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标准为企业家团队成员是否在其他企业工作过及出任过管理、经营等领导职务,只要出现过这种情况则记为1,否则记为0,然后累加,同样如果出现多人曾在其他同一企业任职的,只记一次。使用这一指标的假设是,团队成员若有上述经历,表明该横向联系占优,跨企业工作过的人数越多,这种优势越明显,越有能力收集决策信息。 第三个指标是社会联系(capi_s3),判断标准为企业家团队成员在创业型企业IPO时是否在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其他企业、高校、银行等兼职的,或者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如果有这种现象则记为1,没有则为0,再进行累加,如出现相同部门兼职则只记一次。这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即企业家团队成员的社会交往越广泛,则在社会联系上越占优势,也就越有能力收集决策信息。 本文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后发现,纵向联系、横向联系、社会联系3个指标的因子负载分别为0.662、0.813、0.779,累计方差解释率达0.658,信度值(Cronbach α值)达0.700,表明这3个指标有较高的信效度。本文采取以下公式计算企业家团队的社会关联度:
capi_s=(capi_s1+capi_s2+capi_s3)/3
(3)团队异质性 企业家团队异质性衡量了团队成员的互补性和结构的合理性。本文在借鉴Hambrick、Cho和Chen(1996)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4个指标测量创业企业家团队异质性程度:年龄异质性(age_d)、专业背景异质性(earea_d)、在位时间异质性(tenu_d)、股权异质性(share_d)。 企业家团队年龄异质性。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企业家团队成员组合在一起的话,将会拥有更广泛的认知资源,包含了更大领域内的见解及更多的外在联系(Jackson, 1992),这些差异会驱使他们拥有更大的创造力(O'Bannon & Gupta, 1992)。另外,年龄异质性对团队的稳定性有很强的促进作用(Jackson, 1992; Wiersema & Bird, 1993)。本文通过下式测量企业家团队年龄的异质性: 企业家团队专业异质性。企业创立之初,企业家团队需要具备各种专业背景的成员,研究表明,团队成员背景的异质性意味着其认知基础存在差异性,这会影响其信息的收集和对问题的理解(Hambrick & Mason, 1984)。特别是在不确定和复杂环境中,当企业面临多样需求时,企业家团队成员的差异化功能性背景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下式测量企业家团队专业背景的异质性: 其中,表示第i个类别成员在团队中所占的比例,F为专业背景种类的合集。通过团队成员获得的专业职称来判定,共划分为以下3大类:与企业生产、技术相关的;与经济管理、财务会计有关的;与人事政工、法律等有关的。earea_d越接近1,表示团队专业背景异质性越高;越接近0,则表明团队专业背景异质性越低。 企业家团队在位时间异质性。尽管在位时间同质的企业家团队会带来良好沟通和情感维系,但他们可能会缺乏健康、丰富多样的观点(Priem, Lyon & Dess, 1999; Priem, 1990)。而对于初创企业来说,由于企业积累的管理资源毕竟有限,就需要依赖企业家团队以经验为基础的多样化观点,尤其是在不确定环境下。本文通过下式测量企业家团队在位时间的异质性:
企业家团队股权异质性。企业家团队功能的发挥,不仅取决于能力,还在于动机。如果股权被平均地分配到每个成员手中,就极易出现搭便车现象,而团队成员内部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安排则有助于发挥出良好的监督和激励功能(Mehran,1995)。本文通过下式测量企业家团队股权的异质性: 上述企业家团队资本各测量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如表2所示。 2.组织能力的测量 由于不同的学者对组织能力的理解存在差异(贺小刚,李新春和方海鹰,2006),测量指标也固然不相同,如Berghe(2001)将组织能力视为核心能力,认为测量时应从技术角度来考虑,包括技术的难易程度、新产品功能的拓展程度、技术的缄默程度等指标;Schroeder等(2002)认为组织能力的测量应同时考虑到流程与设备、内部学习和外部学习;King等(2003)则针对不同行业给出了不同的测量组织知识的指标,主要涉及人力资本和不可模仿的技术、营销等知识。钱德勒(1999)认为组织能力主要体现在生产、销售和管理等活动环节。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兼顾数据的可获性,拟采用以下指标来测量创业企业的组织能力: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ratio_ed);技术人员比例(ratio_te);营业费用比例(ratio_ex);销售人员比例(ratio_sa)。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将上述4个指标组合为一个指标,即组织能力(OC),结果表明,组织能力的累计解释方差变化在连续5年内均达到75%以上。 表2 企业家团队资本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
