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中国经济
   论中美高校研究基金的合作与发展      ★★★ 【字体: 】  
论中美高校研究基金的合作与发展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7-30 15:39:17   点击数:[]    

校发出了申请书,但不愿及时通知学校有关基金申请的结果。这往往有两个原因,或是因申请失败而不愿将坏消息告知学校,或是申请成功,但怕他人嫉妒,懒得将好消息通知校方。对此,学校科研部门应建立跟踪机制,由专人每隔3个月主动询问有关教授,不管申请基金成功与否,都要求教授将基金会的书面拒绝或获奖的通知上交给学校科研部门,以便备案。根据一般经验,这类疏于及时报告的成功基金往往占总基金数的20%左右,可见这种及时追踪机制的重要性。

    4. 名誉奖励机制

    物质鼓励固然重要,但精神和名誉鼓励也不可缺,古今中外,概莫例外。科研部门在设立和实施一系列物质激励和服务项目的同时,也要系统地强化名誉奖励机制。首先要设立代表全校最高荣誉的“杰出科研奖”,将它与“杰出教学奖”和“杰出服务奖”并列为全校教授的3大最高荣誉。“杰出科研奖”旨在奖励教授积极向外申请研究基金并取得成功,主要标志既体现在递交基金申请书的数量,也体现在成功获得基金的金额数量。此奖应每年只颁发给一位教授,并在最隆重的学生毕业典礼上,由校长亲自颁发。其次是设立一年一度的“大学研究日”(Research Day) ,旨在展示全校教授一年来最新的研究成果,展览他们的出版物和科技专利,报告他们的最新研究心得,尤其是借此机会向校外宣传学校的研究实力和科研形像。一年一度的研究日有助于浓厚学校的科研风气,建构学校的科研文化。再次是召开经常性的全校规模的研讨会,一般以一年两次为宜,主要是围绕着一个热门课题,邀请校外著名专家发表学术演讲,并组织专家与师生们共同研讨,增进互动。最后是举行一年一度的科研招待会,邀请一年来积极从事科研基金申请活动的教授参加酒会,并由校长颁发证书,以资鼓励。一般邀请对象是成功获取外来科研基金的教授。

    5. 对外公关机制

    由于学校的科研资源主要来源于校外基金会,而且科研部门的主要功能也是协助教授获取外来科研基金,所以对外公关是决定外来基金申请成败的关键[12]。在这方面下列项目和活动是被实践证明不仅现实可行,而且富有成效的。

    其一是组成学校的科研顾问委员会。它有两大功能,一是公关,顾问委员会成员大多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退休官员、联邦和州基金会的项目官员、兄弟大学主管科研的副校长、企业主管和各类社区精英组成,他们与各种基金会和民意代表有各种密切联系,通过他们既可以宣传学校的正面形像,也可以直接帮助教授成功申请研究基金。顾问委员会的另一个功能是提供咨询,由于顾问们大多经历过或正参与有关基金会的事务,往往能提供有效及时的建议,包括法律、资金、管理、人事等方面的咨询。这是一个有利无害的举措,它不需要对顾问们的服务支付薪水,只要组织规格较高的宴会,给予必要的荣誉和礼遇。

    其二是经常拜访联邦基金会。许多教授知道,在递交研究基金申请书之前有必要与基金会的项目官员直接面谈,一方面征求意见、修改计划,另一方面则建立关系、增进了解。学校主管科研的副校长最好亲自陪同教授们面见基金会的项目官员,旨在表示学校支持和推荐这一研究项目的强烈意愿,并代表校方希望基金会能慎重考虑所申请的计划。这种不定期的拜访要成为一种惯例,以建立与联邦基金会联系的畅通管道。

    其三是搭建学校与联邦政府和联邦基金会的联系平台与机会。对外联系必须是一个系统而又长期的投资,不应有过于功利的短期行为。这种经常性的公关需要依赖下列措施。一是定期邀请联邦基金会的项目官员到学校主持培训项目,传授如何成功而又有效地申请联邦基金的经验和教训,这种服务是联邦基金会的义务,而且他们往往免费提供这种培训,甚至自行负担旅行和膳食费用,以示公正与超然。二是在有关大学科研事务的全国性年会上(NCURA、SRA),主办或与兄弟院校合办非正式的招待会,招待并感谢各主要基金会的负责人,进一步拓展关系。三是经常性地将学校的研究通讯、重要的研究政策和研究项目通报给联邦基金会,帮助基金会及时了解学校的科研进展。

