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可以的。在安北,他们汽车行了35分钟,经过地大约有1/4是农耕地,1/4荒地,1/4荒漠盐碱之地,还有1/4是有枳棘的茅草地,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干旱草原。安北县以后属于乌拉特前旗,当时安北县的西南部为半农半牧区,东北一带仍以牧为主。[vii](P240)处于农牧分界线上,农牧分界线大体上与百灵庙相一致,在现在乌拉特前旗的北部,北纬42度左右。乌拉特中后旗则基本上为牧区。早期的农田嵌在草原中,一般人称其为“飞地”,当飞地连成一片,就形成了农人驱逐蒙古游牧民的局面。[viii](P165-166)尽管生态条件并不像后期那样严重恶化,但蒙汉斗争却是很严重,蒙古人甚至进乌拉山放牧躲避战乱的蒙古人,乌拉山在乌拉特前旗的中南部,其阴坡有薄层粘性土,植被比较茂密。山谷中也有森林和草原的分布,也可以维持游牧生存。他们在山地草场放牧山羊,每年牧草返青后上山,秋后返回山麓过冬。但进山毕竟是被迫的,山南有更好的草场。“大汉族历史上对牧场的侵占,蒙古被迫只好由南逐渐向北迁移,有的进入深山居住,放牧牲畜,因草场很小,牲畜食草困难。一经降雪,就造成大批牲畜死亡”。北部纯牧区受南部的压力也呈现出衰退的趋势。乌拉特中旗第二努图克巴音布拉嘎查的两个小组,1936年左右有蒙民25户84人,拥有50个蒙古包,46头骆驼,540匹马,506头牛,6780只羊。经过15年,仅剩下10个蒙古包,马22匹,牛52头,羊241只,骆驼全无。人只剩下15户,生活程度日益下降。建国后,随着牧区局势的相对稳定,实行自由放牧政策,一时间,有许多从深山迁出放牧。[9][ix] 自由放牧政策是照顾蒙古人的,许多农区汉人也趁机进入牧区和半农半牧区放牧自己的牲畜,草原的压力顿增。农牧交错带上的各旗县都明显地感受到农区牲畜的压力。与乌拉特前旗相邻近的达茂联合旗,固阳、武川、土默特等农业县的大量牲畜进入这个牧业旗。1953年这个旗有土默特旗的马1763匹、牛76头;武川县的马123匹、牛501头、绵山羊2282头;固阳县的马140匹、牛333头、绵山羊1472头,再加上四子王旗的部分牲畜,共有9262头牲畜在此旗流动,分布在东西350里、南北240里的草原范围内。放牧的人有许多准备长期居住,在此建棚搭圈。因为原地的农业密度相对加大,牲畜已没了草场,“固阳四区百灵淖以北在50年大部是牧场,但到现在全部开垦,郊(较)影响牧区农区的放牧,因此造成他们只好北进入场”,这些人占住了达茂旗南部的牧场,放牧的农民也不愿意离开牧场,有许多人已经迁此好几年了。他们的牲畜就在当地蒙古人的蒙古包周围吃草,使蒙古民大为不满。南部的一部分牧场也被占,尽管他们缴纳一些水草捐,但达茂旗的人宁愿他们离开,认为牧草捐只是暂时居住放牧时当缴的,长期居住则不行。所以,这一年旗政府代表牧民向上级反映强烈要求回南地放牧,也就是要求驱逐汉人南归。[x]既使是以前因习惯长期在达茂旗放牧的,政策上可以照顾的外地人也与当地政府发生了纠纷。固阳县德和村的地主韩根保在1943年以前就有牲畜牛羊三千多头,在达茂联合旗放牧已有十余年。1953年达茂旗准备以斗地主为名将韩赶回固阳县,但引起德和村民的恐慌,德和村荒地开垦完毕,没有草坡,如果韩将牲畜赶紧回,将直接引起德和村的农民的牲畜吃不上草。最后固阳县要派人到乌盟联系,希望达茂旗能在沿边地区收容地主和其畜群。[xi]包头市郊区的生态压力也很大。因郊区狭小,没有放牧的草滩,有些群众向乌拉特一带渗透放牧。1953年夏天,乌拉特中后旗的牧区要驱逐包头市农民的牲畜,令这些农民十分为难。因为为炎热的季节赶回牲畜,而本地又无储草,又无放牧地,势必造成大量牲畜死亡。最后包头市与乌兰察布盟联系,希望就地解决。[12][xii] 乌拉特前旗所面临的外来牲畜压力是最大的,因乌拉特前旗的西部是农业密度极大的五原县,五原县属于河套农业区,因为河套灌溉区几乎没有牧地留给农民放牧了,五原县为了排解生态压力,肯定会首先向乌前旗转移牲畜;在乌前旗的南方是黄河和乌布齐沙漠,生态脆弱。当时的米仓县,即今之杭锦后旗,一遇到自然灾害和农业的压力也马上向北转移牲畜压力。这一切都在1953年达到高峰,乌前旗集中了外来的牛、羊20万头左右。这些牲畜基本上属于现代乌前旗内部和安北和绥西等县。[9]形成了空前的生态危机。当时,在一个地区形成特别强的牲畜压力,这就是在“该旗乌拉山前东西百余里,南北平均三里狭长地带里”,外来的牲畜加上本地由于历年开垦所排挤出去的牲畜,共有“十万多头牲畜”,根本不是放牧,简直是践踏牧场。[xiii]许多村庄在压力下有大量的牲畜死亡。在乌拉特前旗的第一努图克小庙子行政村,1953年上半年“死羊最多,至五月统计已死羊582只,其原因,主要是环境地域牧场狭小造成的,该村牧场位于乌拉特山前,南北宽四里,东西长十里,计四十平华里的牧场。东西南坡农田控制不得发展,北上高山更不适于放牧,如此小的牧场,供给该村牲畜二九五一只的吃草是不足供应的,约一亩地就有一个半牲畜吃草。且牧场中横着包宁公路,以北三里的土质砂石甚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