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宋代嶺南地區的生態環境與稻作農業      ★★★ 【字体: 】  
宋代嶺南地區的生態環境與稻作農業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1:00   点击数:[]    

之地,然後為田,茍膚寸高仰皆棄而不顧,其耕也僅取破塊,不復深易,乃就田點種,更不移秧,既種之後,旱不求水,澇不疏決,既無糞壤,又不耔耘,一任於天。既獲,則束手坐食,以卒歲。其妻乃負販以贍之,已則抱子嬉遊,慵惰莫甚焉。彼廣人皆半羸長病,一日力作,明日必病,或至死耳。」稱之為「惰農」。
瘴氣不僅阻礙了本地人口的增長,同時也阻止了外來移民的進入。嶺南地區為瘴疾高發區,除嬰幼兒外,一般人群免疫水準高,發病率較低。相反北方南遷的移民,由於一般都不具備免疫力,當他們遷到瘴疾的高發區之後,往往容易感染瘴疾,複由於醫療水準低,死亡率很高。自秦漢以來,內地的人們一提到嶺南就總要皺眉頭,到了唐宋時期,人們對於嶺南的恐懼更是到了極點。甚至於有人嚇得連嶺南地圖都不敢看。[15]北方人到嶺南之後,死亡率很高,「以其有瘴霧。世傳十往無一二返也。」[16]內地移民,遠到而來,由於水土不服,往往為瘴氣所中,以致性命不保。嶺南個別地區,如,廣西昭州、廣東新州、英州等地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尤其高,竟有「大法場」和「小法場」之稱。[17]謠言比真實的情況更可怕。宋時有這樣的歌謠,「春、循、梅、新,與死為鄰;高、竇、雷、化,說著也怕。」[18]移民視嶺南為畏途,擋住了許多人南遷的腳步。這和所謂的「生態擴張」正好相反,在crosby的名著中,歐洲入侵者所帶來病毒和細菌,比他們的武器對新大陸和太洋洲的土著人更具毀滅性,因為這些土著民族從未感染過這些病毒和細菌,因而缺少免疫力。[19]可是在宋代的嶺南,外來移民所遭受到的最大的恐懼,不是密林深處暗箭,和毒蛇猛獸,而是彌漫在身邊的山嵐瘴氣。我們可以稱之為「反生態擴張主義」(Anti- Ecological Imperialism,)
環境制約人口的數量和素質,同樣人口也影響著環境。有宋一代,嶺南地區仍然是地廣人稀,與此同時,動植物資源卻相對豐富。這對於農業的發展有積極的一面。地廣人稀為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宋代一些農業較為發達的地區往往耕牛較為缺乏。主要原因是種植業侵佔了本可以用於畜牧業的有限土地。[20]相比之下,嶺南地區的牲畜業卻相對發達。耕牛相對富餘。特別是廣西的雷州、化州等地,「牛多且賤」。主要表現在牛群被大量屠殺和販賣。來自農業發達地區的蘇東坡對此俗大惑不解,他寫道:「嶺外俗皆恬殺牛,而海南為甚,客自高、化,載牛渡海,百尾一舟……既至海南,耕者與屠者常相半。病不飲藥,但殺牛以?,富者至殺十數牛」。[21]在一首詩中,蘇軾還提到海康「殺牛撾鼓祭,城郭為傾動」[22]的習俗。嶺南地區所出產的牛只,除了滿足本地需要以外,還外銷到鄰近地區。宋時江南地區曾從嶺南、西北等地輸入耕牛用於耕作。北宋初年曾在處州(今浙江麗水)任知州的楊億就曾寫過一首《民牛多疫死》的詩,詩題小注:「水牛多自湘、廣,商人驅至,民間貴市之以給用。」[23]又如南宋時,江西贛州、吉州的農民每到農閒季節,「即相約入南販牛,謂之‘作冬’。」[24]畜牧業的發展可以為農業的發展提供動力和肥料。
但動植物資源豐富也有對農業生產和生活不利的一面。嶺南地區使用踏犁的原因之一,是因為田中「宿莽巨根」妨礙了牛耕。最可怕的還是各種野生動物。由於「地多虎狼」,嶺南百姓選擇巢居(幹欄式建築),「不如是則人畜皆不得安」。[25]「虎,廣中州縣多有之,而市有虎,欽州之常也,城外水壕往往虎穴其間,時出為人害,村落則晝夜群行,不以為異。」[26]更有甚者,有些野生動物還直接對農作物構成危害。唐宋時期,嶺南沼澤地區有大量鱷魚的分佈,如,「潮陽之湫,鱷魚為害,潮人患之」[27],這也勢必成為嶺南地區稻作發展的一大障礙。唐代韓愈刺潮時,為此設壇祭鱷,撰《鱷魚文》,以驅走鱷魚。然而,鱷魚只是阻礙沼澤地的開發,還不足以對稻作構成直接的危害,相比之下,野象對稻作的為害更為劇烈。
宋代嶺南地區還有大量的野象的存在。象牙成為當地的一種財富,但往往被官府壟斷。「雷、化、新、白、惠、恩等州山林有群象,民能取其牙,官禁不得賣,自今宜令送官以半價償之,有敢隠匿及私市與人者,論如法。」[28]從當地百姓而言,野象的存在給當地的農業生產和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倒是實實在在的。據時人宋莘《視聽抄》載:「象為南方之患,土人苦之,不問蔬穀,守之稍不至,踐食之立盡。性嗜酒,聞酒香輒破屋壁入飲之。」[29]如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潮州野象數百食稼,農設穽田間,象不得食,率其群圍行道車馬,斂穀食之,乃去。」[30]《嶺外代答》也提到了野象對於禾稼的危害。「象……,欽州境內亦有之。……象群所在,最害禾稼,人倉卒不能制,以長竹系火逐之,乃退。」[31]就連臨近嶺南潮州的福建漳州也有「野象害稼」的記載[32]。在漳州境內出沒的野象中又以獨象的危害最大。「漳州漳浦縣地連潮陽,素多象往往十數為群,然不為害,惟獨象遇之逐人,蹂踐至肉骨糜碎乃去,蓋獨象乃眾象中最獷悍者,不為群象所容,故遇之則蹂而害人。」[33]早在熙寧七年(1074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长江下游稻麦复种制的形成和发展(四)——以唐宋时代为中心的讨论

  • 下一篇文章:长江下游稻麦复种制的形成和发展(二)--以唐宋时代为中心的讨论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宋代嶺南地區的生態環境與稻作農業”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宋代嶺南地區的生態環境與稻作農業”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宋代嶺南地區的生態環境與稻作農業...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