三、中美高校推动研究基金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了解了美国高校科研部门目前常见的结构、功能与机制后,就可以探讨中美高校进行科研基金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目前流行于中美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模式与手段基本上是初级、粗放、表面和功利的。例一,长期流行的中国大学访问学者赴美的交流模式大多以自学、自研的状态进行,甚至成为一次变相的出国旅游和度假,很少能实质推动中美教授之间的合作研究。原因之一在于中美双方的学者没有一种法律性制约和经济性激励,以促使双方学者进行深层次的科研合作。可以设想,如果中方的访问学者在访美前已与美方的教授共同获得了特定的美国基金会的科研资助,那么中国教授在美期间的研究必将是有效、扎实和富有成果的。

    例二,正在成为新趋势的合作办学也只涉及皮毛的师资交流而已,充其量只是邀请一些美国教授到中国授课。其实,更高层次的教学交流形式是中美教授共同设计与讲授同一门反映最新学术成果的课程。合作办学不仅仅是将美方的硬件(教学设备)和软件(教科书和课程设计) 单方面地引进中国,也不仅仅是将美方教授所开设的课程从美国搬到中国,这样做往往忽视了中国的国情。最理想的合作教学模式是中美双方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合作开发一门新课程,共同讲授、合作教学,这样不仅中美教授之间能取长补短,而且中国学生也能享受在中国或在美国都无法享受的教学精品。中美合作办学不应该仅仅是为了生财、政绩和虚名,合作办学所追求的真正目的应当是在合作中取长补短,提升双方的教学水准。

    1.中美高校合作申请研究基金的意义

    基于目前中美高校交流的现状,笔者以为至少在3大方面有必要推动中美双方合作申请研究基金,填补彼此合作的空白。

    其一,深化中美学者研究的层次,开拓合作研究的领域。美国的基础教育在某些方面也许不如中国,但美国的高等教学质量、尤其是美国高校的研究质量长期以来走在世界前列,多数诺贝尔奖的得主来自美国高校就是一例[13]。中国教授如果想提高研究水平,一大捷径就是直接与美国教授进行合作研究。美国的基金会、尤其是美国联邦政府所属的基金会,对学术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中美教授若共同准备一份研究项目申请报告,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提高学术水平的机会,通过双方学术心得的交流和学术火花的碰撞,那怕未能成功地得到基金会的资助,也能为双方增进了解、分享信息和未来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一旦申请基金成功,为了共同实施研究计划、调整学术计划、完成预期任务,都需要中美双方最大限度的合作。这种高强度、大压力、跨文化、深层次的合作,绝不是1+1=2的“物理反应”,而是1+1>2的“化学反应”,甚至可能出现最佳效果的“生物反应”。所以,时至21世纪,中美学术研究的粗放阶段应该结束了,“精耕细作”的合作时代已经来临。而且,根据多元文化合作的观点,不同种族之间的接触与合作能有效激发各族裔在合作过程中展现各自最美好、最优秀的一面,表现最大的积极性,并发掘最佳的潜能和智能,真正达到“杂交优势” 的合作效果。

    其二,引进美国先进的研究基金管理模式与运作机制。在美国,每个大学都要设立一个由教授、医生、律师、牧师、企业主管、兽医等校内外专家组成的“科研评价委员会”(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专门审查有关科研道德、利益冲突、个人隐私、动物权利和危险物品等有关问题,保证在科研项目申请前和科研基金运作时不违反有关的联邦法律。美国联邦科研基金的管理规章和管理程序以严格、科学、专业著名于世。教授所得到的基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评中国大学的高收费政策

  • 下一篇文章:国有工业利润率下降及其成因的实证分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论中美高校研究基金的合作与发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论中美高校研究基金的合作与发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探索提高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对策
  • ››加强我国自主出口品牌建设的对策分...
  • ››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
  • ››继续深化对各项经济政策的调整
  • ››探讨如何利用农业资源保证粮食安全...
  • ››浅谈M证券公司薪酬体系的完善策略
  • ››高技术企业价值产生的实证分析
  • ››论我国民营资本投资高技术企业的策...
  • ››以色列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我国产生的...
  • ››美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策略解析
  • ››论中美高校研究基金的合作与发展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