均值 标准差 1 2 3 4 5 6 7 81.平均年龄 45.53 4.212 12.平均在位时间 4.973 1.543 -0.059 13.团队持股比例 0.185 1.515 -0.067 0.079 14.平均教育水平 15.74 1.187 -0.052 -0.02 -0.031 15.社会关联度 3.004 1.791 -0.156*** -0.150*** 0.019 0.157*** 16.年龄异质性 0.162 0.051 -0.241*** -0.132*** 0.144*** 0.076 0.165*** 17.专业异质性 0.459 0.154 0.026 -0.038 -0.004 -0.192*** -0.038 0.044 18.在位时间异质性 0.461 0.184 0.081 -0.307*** -0.03 -0.071 0.068 0.067 0.046 19.股权异质性 0.051 0.077 -0.07 -0.133*** 0.163*** -0.074 0.091* 0.209*** 0.021 0.127**
注:*、**、***分别代表1%、5%、10%的显著率。 3.创业型企业成长性指标的测量 在测量创业型企业成长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成长变量的时滞效应的长度。不少学者在对创业型企业成长问题进行研究时没有考虑到时滞效应,少数学者曾使用过滞后一至两年的数据(Tallman & Li, 1996;Sambharya, 1995)。考虑到企业家团队对经营活动所发挥的作用一般会延迟几个年度,本文收集了IPO当年及此后连续4年,即共计5年的创业企业成长的数据。 第二个问题是成长指标的选择。这是一个仍旧存在争议的问题。Ardishvili和Delmar等(1998)曾对成长性评价指标进行了归纳,包括资产、雇员、市场份额、物质产出、利润和营业收入等。从实际应用来看,得到最为广泛运用的是营业收入和雇员人数指标。Davidsson和Wiklund等(2001)认为,营业收入指标操作相对容易,且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公司,不受行业资本密集程度和一体化程度的影响,因此是评价不同类型企业成长的较为适宜的指标,其缺点是容易受通货膨胀和汇率变动的影响。也有人认为,从评价组织结构的复杂性来看,雇员人数的增长是一个更加直接的指标(Greiner, 1972;Churchill & Lewis, 1983),但这一指标受到劳动生产率提高、机器和人工的替代关系等的影响。本文使用多个指标对企业成长进行测量。这主要是考虑到不同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的选择导致了成长的外在表现不同,例如有些公司在销售增长方面表现很好,而另外一些公司更关注经营效率的提升。为了确保更加全面地测量出创业成长的这种差异性,就有必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这种处理方法也得到许多学者的支持(Frederic et al., 2003)。并且本文还将通过主成分分析技术(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将多个指标所揭示的信息综合为几个指标,进而加以分析。另外,考虑到对于规模不同的企业,如果采取一种绝对值进行测量的话可能导致评价结果的失真,于是本文采取相对指标进行测量。具体来说,主要采用以下相对指标测量创业企业的成长性:经营毛利率(ROS)、主营成本比例(COS)、主营收入增长率(GOS)、单位员工主营业务收入(SEMP)、单位员工占用资产(AEMP),计算方法见表3。 注:成长性指标的数据取自新浪财经网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index.shtml之“财务指标”,员工数据则从年报中手工收集。 需指出的是,为消除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上述所有指标在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前都进行了中位数调整,即用公司当年的原始绩效值减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