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发展战略
   入世后的中美经济关系      ★★★ 【字体: 】  
入世后的中美经济关系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7-05 18:46:04   点击数:[]    



[v]见世界日报2000年12月15日小布什对世界日报书面采访的回答。他表示“我们对两岸的长期政策是支持一个中国,如果两岸难达成共识,美国只好把台湾纳入战区飞弹防御体系(TMD〕之内,以确保西太平洋地区的安全;这也是我支持台湾安全加强法案的主要原因。”有关新国防部长伦斯斐的政见,可参看纽约时报2000年12月29日。

[vi] http://www.whitehouse.govwebmaster@chinapntr.gov/factsheets/2pgagriculture.htm

[vii] 同上。

[viii] 同上。

[ix]有关政府采购的协议虽列入世贸组织的附录,但不算多边协议,成员国可选择参加或不参加。见任泉所著“WTO知识全书”,经济日报出版社,北京:2000年1月第一版。

[x] 这方面著作多如牛毛。比较权威的有D. Lampton et al.,
The Emergence of `Greater China': 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Committee on U. S. - China Policy, 1992.

[xi]参见美国总统克林顿于美国国会通过授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后在纽约时报上的文章,刊于纽约时报2000年9月24日。

[xii]同上。

[xiii]同时参见世界日报2000年12月15日报道的美国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谢尔顿访问中国归来后发表演说,认为“…中国又同时希望在
发展类似资本主义式经济的情况下继续中央式的计划控制,这样矛盾的情况可能威胁中国内部的权力,进而威胁区域的稳定。”

[xiv]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Oct. 20, 1996, “No WTO Waiver for China.”

[xv]见端木晔波题为”持“矛”立“盾”应对反倾销”一文,《解放日报》2000年11月29日。

[xvi] Richard Eglin, director, WTO Secretarial,“Challenges and Implications of China Joining the WTO”. 该文的中文译文收入文贯中,郑志海、王新奎和左学金所编的“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之路”一书,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年出版。

[xvii] Paul Krugman and Maurice Obstfel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ddison-Wesley, 2000.

[xviii] Mark Borthwick, “Pacific Century”. Boulder, US: Westview Press,1996.

[xix] 同上。

[xx] 同上。

[xxi]直至今日,世界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在这些地区仍然可以找到法纪荡然无存的国家。例如利比里亚,其首都一度曾是非洲城市中以基础设施良好闻名,成为令人向往的去处之一。但是多年的内战和泰勒总统的独裁统治,使该城蜕化成一个黑暗、破烂、萧条和盗贼出没的野蛮之乡,连水、电、煤气和公共
交通都完全废弃。见纽约时报2000年12月7日题为“In Ruined Liberia, Its Depoiler Sits Pretty” 的报道。

[xxii]中国
历史上对境内的少数民族和周边其他民族长期内执行了一条大汉族主义的路线,但不能否认,中国向这些民族输出了先进的文化和科技知识,促进了当地的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

[xxiii] Mark Borthwick, “Pacific Century”. Boulder, US: Westview Press,1996.

[xxiv] 同上。

[xxv] Richard Eglin, director, WTO Secretarial,“Challenges and Implications of China Joining the WTO”. 该文的中文译文收入文贯中,郑志海、王新奎和左学金所编的“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之路”一书,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年出版。

[xxvi] 一些被称为新左派的国内外思想家普遍持有这种看法,这里不一一例举。

[xxvii]虽然日本今年来对国际的各种财政捐款增加很快,比较美国和日本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
影响力的不同,就可以看出基于经济学的远见实在要比单纯的金钱贡献重要。难怪经济学的诺贝尔奖得主大多为美国人。平心而论,美日在经济学研究水平上的差距还是十分显著的。

[xxviii] http://www.whitehouse.govwebmaster@chinapntr.gov/factsheets/

[xxix] Mark Borthwick, “Pacific Century”. Boulder, US: Westview Press,1996.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下一篇文章:中国三次对外开放的“收益和成本”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入世后的中美经济关系”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入世后的中美经济关系”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选择
  • ››加快发展县域民营经济政策方略
  • ››出让市场换来了技术进步?──对中...
  • ››WTO:中国低谷切入分析
  • ››体制转轨时期的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 ››城市化是“规划”不出来的
  • ››信息化:世纪之交的战略抉择
  • ››国际竞争的环境变迁与国有经济结构...
  • ››执行环保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 ››从战略高度看中国资本市场走向世界...
  • ››入世后的中美经济关系
  • ››入世后的市场运行特征与投资策略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