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地方战略
   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建设问题研究      ★★★ 【字体: 】  
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建设问题研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44:23   点击数:[]    

农行、建行、交行等湖北省各家金融机构在内的30多亿债权化为乌有,而各家债权银行对破产方案提出异议,均被驳回。又据2002年8月21日《金融时报》报道,在湖北某地,曾经有个地方官员在当地一次企业改制会议上说:“趁企业改制把银行债务一笔勾销。这好比是‘最后一顿晚餐’,不吃白不吃。”这是发生在两年前的事情。襄樊市是前几年逃废金融债权的重灾区。金融机构把该市列为信用高风险区,并大量收缩授权授信。人民银行报告分析,几年时间,该地区金融机构少投放贷款100亿元。还有前不久有记者对河南潢川县城出现“信用荒芜”的情况调查显示,由于长期来信用环境的恶化,银行几乎停止了对许多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的贷款,目前四大银行在该县的支行,只有农行一家还有一些贷款,其余三家均停止了对该县所有企业贷款。一位支行长告诫下属,“麻雀捏死也不要让它飞了”。另一位行长说,“许多个体工商户都是骗子”。再一位行长说,“当前的情况是贷款投一个死一个,所以我们有了资金就上存或者买国债”。(《本周金融信息》2002年25期、29期)]

    从理论上说,银行机构一旦不愿放款,就意味着信用创造功能的弱化乃至丧失,经济发展也就丧失了必不可少的外在推动力。可以断言,在一个“逃废债”盛行的地方,不管是一个乡、一个县,还是一个省,绝对不可能有持续、稳定、快速的经济发展(新华网2002-10-22《中国经济时报》)。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重心实行向大中城市战略性转移后,农村金融的重担就逐步落在农信社肩上。目前全国农村信用社及县联社共有法人机构约42000个,各类服务网点28万个。央行统计显示,截止2002年6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18673亿元, 占整个金融机构存款的12%;各项贷款余额13595亿元,占金融机构贷款的十分之一。其中农业贷款余额为5511亿元,占农信社各项贷款的比重为40.5%。问题在于,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撤并分支机构,而没有新的其它金融机构补充进去,结果就是相当一部分县域经济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一度出现有人所指的金融抑制或者说金融服务空洞化现象。农村信用社成为县域金融主体后,规模实力和能力有限,要想让它充分弥补县域经济范围内出现的金融服务严重不足或融资需求缺口,显然有些力不从心。虽然从1999年以来,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给予很大的再贷款支持,再贷款限额到2002年底前已经超过1000亿元,并且在指导和帮促农村信用社面向广大农民发放小额农贷和农户联保贷款等工作中成效显著,但是一方面从总量上看仍然抵补不了邮政储蓄和各家银行从县域抽走的资金,另一方面当前农信社的努力注重于缓解农民和农业贷款难的问题,也还是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中不断增长的更多的各种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大量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这种情况已经明显地和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县域经济的正常发展,如果不能使这种局势尽快得到扭转,更会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全局。

    [据“信合情”网站报道,央行在2000年初开始推行农户联保贷款和小额信贷。目前最新的数据表明,全国共有约90%的农村信用社开办了小额信贷,约49%的农村信用社开办了联保贷款。又据2002年12月1日《金融时报》刊文披露,截止到9月末,江苏省农信社已向87.1859万户农民发放了小额农户贷款, 向59.4045万户发放了农户联保贷款, 加上其它方式的贷款, 经审核获得农信社贷款的农民户数为184.42万户。这个数字在江苏省1314.74万户农户总数中所占比例为14%;绍兴农信社联社在2000年的一次调研中发现,富裕起来的农民掏出三五千块的种子、化肥钱已不在话下,但要上规模、上档次地投资效益农业、优高农业、观光农业,大幅度地提高收入,没有金融的支持仍有困难。“贷款难”仍然是横在广大农民致富路上的一道门槛 (《金融时报》 2002.11.26) ;再据2002年12月31日《金融时报》报道,截止到2002年11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773.8亿元,农户联保贷款余额275.8亿;近5000万户农户获得了小额信用贷款,1000多万户农户获得联保贷款支持,两项合计受益农户总数达6000多万户,占有贷款需求农户数的49%,占全部农户数的25%。]

