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环境工程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中社会因素的探讨      ★★★ 【字体: 】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中社会因素的探讨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9 22:40:51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自然灾害风险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特性。从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入手,用灾害心理学、灾害经济学和灾害管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探讨了灾害所涉及的社会因素如个体和群体心理素质、意识形态和行为习惯,以及相关的灾害管理政策和区域经济环境问题。结合经济成本和综合效益的评价,分析了社会因素对灾害风险管理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并强调了自然灾害管理中防灾减灾的意识、政策和决策措施等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灾害风险管理;个体心理;群体意识;风险管理成本;效益分析
    Abstract:The risk of natural hazard has both the natural and social features.Based on the social attributionof natural hazard,the methods and views of psychology,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n hazard are used to dicussthe relevant social factors of hazards,such as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ideology,custom of individuals andgroup,as well as the correlative policies of hazard management and regional environmental economic issues.Furthermore,on the basis of the assessment of economic cost and comprehensive benefit,the mutual influence and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factors and risk management are analyzed.The importance of awareness of disaster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natural hazard risk management and valid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policies and measuresand decisions are emphasized.
Key words:hazard risk management,individual psychology,group consciousness,cost of riskmanagement;benefit analysis

1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研究概况中国是世界上频遭自然灾害侵扰的国家之一。
    据2007年公布的《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近15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约3亿人次受灾,倒塌房屋约300万间,紧急转移安置人口约8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近2 000亿元[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地区发生自然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会更大。据张业成等人对20世纪不同年代自然灾害破坏损失及对中国社会经济影响程度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受灾人口还是财产损失,其绝对值都急剧增加[2]。而当前GDP的高速增长并没有整体性改善城市的综合抗灾能力和灾害风险管理水平。陈颙等研究得出的自然灾害损失与GDP关系表明,自然灾害损失与GDP的二次方呈正相关关系[3]。

    面对这种严峻的自然灾害形势,有学者从自然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的角度来理解灾害的内涵,力图从中寻求缓解灾害和降低损失的途径和方法;也有学者从社会环境和公共管理角度寻找突破口,进而从政策、制度、规范和应急行为等方面阐述灾害问题,如质疑灾害管理体系中的防灾措施、应急预案、救灾行动等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然而,风险管理体系和灾害管理体系在整个灾害综合管理框架中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源”和“流”的关系。风险体系完善与否、成效高低、可行性大小均直接影响到灾害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现实性,并最终决定整个灾害综合管理体系在实际操作中的成效。

    早在1933年,美国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进行了田纳西河流域的风险评价工作,其中考虑了众多的社会因素,如流域高风险区内居民迁移的宣传与说服工作等[4];1990年,中国香港为了缓解边坡灾害设立土力工程处(GEO),建立边坡风险管理体制,明确强调了政府和公众等社会因素的责任与义务[5];林蓉辉从灾害保险赔付效益的角度阐述了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6];黄崇福在“第一届中日风险评估和管理学术研讨会”上提出将社会因素纳入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之中,并将社会系统的各个要素考虑进灾害风险分析的研究体系和模型建构之中[7]。2000年以来,对灾害风险中社会因素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学者相继从社会因素的层面对灾害风险进行分析。刘希林等分析了土地规划与灾害风险的关系[8];苏桂武等认识到了自然灾害风险是对于行为主体—人类及其社会经济活动而言的,并认为灾害风险随事件尺度而变化[9]。史培军等从政府行政体系方面剖析了如何改进自然灾害风险的管理工作[10]。张继权等从预警机制、救灾应急等方面倡导推行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11]。郭跃则从灾害管理模型和制度的改进层面来对自然灾害风险的特征进行分析[12];Gamper等则从社会参与的角度论述其对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影响[13]。王绍玉等提出防灾减灾能力对灾害风险管理的贡献,并指出人类活动对致灾因子的影响,由此倡议应转变风险管理工作的重心[14]。

    郭跃在分析自然灾害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时就认识并强调了灾害的社会性,并主张从社会属性的角度缓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15]。也就是说,灾害自身的社会性进一步夯实和巩固了灾害风险管理中社会属性的重要性。目前大部分研究还是基于自然灾变分析方法来对灾害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或者将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进行灾害学上的综合分析,单独对社会群体意识和行为因素对灾害风险影响的深入探讨仍然不多。因此,本文力求基于社会因素对灾害风险的影响层面来探讨它们与灾害风险管理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2个体心理因素

灾害风险管理的成效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再好的灾害管理理论和应用措施,也需要人类自身的意志力和执行力才能产生成效。从这一层面来说,社会的细胞———个人和心理意识及行为习惯,将影响到整个风险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效果。www.QiQi8.CN   778论文在线

    2.1灾害观念

每个人自出生之日起就处于各自不同的环境中,其中包括了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因此,个人所形成的对自然灾害的感受和理解均不相同。

    为了满足自身的经济利益,社会中的个体往往会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破坏自然环境

    为了改变这种窘况,主要还是应加强针对个人灾害意识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生活教育。父母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家庭教育永远都要放在培养个人灾患意识的第一位。家庭教育要做到的目的是,强调哪些是灾害,如何发生和对人类造成伤害;学校教育则需注重学生灾害意识,进一步杜绝致灾意识、强化防灾思想;生活教育则需要个人的自我发展和亲身体验来逐渐理解和掌握灾害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如通过各种传播媒介来了解。

    就某一自然灾害而言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针对灾害自身特点如突发性、群发性、社会性等,强调在人类活动过程中重视自然环境的脆弱性从而加强环保意识。无论是从家庭、学校还是生活层面都需要正确引导个人保护原生自然环境的意识,强调环境破坏会带来灾害性后果的现实性教育,多使用图表、照片、遥感影像、电视画面、纪录纪实片、新闻网络等媒介来增强个人的灾害体验,组织有针对性的环境实地考察,让每个人从热爱家乡的高度进行灾害意识的教育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并适时进行教育成果的检验考核。

    可以采取灾害基础性科普性的知识考查,如灾害形成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也可以采用开放性考试,如历史灾害点现场考察,开展灾害成因分析的小组讨论;还可采取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如从灾害知识或灾害意识角度命制问卷,抽取一定的个体样本进行调查,把握区域个体的灾害风险总体意识等。

    2.2资源开发

资源的过度开发是造成区域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也是灾害形成的根源并最终从危险性方面导致灾害风险的增大。人类对环境的过度索取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灾患意识的淡薄,而是生活压力的现实所迫。这些需要是同个人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状况、文化教育条件、法律法规意识等关乎民生的基础条件密不可分的。

    在我国现阶段,大部分普通民众首先倾向于满足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等最基本的个人发展需要。

    如此就能较好地理解过度索取自然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滨岸缓冲带在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的应用

  • 下一篇文章:浅谈沿海船舶防污染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中社会因素的探讨”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中社会因素的探讨”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论锅炉烟气SO2污染及控制技术
  • ››试论现代城市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应遵...
  • ››生态观念的城市设计浅析——以天鹿...
  • ››试论当前室内设计的普遍趋势
  • ››广州历史建筑更新政策和管理模式探...
  • ››乡土景观在城市园林中的运用探析
  • ››浅谈沿海船舶防污染管理的现状与对...
  •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中社会因素的探讨...
  • ››滨岸缓冲带在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
  • ››鸭河口水库上游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
  •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中社会因素的探讨...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