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环境工程
   鸭河口水库上游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与措施      ★★★ 【字体: 】  
鸭河口水库上游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与措施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9 22:40:46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鸭河口水库是河南省大型水库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因素、特别是不合理的人为生产活动因素的影响,导致水库上游已成为河南省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之一,水土流失造成水库上游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人民生活贫困。在全面分析鸭河口水库上游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成因的基础上,分区提出了其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和措施。

    关 键 词:水土流失;防治对策;措施;鸭河口水库上游

    1 区域概况鸭河口水库(总库容13.2亿m3)地处河南省南阳盆地北缘的伏牛山东南麓,水库上游涉及河南省南召县的大部分及嵩县的局部,共16个乡(镇),库区总面积3 030 km2,总人口59.97万人(1999年),耕地面积2.69万hm2,人均耕地0.045 hm2。

    鸭河口水库在汉江支流上的白河,是河南省大型水库之一,受特殊的地貌、岩性等自然因素及不合理人为活动因素的影响,导致水库上游已成为河南省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之一。因此,研究和探索鸭河口水库上游水土流失防治途径,加快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对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保障水库生态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2 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和原因

2.1 水土流失现状与危害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2002年)和南召、嵩县水利局有关水土流失普查资料,截止2003年底,鸭河口水库上游尚有水土流失总面积1 758.7 km2,占总面积的58.0%,其中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1 112.0 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3.2%。据南召县水土保持试验站径流小区观测资料分析推算,区域内年土壤流失量达563.5万t,土壤侵蚀模数为3 204t/(km2·a),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形式主要为面蚀和沟蚀,局部有崩塌、滑坡、塌岸等重力侵蚀及山洪和泥石流发生。长期以来,严重的水土流失给当地农业生产、人民生活以及鸭河口水库的生态安全带来了极大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破坏土地资源。区域内平均每年土壤流失量达563.5万t,折合成土层达30 cm厚,约相当于冲毁13.9 hm2的农耕地,同时,伴随表层土壤的流失,还损失掉大量的土壤养分,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水库、河道泥沙淤积。据调查,鸭河口水库建成以来已淤积泥沙约3 000万m3,平均每年淤积70万m3以上。南召县有中小型水库90座,有效库容4 472万m3,现已淤积泥沙547万m3。同时,区域内主要河道中、下游河段也普遍淤积抬高,严重淤积的河段长达约70 km,使河床由“窄深型”变为“宽浅型”,如南召县白河店河段河床已淤高1.8 m,南河店镇南门外的排路河,河床已与大街相平。

    (3)自然灾害频繁。据白河流域50多年来的统计资料,区域内共有35 a发生旱灾,其中1959~1961、1978~1979年出现连续干旱,1998年夏秋冬连旱;同时特大暴雨引起的洪水灾害也由过去的15 a出现一次到现在的10 a一次,局部洪水灾害,几乎年年发生。1986年6月26日,南召县板山坪乡6 h降水430mm,洪水造成533 hm2的农田被吞没,冲毁塘堰26座,公路266km,渠道2 197条,冲走大牲畜44头。

    2.2 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因素两大类。

    就本区而言,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是由于区域内地貌组成复杂多样,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坡度陡,特别是花岗岩、片麻岩分布广,面积大,占区域总面积的70%以上,其易风化,抗蚀能力低,在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经过频繁的冻融和胀缩,形成一个风吹即散,手搓即碎的较厚风化壳,加之降雨集中,雨强大,最大暴雨强度达131 mm/h,极易诱发水土流失。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因素在自然因素的基础上不断加剧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是造成当前区域内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的主导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陡坡开荒。由于鸭河口水库移民搬迁后主要靠开荒种地,导致库区上游坡耕地面积大、分布广。截止2003年区域内尚有坡耕地面积7 373.3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7.1%,其中25°以上的陡坡耕地面积623.2 hm2。长期以来,坡耕地顺坡种植,粗放经营,水土流失严重,结果造成一年丰、二年平、三年减、四年穷,轻则沙化,重则母岩裸露。

    (2)乱砍滥伐。建国以来,特别是1958年由于大办钢铁以及毁林开荒等,使森林植被屡遭破坏,区域内林地面积由建国初

期10.7万hm2减少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10万hm2,减少0.7万hm2,加剧了水土流失。