    三、建设一个县域金融体系

    1. 已有人强烈认为,当前的农村金融饥渴是件值得焦虑的事,而对其的发展思路至今还在争议之中,政策也尚未明确。农村金融已处在危机中。这种说法虽然有点过激,但由此反映出需要解决县域金融领域现实存在问题的紧迫性还是应当引起有关方面高度重视的。现在看,从县域经济的角度研究传统的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问题,可能是一条新的路径。

    目前我国县域金融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伴随着银行行为转变和资金外流现象而出现诸多“贷款难”的问题,尤其是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大量中小企业、个体民营企业以及相当多的农民很难指望能从正规的银行机构贷到款。至于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和造成这种局面,各方面有着不同的说法和解释。企业、农民及地方政府反映县域经济主体取得贷款难,埋怨银行部门门槛高,存在信贷歧视,不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银行方面强调按照有关信贷原则目前在县域经济领域难以发放贷款,因为优良客户或项目稀缺,放款风险大,经营成本高,不会有丰厚利润;有关金融监管当局提出的一个看法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领域存在“不作为”的现象(指的是发放贷款不积极)。国有商业银行一方面对县域经济不作为,但另一方面对县域信贷市场的垄断和存款资源的瓜分并没有减少 (《金融时报》2002年10月23日);专家学者们一般会从客观角度分析问题,指出近几年来,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完整性受到削弱,功能作用出现萎缩的迹象。最终归结到融资机制或体制即农村金融制度安排方面的原因所在。根本性问题可能在于,我们缺少一个能够与县域经济特点和需求相适应的且具有相对独立完整性的县域金融体系——传统的二元经济格局中形成的城乡分割的金融体制,到了一定时候或者一定条件下,就会使得作为城乡结合部以及国民经济综合体的县域经济,在得到必要的金融支持和服务上被“边缘化”。

    中国的人口70%以上在县域及其所辖农村。没有农村这个广大市场的开发和县域经济的全面振兴,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就会出现问题。而县域经济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之一就是相对发达的金融业。显然,我们有必要根据新的形势发展要求,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全局出发,重新构建一个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又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县域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从根本上讲,解决县域金融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县域经济领域中融资需求和信贷供给两方面的情况,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是使后者适应前者。为此,提出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县域金融体系和融资机制的问题应该是顺理成章的。

    2. 现实大量情况表明,县域经济发展对融资方面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而信贷供给则明显短缺。有关调查材料披露,2002年山东农业至少有四成左右的信贷资金缺口,浙江农业贷款缺口约为125亿元,对宁波万户农户问卷调查发现有59%的农户缺资金,河南滑县有205个村成了“零贷款村”。与这种情况相并行的是,民间融资活动广泛存在。有调查反映,温州民间借贷占整个资金市场总量的1/3,而河南南乐县1999年来新增民间借贷超过银行贷款规模(民间借款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高利贷)。

    以上情况还可启示我们做更深入的思考,就是需要正确估价县域经济或农村地区对金融业发展的承载力,尤其是对发展商业性金融的承受力问题。因为长期以来人们的潜意识中,县域和农村经济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近代浙北地区接轨上海城市经济和外贸经济发展探析

  • 下一篇文章:台湾中小企业融资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建设问题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建设问题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的本质...
  • ››温州模式与温州人的个性
  • ››开放型经济的结构性转变
  • ››经济发展在于创新
  • ››粤商与广东的航运业近代化:1842--...
  • ››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
  • ››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本节约:不同行业...
  • ››试论黑龙江省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参与...
  • ››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研究
  • ››西部大开发,利益导向和法制准备是...
  • ››县域经济与信贷规模匹配度优化分析...
  • ››县域经济的问题与对策
  • ››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建设问题研究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