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近代华北的农业特点与生活周期      ★★★ 【字体: 】  
近代华北的农业特点与生活周期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17:40   点击数:[]    

集中在夏季的中耕期。河北平乡村152农家(1923年)统计表明,中耕劳动粟作物总劳动的34%。另一种中耕较多的作物是高粱,劳动投入比重达到42%,是中耕劳动最多的作物。[3] 高粱在中国尽管有悠久的历史,但在华北的大规模推广却是在明清以后。耕作、施肥和播种是在4月份,播种时用耧或犁开沟、律种,之后用石磙子镇压,中耕、间苗和除草多达4-5次。在青岛附近地区,间苗分别在第一、第二次中耕除草后。在冀东地区,除草3-4回,中耕1-2回,间苗1次。除草次数在山东胶县最多,达6次,潍县、高密、安邱等山东中部地区中耕4-5次。华北平原的西部地区则较少,中耕3-4次,因为华北平原自东向西雨量渐少,故除草次数渐少。[4]

小麦的田间管理共有8-9个环节,施肥、整地、播种、镇压、灌溉、中耕管理、收获和脱谷。灌溉小麦由于灌水的需要,投入的劳动相对较多。宁河、易县、惠民和潍县等地的旱作小麦投入为2.0-3.7人·日/亩,彰德县灌溉小麦投入达11.3人·日/亩。可见,较好的生长条件引起劳动力投入的大幅度增加。[5] 小麦的施肥一般在秋耕前,整地前将土粪扬于地上。与其它作物相比,小麦的中耕的次数较少,只有2次。在益都县杜家庄,中耕除草行于清明后,有时行1回,有时2回。这个县的小田家庄,4月下旬行第1回中耕,下雨行第2次中耕除草,不下雨则不行。[6] 在遵化县卢家寨,小麦只有1次中耕。[7] 通县小街村不行中耕,只在雨水节期时用石头辊子压一遍。[8] 至于小麦的收获,有两种方法,一是用镰刀刈取,二是用手拨。割麦一般行于旱地,拨麦在雨后进行。在山东潍县、高密、安邱一带,这两种方法并用,安邱县刈麦的较多。在冀东地区,最艰苦的作业就是拨麦。[9] 劳动力大量使用的时间有2个,一在播种时节,即秋后,二在收获季节,即6月份。河北省盐山县133家(1923年)调查表明,播种期施肥、耕、耙和种植的劳动力投入占30.1%,收获和脱粒工作所占的比重为31.7%。[10] 这两个时期恰是一年四季最忙的时节,小麦的种与收与华北的农忙高峰有密切关系。

棉花是劳动力集约化作物,每亩地人工达20多个。劳力集中在中耕和灌溉两方面,这二项分别占到总投入的1/3左右。在山东鲁西北棉区和河北省南部棉区,中耕除草的次数达6次,间苗1-2次,摘心作业达2次。在玉田县,除草4-5次,中耕3次,间苗1-2次,最后在7月下旬摘心1次,合计进行了9-11次田间作业。[11] 另外还有摘心和抹芽的工作。在遵化县中耕除草3次,摘心1次,去芽4次。[12] 在通县小街村,除赘芽从头伏开始,摘心去赘芽的次数达5次之多。收摘也不在一次完成的,白露开始,霜降拨棉花秸,这时期为了防止棉铃被盗,农民一般每晚都要到棉花地看护。[13] 1949年农业部调查分析表明,华北地区从耕到收的作中耕地次数为1-3次,耕2次的占45%;耙地以2次、3次的居多,冀南地区甚至达到40%以上;中耕,多者可达7次,4次的地区居多;摘心1-2次,整枝一般为2-3次。[14] 从种类上分析,中棉只实行除赘芽和摘心,陆地棉栽培技术复杂,实行整枝,将棉花主干以下徒长的营养枝去掉,又称“扯游条”,或“剪枝”,去芽和摘心则另行。陆地棉成熟期齐,拾棉次数少,只有5-6回,中棉拾棉次数达12-13回。拾棉花时,各次所摘的“花”不同。初次摘下部,这些棉花称“脚花”或“头刀花”;中期摘中部的“腰花”或“中刀花”;末期采上部的“梢花”或“梢子花”。[15] 棉花一年一作,收获期晚于一般秋作物,尽管用地程度较大,但在劳动力投入上,棉花实际上使农家劳动力更多地更平均地分散各月,与其他作物形成更好的搭配。尽管夏季的中耕相当费力,可以和麦收分开,收花则与秋收分开,不与其它作物形成农忙冲突。

美洲作物玉米和甘薯自明代引入中国。甘薯在华北的栽培一直要到清中叶才成功。甘薯先要留种薯过冬,留种薯过冬后育苗,一些地区到外地,特别是南方购薯苗。甘薯也可以夏天栽培,种植时采春薯田中的藤蔓即可。[16] 甘薯劳动主要分布在种和收两部分,时间分别是5月份和11月份。河南新郑144农家(1923年)统计表明,甘薯的施肥和种植在5月上旬,所用劳动和占甘薯劳动力投入的60%,中耕除草在5月下旬,收获在11月上旬。[17] 甘薯封垄后可以屏蔽杂草,不需中耕。玉米的栽培技术与高粱有相似之处,耕地、播种都与高粱相似,中耕、间苗也是一样,只不过玉米的中耕间苗的次数要少一点,只进行2-3次即可。当然,还要进行1-2次间苗和1次培土。[18]

2.积肥与施肥的周期

传统时代的肥料即有机肥,包括厩肥、堆肥、土粪、人粪尿和坑土等。厩肥出自大牲畜棚圈,堆肥是利用植物资源堆制而成的肥料,土粪是在农村圈栏内积累的肥料。由于用地程度的加强,近代华北农村的积肥能力严重不足。富农也缺肥料。在山东胶县一带,富人为了得粪,出资建碾房,其它人在使用碾房时要将役畜的粪便留下归碾房主。贫人为了得粪也想尽了办法,有的向富户借猪仔自养,条件是均分销售价和猪仔价的差额,尽管贫人受到了剥削,由于得了肥料,贫农也愿意。[19] 一般的人粪尿有时另立场所单独收集,作追肥。北方的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清末浙江的蚕丝业改良

  • 下一篇文章:启蒙与体制化:晚清近代农学的兴起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近代华北的农业特点与生活周期”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近代华北的农业特点与生活周期”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近代华北农村的农家生产条件·农耕...
  • ››近代华北农村人口消长及其流动--...
  • ››近代华北土地买卖的几个问题(一)...
  • ››近代华北土地买卖的几个问题(三)...
  • ››近代华北土地买卖的几个问题(二)...
  • ››近代华北农家经济与农具配置*
  • ››近代华北的农业特点与生活周期
  • ››近代华北的农业生态与社会变迁——...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