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年所有样本企业该指标的中位数。在主成分分析后,本文选定了3个主成分(COF、MPC、EOO),结果表明,成长性指标的累计解释方差变化在连续5年内均达到90%以上。最后,用特征值作为权重计算5个主成分得分的加权平均,得出每个公司每年成长指数,记为IOG。 4.控制变量 企业的背景特征,如所有权结构、规模、经营业务的范围等也都是影响到企业成长的关键潜在因素,本文将这些变量作为控制变量。(1)产权结构(prop)。本文的样本主要来自民营控股的企业(220家,占54.6%),另外国有控股的创业型企业有182家(占45.4%),在下面的实证研究中引入所有制性质虚拟变量。(2)行业 (indu)。根据证监会的行业分类,本研究样本企业涉及12大类、30余小类,分布较为分散,于是将相对比较集中的机械设备仪表、金属非金属、石油化学塑胶塑料、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制品等行业归为制造业,共计279家(占69.3%),其他非制造业归为一类,共计123家(占30.7%),在下面的实证研究中引入行业虚拟变量,即将制造业企业设为1,其他行业企业则为0。(3)地理区域(regi)。本文根据企业所处的经济区域分为6类,其中长三角地区(包括浙江、江苏、上海)73家(18.2%)、珠三角地区(广东省)22家(5.5%)、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西藏、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100家(24.9%)、中部地区(包括河南、山西、安徽、江西、湖北、湖南)78家(19.5%)、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44家(11.0%),其他地区(包括河北、山东、北京、天津、福建、海南)85家(20.9%)。考虑到不同区域的资源获取、经济体制等差异性可能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创业型企业的成长,本文在下面的实证研究中引入5个区域虚拟变量。(4)企业规模(size)。本文主要用企业的资产额来测量创业型企业的规模,样本数据显示,IPO时企业资产均值为8.882亿元,最小为1.163亿元,最高为374.337亿元。(5)企业寿命(life)。本文以创业企业创立之后的寿命的绝对值来测量,样本数据显示,企业寿命样本企业的平均寿命为5.86年,且大多集中在5~7年。 四、检验结果与讨论 (一)企业家团队资本的单变量检验 根据上述分析,企业家团队资本各指标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实证模型可用公式描述如下: 本文参照Boeker(1989)的做法,用年均总资产的对数值来表示企业规模,加入产权、行业、地区等虚拟变量,对公司成长指数IOG作回归,实证检验结果见表4。从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5个模型的F值都很显著(p<0.01),说明模型的总体拟合度很好。但就方程效率指标而言,前两年,即T和(T+1)年的解释力较强,以后则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一方面可能与企业家团队资本功能的时滞效应有关,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随着新创企业的成长,企业的组织特征越来越明显,而企业家团队的作用则相对减弱。表4的检验结果表明:(1)衡量企业家团队抱负水平中的两个指标,即企业家团队的平均年龄和平均在位时间的贡献都非常显著。企业家团队平均年龄对企业成长有负效应,即年龄越大的企业家团队越有可能阻碍创业企业的成长;企业家团队成员的在位时间与成长指数之间呈倒U型关系,且这种关系非常显著,这就说明对于创业型企业而言,企业家团队作为公司核心决策者,他们的相对稳定性对公司经营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另一方面,如果企业家团队成员长期担任某一职位而没有变化,则很容易形成一种惰性、厌恶风险、抵制变革(Katz,1982),进而影响创业企业的成长。企业家团队的持股量对创业企业成长的贡献并不显著,这与委托代理理论的主导观点不太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创业型企业的企业家与纯粹意义上代理人相比具有不同的动机,前者具有创建自己帝国的强烈动机(Penrose,1959),即使在IPO后打造企业仍旧是他们的战略目标,而后者在两权分离以后其目标与创业投资者的目标则存在显著的背离。(2)企业家团队决策能力的两个指标都有正效应,其中团队成员的受教育水平的贡献非常显著,不过团队成员的社会关联度指标未达到显著水平,这可能与处于转型期的企业家在收集信息过程中所发生的大量的交易成本有关(贺小刚、李新春,2005)。(3)异质性变量的4个测量指标中,仅有股权异质性指标对企业成长有正向作用,这就说明企业家团队成员的股权分配应相对集中而不是平均分散。但企业家团队的年龄异质性、专业背景的异质性、在位时间的差异性并没有对创业企业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年龄的异质性和在位时间的异质性在除模型4(正向但不显著)之外的另外4个模型中都是负面的但不显著的影响;专业背景的异质性则在5个模型中虽都有负面影响但同样不显著。这一结论与那些以成熟企业的高层管理团队作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结论是不一致的(Dahlin, Weingart, Hinds, 2005)。这是一个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重要问题。 为确保上述结论的科学性,本文还做了一个稳健性检验,其一是将企业成长的3个主成分,即盈利能力(COF)、经营效率(MPC)和市场潜力(EOO)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检验;其二是分别对不同的所有制性质、区域、行业、规模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大致与上述结论一致,但有以下几点值得加以注意:企业家团队的年龄负面地影响到创业型企业的成长,这种消极作用尤其是对创业型企业的盈利水平更为明显;企业家团队的平均在位时间仍旧与创业型企业的成长指数存在倒U型关系,但这种拟合效果最好的是体现在盈利水平指标上;企业家团队的受教育水平与创业型企业的成长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这种积极作用尤其是对创业型企业的经营效率更为明显;股权异质性与创业型企业成长指数存在比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种积极作用尤其是对创业型企业的盈利水平更为明显;虽然专业异质性与创业型企业成长指数没有显著的关系,但它对经营效率这一指标则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虽然在位时间异质性与创业型企业成长指数没有显著的关系,但它对市场潜力这一指标则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二)企业家团队资本的综合因素的检验 1.企业家团队的抱负水平、决策能力与异质程度的检验 为了检验企业家团队资本的3个维度,即团队抱负水平、团队决策能力和团队异质性对创业型企业成长的影响,本文对9个企业家团队资本的指标进行了主元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年龄、平均在位时间、团队持股、平均教育水平、团队社会关联度、年龄异质性、专业异质性、在位时间异质性、股权异质性的负载系数分别为:-0.583、0.621、0.642、0.761、0.761、0.671、0.246、0.508、0.721,这就说明这些指标的符号与假设符号是相吻合的。采取与上述分析类似的方法,本文将这3个变量与产权、行业、地理区域、区域规模和寿命等控制变量,一并加入模型进行统计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检验结果表明,5个模型中的F值在0.01水平上都显著,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都很好;与上述单变量检验的结果相似,在5个模型中,Model1、Model2的解释力最强。就企业家团队资本的3个变量,即抱负水平、决策能力、异质性水平的检验结果来看,本文发现,团队成员的抱负水平、决策能力与企业成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它们是决定创业型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这同资源与能力理论、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相一致的;虽然企业家团队的异质程度对创业型企业成长有正向影响,但这种作用并不显著,这与本文理论上假定异质性有助于改进绩效是不相一致的,同时与主张同质性的学者的观点也不一致(Aronson,1984)。对于创业型企业简单地假定异质性与成长之间是一种直线关系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是一个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企业家团队资本(ETC)指标构建与检验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通过构造一个企业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