式相比,总部企业往往拥有强大的综合经济实力和纳税能力,对所在地区的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发展影响深刻。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税收增长成为各地方政府吸引总部企业、发展总部经济的内在推动力。
    二、跨地区经营企业(总公司)可能采用的税源转移方式
    (一)改变公司架构导致税源转移
    总公司将子公司改组为分公司,总公司就成为了结算中心、利润中心和税收中心;原来的各子公司变为分公司后,就成了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就要在总公司汇总计算并交纳企业所得税,经营地的利润和税收就流向了总公司所在地。例如,2004年初,芬兰一家在华跨国公司拟对在华四家主要生产性合资公司进行重组,即苏州、北京和东莞的生产性合资公司由独立核算的法人改组为非独立核算的分公司,并入该公司在北京的总部。2005年1月份,经商务部商资批(2004)1901号文批准,苏州C公司被吸收并入北京公司,成为分公司,北京的投资公司作为地区总部被赋予销售职能。C公司2002年以前一直是园区的重点纳税大户之一,重组前芬兰投资公司承诺苏州C公司重组后作为其在中国唯一的生产基地,将根据征管法的规定按照独立交易原则合理界定增值税的内关联交易价格,并就生产经营情况和作价情况保持与园区国税局的沟通。但合并一年以来,企业所得税在北京汇总缴纳,2005年无增值税入库,而且还造成年末6000多万元的留抵税款(上年同期为0),并需办理出口退税4000多万元。进一步分析表明,苏州C公司关联交易人为安排造成的税源转移,远远超过了当地的最初预期。一是成立分公司以后,苏州C公司以往每年正常在苏州工业园区申报缴纳的外资企业所得税约3100万元以及就地缴纳的预提所得税约1500万元转移到了北京。二是根据2005年苏州C公司的生产数量以及2004年的产品价格进行计算,全年整个苏州分公司的销售收入在140亿左右。北京公司的财务报表披露,2005年北京公司共缴纳预提所得税2.8亿元。报表同时显示北京公司2005年12月份的销售收入为50亿元,不考虑年底销售较旺和月度间销售的变动,2005年北京公司的销售收入预计为600亿左右,按苏州C公司占北京公司的销售比例进行划分,来源于苏州C公司向境外支付所扣缴的预提所得税为28000×149/600约7000万元。扣除原先正常就地缴纳的预提所得税1500万元,合并造成苏州减少预提所得税5500万元。三是根据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有关开票数据等资料,苏州C公司国内销售货物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到北京的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而货物直接发往最终客户。通过从异地税务机关沟通得到的不尽精确的信息,北京公司2005年实现国内销售收入308亿元(主要来源于手机和基站),上缴增值税19亿元,所得税22亿元(各季度预缴18亿元+汇算清缴4亿元),完全成为一个利润和税收中心。我们可以推算2005年北京公司总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308×17%-19约33.36亿元,而苏州C公司卖给北京公司的销项税额为12.44×17%约2.11亿元,则按比例测算从C公司苏州转移到C公司北京的利润为2.11/33.36×308-12.11约7.4亿元,由此形成转移增值税税源约1.2亿元,转移所得税约1.1亿元。以上各项合计共计转移所得税约2.11亿元,增值税约1.2亿元,总计约3.31亿元。北京代写论文网专业代写毕业论文
    (二)改变作价方式导致税源转移
    苏州D公司于1998年1月在园区设立,投产当年就获利,且销售收入和缴纳税收每年大幅增长,2005年成为园区国税的第一纳税大户,2005年实际入库增值税2.1亿元,所得税0.83亿元,合计2.93亿元。根据总部战略重组的部署和企业所称上海市政府的压力和要求,D公司将过去上海的苏州分公司改变为独立核算的贸易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销售公司”)。设立“上海销售公司”后,苏州D公司原来的采购、生产、销售为一体,苏州D公司上海分公司(非独立核算)负责销售,所有利润均体现在苏州D公司的营销模式,将改变为苏州D公司负责采购和生产,境内产品销售则统一由上海D公司负责,仓储和物流由D公司配送负责的营销模式,其实现的大部分利润将从苏州转移到上海。该营销模式将可能导致苏州D公司由目前的利润中心转而成为制造工厂。苏州D公司按照上海徐汇区政府和徐汇区财税部门的要求,苏州D公司和上海销售公司的内关联定价将采取苏州工厂的成本加10%利润的方法,这将对苏州D公司的利润和税收产生重大影响。以D公司自报的06年销售收入35亿元为基准,如将目前的接近市场价的作价方法转变为成本加10%毛利的作价方法,且费用不做调整,则2006年将减少增值税2.4亿元、所得税2.7亿元。据园区政府有关部门了解,上海徐汇区政府对设立上海销售公司给予了很大的政策支持,不仅所有高层管理人员个人所得税全部返还,而且还将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返还地方留成的50%。园区地方政府成立了以政府负责人为首的谈判小组,与苏州D公司进行了多轮的谈判,要求苏州D公司兼顾苏州的利益,但苏州D公司坚称无法向上海市政府交代,上海方面返还的利益诱惑相当大,谈判还处于胶着状态。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各国经济刺激方案评析探讨

  • 下一篇文章:关于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研究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总部经济、汇总纳税对税源流动的影响”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总部经济、汇总纳税对税源流动的影响”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浅论生物资产会计与税务处理对比分...
  • ››突破时空界限的财务适时的监控策略...
  • ››制度变迁的成本的追忆和策略
  • ››会计人才能力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的...
  • ››西方财务会计双语教学的手段探索
  • ››银行出口买方信贷中的税收政策和应...
  • ››境外企业所得税征管的问题和解决途...
  • ››制度变迁的成本分析:以新会计制度...
  • ››会计人才能力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调...
  • ››西方财务会计理论教育的思考
  • ››总部经济、汇总纳税对税源流动的影...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