    (3)柞蚕坡面积大。区域内的南召县是河南省柞蚕主要产区,产量占全省的70%,现有柞蚕坡面积5.8万hm2,主要分布在丘陵和部分低山区。长期以来,由于重用轻管,特别是由于燃料匮缺,蚕坡被砍伐严重,加之放牧、砍柴草、铲肥土等人为活动影响,导致柞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大多柞坡地的坡面已经沙化,并形成无数50 cm左右的鸡爪型切沟,水土流失严重。

    3 水土流失分区防治对策与措施根据区域内地形地貌特征、水土流失特点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和今后农业生产发展方向等因素,将鸭河口水库上游划分为3类水土流失防治区(各区主导因子特征详见表1),结合河南省和当地近年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的成功经验,分区提出其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和措施。

    3.1 中山轻度侵蚀区(Ⅰ)

该区主要分布在库区上游高程1 000 m以上的地带,涉及嵩县境内的全部以及以南召县境内的留山北部边缘、马市坪的北部、乔端的西南北部、板山坪与白土岗的西南部等。

    区域内地面坡度大于25°的坡面面积占总面积的64.5%。

    其主要特征是:山高、坡陡、沟深、人稀、林多、耕地少,植被覆盖率达57.8%,水土流失较轻,土壤侵蚀模数为1 750 t/km2。

    本区水土流失以重力侵蚀和山洪危害最大。

    本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是预防为主,把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

    (1)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充分依靠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当前应在做好库区上游生态修复规划的基础上,实行分区治理,按照分区实施方案,建立生态修复示范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2)以次生林改造为重点,有计划地将天然栎类次生林嫁接改造成板栗经济林,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生产能力。

    (3)对现有荒山实行飞播造林,扩大林草植被覆盖面积。

    (4)在确保安全行洪的前提下,在干沟下部与主河道两岸修建顺河坝等河道堤防工程,扩大和保护河沟两岸的基本农田。

    3.2 低山中度侵蚀区(Ⅱ)

本区主要分布在高程500~1 000 m之间的地带,涉及南召县的留山、小店、云阳、皇后、白土岗等乡的一部分和板山坪、乔端、四棵树、马市坪等乡的大部分。

    其主要特征是:山势平缓,河谷宽展,地表风化物疏松且多粗砂,荒山荒坡和天然草地面积大,植被覆盖率为37.3%,土壤侵蚀模数为3 800 t/(km2·a)。

    本区水土流失防治的主要对策是治理和开发相结合,充分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生产能力。

    (1)以荒山荒坡治理和坡耕地改造为重点,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妥善安排各业占地比例,在解决基本农田少,荒山荒坡面积大等问题的同时,着力营造以栎类为主体的水源涵养林和薪炭林;陡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缓坡耕地要逐步改造成水平梯田,在稳定基本农田的同时,扩大经济林种植比例,着力建设以辛荑、杜仲和山萸肉等具有本地特色的经济林基地。

    (2)对现有的天然草地,进行草种改良,实行轮封轮牧,提高单位面积载畜量。

    (3)对沟道治理,在毛沟和支沟上部修建谷坊,在支沟中下部和干沟中上部修建淤地坝,形成层层设防、节节拦蓄的沟道防治工程体系。

    3.3 岗丘强度侵蚀区(Ⅲ)

该区主要分布在高程120~500 m之间的地带,涉及南召县城关全部以及城郊、留山、小店、云阳、皇后、太山庙、石门、南河店、四棵树等16个乡(镇)。

    其主要特征是:山体小而分散,山头浑园,岗岭顶部平缓,沟谷宽展;人口集中,坡耕地面积大;林草植被少,植被覆盖率为20.0%左右,特别是柞坡地多,柞墩稀疏,地面植被差,大多坡面已经沙化,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模数达4 150 t/(km2·a)。

    本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是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坡改梯、建设基本农田为重点,在搞好柞蚕坡综合改造利用的同时,大力发展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新城市主义理念在小城镇规划中的应用

  • 下一篇文章:滨岸缓冲带在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的应用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鸭河口水库上游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与措施”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鸭河口水库上游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与措施”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论锅炉烟气SO2污染及控制技术
  • ››试论现代城市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应遵...
  • ››生态观念的城市设计浅析——以天鹿...
  • ››试论当前室内设计的普遍趋势
  • ››广州历史建筑更新政策和管理模式探...
  • ››乡土景观在城市园林中的运用探析
  • ››浅谈沿海船舶防污染管理的现状与对...
  •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中社会因素的探讨...
  • ››滨岸缓冲带在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
  • ››鸭河口水库上游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
  • ››鸭河口水库上游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