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地方战略
   近代浙北地区接轨上海城市经济和外贸经济发展探析      ★★★ 【字体: 】  
近代浙北地区接轨上海城市经济和外贸经济发展探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44:21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内容摘要:近代上海开埠后,浙北地区由于地理及资源等方面的原因,与上海的社会经济关系进一步密切。浙北地区积极利用上海对外贸易及城市经济的发展,推进市镇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深入提高了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水平,促进了农村手工业的近代转型和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市镇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两地双赢和联动发展的局面。这一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基础及其经验,对当今两地在新时期“长三角经济圈”发展背景下的互利合作,尤其是浙北地区如何更好地接轨上海,当好配角,实现跳跃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近代    浙北    接轨    上海

    近代上海开埠后,凭借其地理、经济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大港和中国举足轻重的经济中心城市。邻近的浙北地区作为其主要腹地之一,积极利用上海城市经济和外贸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形势,加快农业专业化生产规模、水平的提高,从而继续在全国农业经济发展中保持领先的地位。围绕上海外贸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这一中心,浙北地区大力发展农副业,积极扩大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使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形成几个生产相对集中的农产品专业生产区,并带动了商业的发展和市镇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上海开埠后,本地区调整了传统的以国内市场为主,以丝、棉织造为核心的农村传统手工业生产模式,积极依托上海,开托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贸易,促进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型,密切了上海都市和浙北农村双向互动的经济关系。目前,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圈”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剖析历史时期浙北地区社会经济接轨上海城市经济和贸易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阶段,可从一个侧面,展示“长三角经济圈”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同时,也为浙北地区及其它地区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搞好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经济大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一、 依托上海,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浙北地区主要是指湖州、嘉兴两市。本地区地处杭嘉湖平原,历史上便是著名的蚕桑产区。因对外通商的限制,近代以前本地产品以内销为主。由于广州一口通商,造成浙北地区的生丝出口须长途运输运至广州,运费成本极大,利润微薄,制约了本地产品的出口贸易,本地区产品主要依赖国内单一市场,制约了本地相关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商品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所谓“在海通以前,销路限于国内,仅供织绸之用,即今日所谓之用户丝,其行销范围既小,营业不盛。”。①开埠前后,上海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优势被外部世界充分地认识和重视,它处于中国海岸线的中点,长江的入海口方便效能条件——沿海航运、长江航运和内河航运的四通八达;拥有广阔的腹地——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以长江为纽带的整个长江流域的大腹地,在对外贸易的带动下迅速发展起来的。开埠后,上海被推上了中国向世界开放的中心。上海开埠后,作为一个通商口岸,发展需要大量的出口物资为后盾,而当时国外对我国的丝绸产品特别青睐,因此浙北在丝绸资源方面的优势在上海具有特别的竞争优势和前景。

    上海开埠后,在发展对外贸易中地位和作用迅速凸现,使得自明清以来积累起来的浙北地区以丝绸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潜力、张力的实现有可能。自明清以来,立足于本地蚕桑业发展兴起的乌青、练市、菱湖、双林、南浔 、新市等等专业市镇对浙北丝绸资源起着有效的整合作用,并为与上海经济关系的发生、发展奠定了有效的资源基础。据国外权威材料记载,中国出口生丝几乎人都产于浙江北面的三个府:即杭州府、湖州府、嘉兴府,而湖州府的产量较其它两府为多。上海开埠后,对外贸易直线。浙北地区丝绸开始直接销售与洋行,运输成本的降低,浙北丝绸经济在上海对外贸易中优势地位的确立。在浙北湖州,“湖丝出洋,其始运至广东,其继运至上海销售。”②对外贸易新局面的形成,国际市场巨大的产品需求,促使本地区自觉地进行产品输出调整,依托上海,大力发展外贸经济。“辑里丝乃运沪直接销与洋行,实开正式与外商交易之端。”③从此产销趋于鼎盛,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所谓“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④据史料记载,上海开埠头四年,光湖州丝业中心南浔运往上海出口的辑里丝,就占上海生丝出口贸易55%。为了积极组织产品和原料,满足由上海出口国外的需要,上海开埠后,浙北积极发展以生丝交易为主的初级市场。如南浔镇“其丝行有招接广东商人及载往上海与夷商交易者,曰广行,亦曰客行。专买乡丝者曰乡丝行,买丝选经者曰丝行,另有小行买之以饷大行曰划庄,更有如乡丝代为之售,稍抽微利,曰小领头,俗呼曰白拉主人,镇人大半衣食于此。”⑤再如菱湖镇“小满后新丝市最盛,列肆喧阗,衢路拥塞。”⑥而地属湖嘉两府的乌青镇,“各乡所产细丝一名运丝均由震泽经行向本镇丝行抄取,发车户成经 ,转售上海洋庄,名曰辑里经。”⑦此种情况在浙北地区的农村集镇尤其是中心市镇普遍存在,影响波及整个太湖流域。可见,近代浙北与上海的关系,首先是一种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有机结合的产物。
 二、大力发展优势农业,推进农业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进程

