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而是根据自己的动态比较优势和主观能动性,通过在世界市场上的平等竞争决定的。在这个秩序下,如果该国经过努力,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更先进的产品,包括强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并不能阻制该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升级。换言之,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内因,而不是外因的规律,在这个秩序下,并没有失效。第三,这个秩序仍有可改进的地方,但是它的本质是平等的、民主的。世贸组织采取民主的原则,国家不分大小、贫富,一国一票,并力求达到共识。成员国在今后几轮谈判中,会对穷国、富国各自感兴趣的议题加以讨论,以求这个秩序更好地反映和兼顾各种类型的国家的利益。中国即将作为一个重要而平等的一员参与这些讨论,在制订世贸组织的新规则的时候可为本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大的权益。所以,这个秩序不应象当年苏联鼓吹的那样推倒重来,而应通过民主协商,不断加以完善。
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充满波折,应该主要从理顺内因着手,不能一味归咎于几十年前、甚至几百年前的殖民主义,也不应把本国经济政策的失败归咎于今天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它们中的不少国家或者曾经奉行过完全脱离国情,违反市场经济原则的极左经济路线,或者连国内的政局也无法保持稳定。这些国家与其牢骚满腹,力图在发达国家中寻找内政不修的替罪羊,或无所作为,作非非之想,坐等国际援助从天而降,不如放下身段,勇敢承认本身所犯的各种失误,毅然改革内政,奋起直追。这方面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一个在当代条件下如何致富的极具说服力的榜样。中国通过急剧改变本国的经济政策和制度,获得经济发展的飞速发展。中国过去曾在理想主义的鼓舞下,对非洲国家提供过不少无偿援助。这些国家今天依然贫困,说明这种援助方式的效果也是有待改进的。只有当这些国家愿意帮助自己的时候,其他国家对它们的帮助才能事半功倍。
5.时不我待,中国唯有勇往直前
苏联和中国作为两个大国应该十分惭愧地承认,从关贸总协定发展到今天的世贸组织的几十年里不但基本置身局外,对世贸组织的成长和规则的制订可说贡献寥寥,而且一度曾经对此十分对抗,想用另一套乌托邦式的世界经济秩序取而代之。现在,中国在许多场合喜欢强调,世界需要中国,因为中国是个大国,世界离开中国就不完整。这就有倚老卖老之嫌。别人这样讲,是恭维中国。中国将这种说法挂在嘴上,不免有大国沙文主义的味道,小国听了很不是味。因为世界离开了任何一个国家,哪怕某个小国,穷国,世界也是不完整的。事实上,这种讲法并不起作用。中国作为创始会员,入关谈判始终没有结果。入世的双边和多边谈判也拖到现在,至今不能说完全谈妥。世贸组织的成员当然希望中国最终成为正式成员,但并不是求着中国早日加入。不但发达国家抱这种态度,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有同样的担心。不然不会一谈14年。朱总理也不必在最近的东盟加东北亚三方的会议期间大谈中国出口与东盟各国出口的非同构性,力图打消东盟各国的疑虑。原来以为中国迟迟未能加盟世贸组织主要是美国在从中阻扰,但是在与美国签了双边协议之后转眼一年多了,由于跟墨西哥这个发展中国家的双边谈判进展迟缓,2000年入世的希望并未实现。由此看来,各国愿意接纳中国,主要并不看中国是个大国,而是看中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世贸组织的规则,有多大的诚意全面开放本国的市场。在这种意义上,一个愿意全面融入世界经济的小国会比一个拒绝这样作的大国更为世贸组织的成员所欢迎。这就是为什麽大部分小国已在世贸组织的包容之中,而中国、俄国两个庞然大国还在外边游荡。
同时,世界的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几十年来,或上溯到最近几百年,当中国还雄踞世界最大经济实体宝座的时候,都从来没有等待过中国。几百年来的大部分时间中国选择置身局外,其结果是天朝大国与世界的差距越拉越大,受损失的反是自己。进入90年代后,各国决定快步前进,将自由贸易的规则严格化,并将自由贸易涵盖的范围大大扩大,将几十年来身份不明的关贸总协定升级为世贸组织。这些急剧的变化,都没有等待中国的参与,却使得中国在入关和入世的谈判中的出价,有刻舟求剑的味道。漫长而徒劳的谈判终于使中国认识到世界是不会等待中国的。以中国目前的实力,也确实没有重要到能让世界等待自己的地步。中国毕竟只是世界的一部分,不可能比世界整体还重要。在过去的50年间,特别是前三十年,离开中国的参与,世界并没有失去前进的动力和高度的繁荣。在过去20年中,中国逐渐摆脱萌发于苏联的有关另一套世界秩序的桎梏,实行了单方面的开放和改革,从现存的世界秩序中已经得到极大的好处。中国现在表示愿意完全接受世贸组织的秩序,同意把自己与世贸组织接轨所需的让步庄严地写入双边和多边的协议中去,对于取信于全世界,化解各国对中国尚存的疑虑,对于加速与世界接轨,提升中国本身的经济实力和本国民众的福祉,是完全有必要的。
VII.结论
国富民强,是中国一个多世纪来梦寐以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的志士仁人前赴后继,寻求一条生存、发展之路。期间经历的磨难、挫折、弯路和痛苦,似较其他民族更为惨烈。使人宽慰的是,最近20年中国总算找到了一条发展经济的捷径。这就是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之路。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正是走了这麽一条道路,才成为今日世界上的先进,富裕的国家。在许多方面,中国应该虚心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中国目前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离开世贸组织的规定还有相当的距离。中国决定接受世贸组织的各项规定,加入到世贸组织中去。这种态度是十分正确和值得敬佩的,表明了中国大幅度改革经济、贸易制度,使之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定的坚强决心。虽然在短期内中国需付出较大的代价,但是从长期看,中国从此融入世界经济,成为世界民族之林的平等一员。世贸组织的框架将使中国人民得以大大低于几乎世界每项人均资源的地位,获得世界平均生活水平。
随着美国国会授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的地位,以及中国即将加盟世贸组织,中美经济关系进入了新世纪。除了那些会根本影响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政治、军事分歧外,两国有关民主、人权、宗教等其他分歧已不会显著影响两国的经济关系。由于中国答应大幅度开放本国市场,而美国早已对中国开放了本国市场,可以预见两国的经济交往的密切和频繁会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只要双方坚持政经分离,在新世纪中,两国的经济往来有非常光明的前景。当然,由于两国贸易的急剧增加,双方的摩擦自然也会迅速增多。由于中国经济已经被定性为非市场经济,中国的出口会频频受到美方的各种限制,是可想而知。同时,美方根据世贸组织规定,要求中国兑现对各国企业施以国民待遇的保证,也是理所当然的。好在双方已有双边协定,双方也都同意有需要时,愿意接受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的裁决。因此,只要双方有遵守双边协定和世贸组织规则的诚意,双方贸易、投资上的摩擦似乎不应影响双方的经济往来。中国要想减少美方对中国出口的限制,以及减少美方对本国企业在中国所受待遇的抱怨,最有效的办法是加速本国的经济改革,早日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下决心取消违反世贸组织规定的各种补贴措施和扭曲市场价格的政策,以便促使美国提早确认中国经济已符合典型的市场经济性质,从而尽快使美国失去对中国使用非关税贸易限制的理由。 中美经济关系的顺利发展同中国对最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态度也是分不开的。中国经济要融入到世界经济中去,需要作出一系列制度上和政策上的大幅调整,在一段时期中会影响到相当一批国有企业的经营环境和部分民众的工作机会。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