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农学论文 → 农艺学 |
|
|||||
生态政治:1953年的乌拉特前旗及其周边地区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18:38 点击数:[] ![]() |
|||||
。不利于牧草生长。公路以南十里多的牧草中部为枳棘,大部为寸草,牲畜虽在吃,但惟牧草不多不能解决全部牲畜饲草问题”。[xiv]在本旗处于高度压迫的形势下,前旗政府不得不做出驱逐外地牲畜的决定。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建立时的乌兰察布盟辖有四子王、达尔罕、茂明安、乌拉特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等6旗。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平地泉行政区建制撤消,所辖地区归乌兰布盟管辖。同时,乌兰察布盟原辖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后联合旗划归巴彦淖尔盟。关于乌盟当时的牧区状况,见绥远省人民政府农林厅畜牧局:乌盟牧场情况介绍[A],1953年7月4日。乌兰察布盟档案馆,37-7-177。 [3]安北县原为安北设治局,日占时期升县,在乌拉特前旗的中部,1958年撤消,并入乌拉特前旗。见郑宝桓.民国时期政区沿革[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502.
[ii] 满铁调查部.北支那畜产调查资料[M].大连:满铁调查部,1937. [iii] 满铁经济调查会.察哈尔省畜产资源调查报告书[M].大连:满铁调查部,1936. [iv] 常木胜次.内蒙古の一年间[M].东京:日本出版社,1942.14,17. [v] 王建革.牧区采访日记,2003年11月27日[Z].访察哈尔右翼后旗的老人. [vi] 东亚研究所.内蒙古の农牧业(中间报告)——内蒙古の一般调查の一部[M].东京:东亚研究所,1941. [vii] 山田武彦.蒙疆の农村[M].大阪:锦城出版社,1943. [viii] 山田武彦、关谷阳一.蒙疆农业经济论[M].东京:日光书院,1944. [ix] 绥远省人民政府农林厅畜牧局.乌盟牧场情况介绍, 1953年7月4日[Z]..乌兰察布盟档案馆,37-7-177. [x] 达茂联合旗人民政府报告,1953年8月28日[Z]乌兰察布盟档馆,32-2-121. [xi] 绥远省人民政府:为通知在不影响蒙民放牧的原则下解决固阳韩根保等三千牛羊的放牧问题由,1953年6月11日[Z].乌兰察布盟档案馆,32-2-121. [xii] 包头市人民政府.为关于包市群众在乌盟所属地区放牧问题希请研究解决由,1953年8月24日[Z].乌兰察布盟档案馆,32-2-121. [xiii] 绥远省人民政府.关于重申保护牧场指示,1953年7月27日[Z].乌兰察布盟档案馆,32-2-121.乌兰察布盟档案 [xiv] 绥远省人民政府农林厅畜牧局.乌盟牧场情况介绍,1953年7月4日[Z].乌兰察布盟档案馆,37-7-177. 驱赶外地牲畜的工作基本上是在基层进行的,反映在档案中的往往是一些极端的事件,且与其他旗或上级部门有关系。从乌前旗与米仓县的文件往来可以看出,这批外来牲畜是首先是打乱了原来牧民的基本生产循环。众所周知,牧民对冬营地是做特殊保护的,其它季节不放牧,因为冬营地遭受破坏后草的高度会不够,冬天稍下一点雪就会覆盖草场,使牲畜因吃不到草而遭灾。1953年,乌拉特前旗春夏天旱,其它季节正在打草,并组织在冬营地建棚以防冬天的雪灾。冬营地本来就不多,但农区这些放牧人,根本不管这些,直接将牲畜放到了冬营地,因为冬营地那里因蒙古人要保护草场而没有牲畜。前旗第二区第一村的牧区预先保存过冬营地,春、夏期间牧民转移到了其它营地。在这期间,米仓县12个村的农民赶着约6000头牲畜蹂躏了这个村的冬营地。[i]这件事引起盟领导的重视,驱逐牲畜会进展得顺利。另外一件经过盟领导的事是来自阿拉善旗,阿旗旱灾,生态严酷,共有牛228头,驼354头,山绵羊3848只,毛驴21头,来到乌前旗。到此的牧民“还搭了许多棚圈,打算长久住下去”。听说乌前旗准备驱逐所有的外旗县牲畜,阿拉善旗通过宁夏省向绥远省交涉。提出:出于阿旗当年出现旱情,实在容纳不了这些牲畜,又鉴于阿拉善旗的人以前与乌前旗的人长期交叉放牧,要求地方政府给予交涉,允许放牧。[ii]这两件事经过上级政府调解的纠纷和请求,都相对地得到了解决。 还有一件事引起纠纷,这是因为这批牲畜来自上级部门,但也遭到了驱逐,正可见驱逐牲畜之措施实在是得到了民间的响应。1953年,乌前旗的打拉亥行政村的贾彦窑子自然村与乌盟运输站的骆群发生了纠纷。这个村南边是耕地,西部是牧场,东西约有五里,负载了当地羊1000头,大牲畜300头。半农半牧,草场生态严重破坏,除了一些牲畜不吃的草以外,牧场上的其它牧草已被啃食到根部。突然来到的158头骆驼给这个村的牲畜带来灾难性后果。对这批官方的骆驼,村民一开始不敢轻举妄动,骆驼群从春天就开始在这放牧,到其它各处则受驱逐。放驼小组先在邻近的乌兰计牧场放牧,被驱后到该村放牧,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