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基本经济
   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 【字体: 】  
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28:47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我国资本市场在对我国经济做出重大的贡献的同时,存在大量急需解决的问题,否者无法适应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以马克思理论为基础,阐述了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分析了虚拟资本和资本市场的关系以及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虚拟资本 资本市场
Virtual capital and capital market’s healthy development
Abstract: Capital market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our economy’s development, but there are plenty of problems needed to solve. If these problems aren’t properly handled, they may hinder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Based on Marxist theory, this paper expose Marx’s virtual capital theory, analyzes the relation between virtual capital and capital market,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blems in it .in the last ,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given to solve this problems..
Keywords: virtue capital; capital market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着重研究了虚拟资本理论,深刻的分析了虚拟资本的产生机理、基本属性、运行规律以及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当前全球货币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虚拟资本数量不断增加,虚拟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并对实体经济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认真学习研究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特别是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发展,防范泡沫经济问题,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1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
1.1虚拟资本的产生
  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虚拟资本与信用制度密切联系,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是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两种基本形式,商业信用是这样一种经济关系:“商品不是为取得货币而卖,而是为取得定期支付的凭据而卖” ,而这种支付凭据作为商业信用的工具即商业货币进入流通,它已包含虚拟资本的成分。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出现了银行信用和银行券。在无黄金保证作为准备金时发行的银行券所追加资本,具有虚拟经济资本形式。他在《资本论》第25章《信用和虚拟资本》中指出:“真正的信用货币不是以货币流通(不管是金属货币还是国家纸币)为基础,而是以汇票流通为基础。” 虚拟资本是商业和银行信用过度膨胀,或者信用被使用到惊人的程度的结果。同时,虚拟资本是伴随货币资本化的过程而出现的,是生息资本的派生形式。生息资本的产生导致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造成了法律上的所有者与经济上的所有者的分离,并创造出一种特定的市场即金融市场,创造出一种特殊形式的资本,造成一种“资本化”的假象,一方面每一个确定的有规则的货币收入都表现为一定资本的利息,而不管这种收入是否是由资本主义产生;另一方面有了生息资本,每一个价值额只要不是当作收入花费掉,都会表现为资本。马克思指出:“人们把虚拟资本的形成叫做资本化,人们把每一个有规则的会反复取得的收入按平均利息率来计算,把它算做按这个利息率贷出的资本会提供的收入,这就把这个收入资本化了。”
1.2 虚拟资本的内涵及类型
根据马克思关于虚拟资本的论述,虚拟资本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
