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宋代嶺南地區的生態環境與稻作農業      ★★★ 【字体: 】  
宋代嶺南地區的生態環境與稻作農業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1:00   点击数:[]    

民又一變」。還有江浙一帶的百姓和被流放的大臣。更多的是為了尋找耕地,躲避戰亂而自發南遷的移民。特別是兩宋之交,「時中原士大夫避亂者多在嶺南」[53]。在尋找耕地的人群當中又以相鄰的福建人、江西人和湖南人最多。他們距嶺南較近,來去比較方便,同時他們較之於江北、甚至於淮北的北方人來說,具有較強的對嶺南疾病的免疫力,所以他們出入嶺南就更自如,如江西贛州、吉州的農民每到農閒季節,「即相約入南販牛,謂之‘作冬’」,還有「湖南、北人來廣西販牛」,特別是「罷收稅之後,來者愈多。」[54]久而久之,他們便由入南販牛「作冬」,變為入南開墾作田。如梅州地區本地人從事耕作的人很少,「悉籍汀(福建汀州)贛(江西贛州)僑寓者耕焉」[55]。海康本地的農民也很懶惰,「其耕者多閩人也。」[56]特別是福建人到兩廣地區主要從事農耕,稱為「射耕人」,並成為當地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57]
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大量移民的進入,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生態平衡的破壞首先表現為食物鏈的破壞,這在老虎的習性上得到反應。北宋時在嶺南地區,人與動物的關係上,人主動虎被動,如,王益知韶州,「治之屬縣翁源多虎,公教捕之」[58]。南宋以後,虎開始變被動為主動。蔡絛說:「嶺右頃俗淳物賤。吾以靖康歲丙午(1126)遷博白時,虎未始傷人,村落間獨竊人家羊豕,……十年之後,北方流寓者日益眾,風聲日益變,加百物湧貴,而浸傷人。今則與內地勿殊,啖人略不遺毛髮。」[59]老虎要吃人是因為老虎原來生存棲息土地被人類所佔領,老虎賴以生存的動植物資源為人類所掠奪。當老虎要吃人的時候,人也必須尋找新的食物來源,以建立新的食物鏈關係。這就為稻作的發展造成了一個契機。
宋代嶺南稻作是在外來移民和本地土民相互融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海南黎人便是融合的產物。宋代自神宗推行開邊政策以後,對邊區黎人也採用和平招誘方式,使許多歸附成為省地百姓。歸附後的黎民,仍各耕其地,開始向官府交納一定的租稅。但同時,由於「黎洞寬敞,極有可為良田處」,也吸引了大批內陸百姓紛紛前往租佃。在外來移民的影響之下,居住在海南島的黎人出現了生熟之分。「服屬州縣者為熟黎,其居山峒無征徭者為生黎」[60]。熟黎即為民族同化的結果。其中「多湖廣、福建之奸民」。融合的結果,使得「黎人半能漢語」。[61]熟黎居住在州縣週邊,「耕作省地,供賦役者」。潮州地區的情況也是如此,南宋時,「有廣南福建之習……雖境土有閩、廣之異,而風俗無漳、潮之分」[62]。在宋代,以善於種田而名聞的福建人,在進入嶺南之後,必然把家鄉的種稻技術帶入嶺南,促進嶺南稻作的發展。移民的進入為稻作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北方人口的大量進入,不僅加大了對稻米的需求,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種稻技術,促進了嶺南稻作的發展。嶺南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境內居住著瑤、僚、蠻、黎、疍等諸多民族。這些民族,原先大多並非以種稻為生。如,居住在廣西右江的僚人「以射生食動而活,蟲豸能蠕動者,皆取食。」[63]似乎還處於原始的狩獵經濟時代;海南黎人「所產秔稌,不足於食,乃以藷芋雜米作粥糜以取飽」[64];廣西瑤人「耕山為生,以粟、豆、芋魁充糧。」[65]但是入宋以後,特別是南宋時期,稻作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嶺南各地都有了水稻種植。如廣東德慶府「男子耕農,種禾稻紵麻……食稻與魚」[66],潮州「稻得再熟」[67],南恩州「其地下濕宜稻,耕種多在洞中」[68],廣西邕州三十六洞蠻,「洞中有良田甚廣,饒粳糯及魚」[69],象州「民富魚稻……多膏腴之田,長腰玉粒,為南方之最,旁郡亦多取給焉。」[70]甯浦「魚稻有如淮右,溪山宛類江南」[71],貴州「民以水田為業」[72],黔南「泥秧水畦稻」[73],欽州「種水田桑麻為業」[74],瓊州「男子耕農,種禾稻、紵麻」[75],宜州「其田有水田」[76]等等。瑤族也有了稻作,儘管「其稻田無幾」。[77]稻作成為嶺南的經濟支柱。陳堯叟在廣西任轉?使時,稱嶺南地利之博者,首推水稻,其次便是麻苧[78]。部分地區開始自足有餘。儘管在沈括《夢溪筆談》所提發往京師的稻米中不包括嶺南的稻米,[79]但嶺南產的稻米還是通過各種管道,進入到江南、荊湖和兩浙等地。填補了這些地方由於糧食北?所引起的虧空。如,「廣西斗米五十錢,谷賤莫甚焉。夫其賤,非?多穀也,正以生齒不蕃,食穀不多耳。田家自給之外,餘悉糶去,曾無久遠之積。」[80]又「廣南最系米多去處,常歲商賈轉販,舶交海中。」[81]當時兩浙、福建、湖南等地都要向兩廣地區輸入大量的稻米。北宋時,端孺糴米龍川,得粳糯數十斛以歸。時人唐庚有詩調之曰:「倒拔孤舟入瘴煙,歸來百斛瀉豐年,炊香未數神江白(米名),釀滑偏宜佛跡泉。」[82]杭州的米鋪所出售的稻米,除來自蘇、湖、常、秀、淮之外,還有來自廣的客米;[83]二廣之米,更是「艫舳相接於四明(浙江寧波)之境。」[84]南宋朱熹在浙江境內任職時,就「前去與知明州謝直閣同共措置,雇募海船收糴廣米接續」[85]。福建人多地少,距兩廣又近,更是廣米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长江下游稻麦复种制的形成和发展(四)——以唐宋时代为中心的讨论

  • 下一篇文章:长江下游稻麦复种制的形成和发展(二)--以唐宋时代为中心的讨论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宋代嶺南地區的生態環境與稻作農業”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宋代嶺南地區的生態環境與稻作農業”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宋代嶺南地區的生態環境與稻作農業...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