    由于经由上海港生丝出口通达顺畅,使蚕农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本地区蚕桑业的发展和生丝产量的提高。在浙江长兴县,乾嘉时期蚕业并不旺,由于上海开埠后出口销路畅通,蚕业迅猛发展,成为当地主要的经济来源,“岁入百万计”。⑧即使受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影响,在上海港生丝出口需求持续扩大的吸引,湖州府连一些山区也受利益的驱动,开始兴桑育蚕,“向时山乡多野桑,近亦多栽家桑矣。”⑨再如安吉县“迩来山乡亦皆栽桑。”⑩湖县“向时邑人治丝者尚少,今则栽桑遍野,比户育蚕,其利甚大。”11

    为了保证生丝需要量供给,本地区进一步扩大植桑业发展的力度,并将桑秧业从植桑业中分离出来,促进了桑秧业生产的专业化,以便更好地提高桑叶质量,进而带动生丝质量的提升。桑苗的生产在浙北地区以海宁、崇德、桐乡为主,其次是吴兴德清、长兴等地。海宁以周王庙为中心,有苗圃五千亩,产苗量最高时达2000万株。崇德、桐乡以同福、亭桥、灵安三乡的天荒荡为中心,约有苗圃3200亩,产量最高时达1000万株。12

    此外,植桑业需要肥源,于是又促进了畜牧业、渔业、榨油业的发展。蚕业的发展甚至还带动了本地区竹器制造业和烧炭业的发展

    本地区棉花生产在近代以前并不多见,但上海开埠后,在市场利欲的驱动下,本地区的棉花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尤其是在嘉兴地区一带,主要集中在平湖、海盐、海宁等县,在三县又以平湖县的棉花种植面积最多,达到181250亩,占全县耕种面积的36%。除棉花外,本地茶叶生产数量和规模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如湖茶所产多为炒青,湖属长兴、安吉是主要的产茶区。长兴县顾渚的紫笋茶早在唐朝即立为贡茶,该茶为国际所知名,在国内外市场均很受欢迎。市场需求的扩大,带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本地安吉县的孝丰地区(时为孝丰县)也是主要的产茶地区,产茶面积达到23866亩。另外,德清、及湖州市郊也有相当地区生产茶叶。

    通过围绕上海城市经济与外贸经济,浙北地区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相对集中的专业化商品性农业生产区,自觉地调整了单一农业经济的格局,逐渐形成以蚕丝业为主导的农桑渔牧副各业全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南海模式:让农民以土地权利参与工业化

  • 下一篇文章: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建设问题研究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近代浙北地区接轨上海城市经济和外贸经济发展探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近代浙北地区接轨上海城市经济和外贸经济发展探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的本质...
  • ››温州模式与温州人的个性
  • ››开放型经济的结构性转变
  • ››经济发展在于创新
  • ››粤商与广东的航运业近代化:1842--...
  • ››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
  • ››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本节约:不同行业...
  • ››试论黑龙江省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参与...
  • ››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研究
  • ››西部大开发,利益导向和法制准备是...
  • ››近代浙北地区接轨上海城市经济和外...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