  狭义的虚拟资本一般指专门用于债券和股票等有价证券的价格,它是最一般的虚拟资本。在论及国债时指出:“不管这种交易反复进行多少次,国债的资本仍然是纯粹的虚拟资本;一旦债券卖不出去,这个资本的假象就会消失。” 广义的虚拟资本是指银行的借贷信用(期票、汇票、存款货币等)、有价证券(股票和债券等)、名义存款准备金以及由投机票据等形成的资本的总称。“银行家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 。不仅如此,“银行券兑现的这种保证也是幻想的”。 可见,马克思所指出虚拟资本的含义既包括着有价证券所代表的资本价值的不确定性,也包含着所有权归属的不确定性,前者以有价证券作为载体,后者以运用资本的权利作为载体。
  马克思侧重从狭义的角度论述虚拟资本。他在分析商品资本代表可能货币资本的那种特性时指出:“虚拟资本,生息的证券,在它们本身是作为货币资本而在证券交易所内流通的时候,也是如此”。 在这里,马克思明确指出了虚拟资本是“生息的证券”。
1.3 虚拟资本和实体资本的关系
1.3.1虚拟资本是以实体资本为基础的。
首先,没有实体资本或实体经济,就没有虚拟资本。即如没有股份制企业,没有发行债券和其他有价值证券的经济实体,股票和债券等有价证券就不可能出现,虚拟资本也就不可能产生。其次,实体资本是虚拟资本的利润源泉。虚拟资本虽然可能比较容易获得利润甚至大额利润,但它不能创造价值,它的利润的价值最终来源于实体经济。虚拟资本能否实现价值增值,必须以企业实体资本运作的有效性为前提。
1.3.2虚拟资本又独立于实体资本之外,有着自己的运行规律。
虚拟资本虽产生于并必须借助于实体资本,但又是从实体资本独立出来的另一套资本。以上市股票为例投入股份制企业的资本实体,以劳动力、厂房、机器原料、成品等形式处于生产和经营过程,不断创造新价值和利润,发挥着资本的作用。而与此同时,这些股票中有的又在资本市场流通转让,频繁交易,被用于获取交易(价差)利润,充作同实体经济相对立的另一套资本的载体。如果考虑到在有价证券基础上产生出来的金融衍生工具,则同实体资本相对立的就可能是几套资本。一套资本变为几套资本,前一套资本是实体资本,后一套或几套资本就成为虚拟资本。
1.4 虚拟资本的价值和价格
作为虚拟资本载体的有价证券成为商品能够流通,不是因为它们作为商品创造出来的,而是因为流通使它们成为商品。有价证券不是劳动生产物,本身不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因而无价值,但它是所有权证书;能够带来收益,收益便成为其“市场价值”的内容。在信用制度发达的条件下,人们把凭借所有权带来的定期收益,以市场利息率为尺度,就能计算出收益是相当于多少资本带来的。
虚拟资本市场价值的变动及其决定方法有其独特的运动形式,其独特的运动形式是:(1)它的市场价值是由证券的定期收益和利率决定的,不随职能资本价值的变动而变动;(2)一般说来,它的市场价值与定期收益的多少成正比,与利率的高低成反比;(3)其价格波动,既决定于有价证券的供求,也决定于货币的供求。马克思曾指出:“在货币市场紧迫的时候,这种有价证券的价格会双重的跌落:第一,是因为利息率提高;第二,是因为这种有价证券大量投入市场,以便实现货币。” 这表明虚拟资本价格的涨落,取决于有价证券与货币这两种资产它们相互替代程度,而导致它们相互替代程度的因素,是人们资产的选择。
1.5虚拟资本的效应
虚拟资本的存在有着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正面效应是:(1)扩大货币资本的积累,信用制度的发展促进了股份制度的产生,而股份制度的产生为股票的发行创造了条件。股票作为现实资本的纸制复本,是未来收益的凭证,代表对未来收益的索取权,股票的发行为扩大货币资本积累创造条件;(2)促进资本的集中,虚拟资本的物质承担者在有价证券的价格波动,使一部分人有条件以此作为货币财富的集中手段,同时以有价证券形成的资本又为企业的兼并、重组提供了条件;(3)加速资本周转,这主要体现在银行超过价值准备发行银行券进行贴现方面。负面效应是:(1)有价证券买卖能够成为投机的工具,造成虚假繁荣,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2)经济危机的爆发,不仅商品难以转化为货币,有价证券也难以转化为货币,这必将大大缩小整个社会的支付能力;(3)在虚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权力大与责任小的错位---秦晖带给人们的新观察

  • 下一篇文章:中国的商业周期姓“公”还是姓“私”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二)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一)
  • ››拆迁的经济学分析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三)
  • ››浅谈导数在经济中的应用
  • ››坚决支持国企产权改革,坚决反对掌...
  • ››十一五规划中的改革重点
  • ››市场经济的基本问题
  • ››李嘉图与詹姆斯·穆勒和马尔萨斯
  • ››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基本思路...
  • ››马克思的“转型”问题和斯拉法的标...
  •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和创造性劳动
  • ››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
  • ››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与我国资本市...
  • ››马克思的人类解放命题与邓小平政治...
  • ››马克思的两种历史进步观:封闭的与...
  • ››马克思的人类解放命题与邓小平政治...
  • ››马克思的人类解放命题与邓小平政治...
  • ››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美现代性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