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环境工程
   新城市主义理念在小城镇规划中的应用      ★★★ 【字体: 】  
新城市主义理念在小城镇规划中的应用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9 22:40:44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目前,我国已步入城市快速发展阶段,但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大城市纷纷掀起新城规划和建设的高潮,以此来扩展原有的城市空间,并向外疏散人口、转移产业,新城的发展也成为周边小城镇发展的契机。在此背景下,新城市主义理念在我国小城镇规划领域开始探索应用。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在镇域规划中初步探索了新城市主义理念的应用方式。实践表明,TOD模式应用于小城镇规划中,主要体现在多元化的土地使用、公共交通导向的交通组织、均享性的公共设施布局;TND模式在小城镇规划中的应用,则主要体现在小城镇的居住组团模式的运用、城镇空间尺度人性化塑造等方面。

    〔关键词〕新城市主义;TOD;TND;小城镇规划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的城市建设加速发展,城市核心区迅速扩展。1984年以来,城乡过渡带的面积以年均10.4%的速度增长,且有不断加大的趋势。中心城区呈现过度集聚的“摊大饼”式格局,交通问题、环境问题、城市基础设施问题、居民生活问题、房价畸高问题、治安问题等等城市病日趋严重。2004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并提出建设11个新城,以此来扩展原有的城市空间,向外疏散人口、转移产业。通过一段时期的发展,新城将逐渐成为大城市郊区的城市发展中心,并最终形成网络化大都市区空间结构中一个重要的“核”,与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城镇共同构成大都市区[1]。新城建设带动了周边小城镇的发展,因此,小城镇在新时期、新环境下应探索新的规划理念。

    就城市空间规划与建设而言,当前我国的新城建设主要还是沿袭现代主义所推行的“功能主义城市”的理念,形成了功能较为单纯的城市分区、尺度巨大的街区,土地和城市规划强化以汽车为主导的交通模式,街区与街区之间被多车道的宽阔道路网分割,形成冷漠的、超越人性尺度的城市空间[2]。

    1990年代兴起的新城市主义便是在对二战后占主流的郊区城市化模式(包括边缘城市在内)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对被忽视的传统社区的复兴。到2002年,美国已有超过300个新城镇、村庄和社区应用新城市主义的原则进行规划和建设[3]。我国小城镇规划和建设中缺乏此方面的实践,很少应用新城市主义的理念和原则指导规划和建设。因此,本研究在分析日本多摩新镇规划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的规划实践,探索新城市主义理念在我国小城镇规划方面的应用途径。

    二新城市主义的理念与实践

1.新城市主义理念概述美国新城市主义最引人注目的模式是传统邻里区开发(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简称TND)和注重使用公交的邻里区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TOD)。这两种开发模式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即建立公共中心,形成以步行距离为尺度的居住社区[2]。

    新城市主义带来的是具有传统特色、高密度、小尺度和亲近行人的建筑空间。新城市主义提出“公共交通主导的发展单元”的发展模式,其核心是以区域性交通站点为中心,以适宜的步行距离为半径,设计从城镇中心到城镇边缘仅四分之一英里或步行五分钟的距离,取代汽车在城市中的主导地位。在这个半径范围内建设中高密度住宅,提高社区居住密度,把原来每英亩1个居住单元的建设密度增加到每英亩6个单元,混合住宅配套公共用地、就业、商业和服务等多种功能设施,以此有效地达成复合功能的目的,从区域宏观视角整合公共交通与土地使用模式的关系。

    (1)TOD模式

TOD模式由“步行街区”发展而来,强调混合土地用途,并以公共交通为规划原则。它规划从交通站和商业组成的核心地区到社区边界不超过600米的步行距离。TOD社区将居住、零售业、办公和公共空间组织在一个步行的环境中,并使居民方便使用有轨交通,从而减少使用小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浪费、交通拥挤等问题。同时,通过公共快速交通组织起来的网络,将多个TOD社区组织在一个合理的区域发展框架系统内,各个TOD社区之间保留大量的绿化开敞空间。鼓励步行和公共交通是新城市主义解决小汽车交通带来的土地浪费问题的重要举措。

    (2)TND模式

TND模式重点在城市设计方面。社区规模是半径约400米(即5分钟的步行时间),街道间距为70-100米,邻里内有多种类型住宅。居民土地使用多样化、公建布置在人流集散地、住房的后巷作为邻里间的社交活动场所,是其设计的重点之一。

    新城市主义认为,社区居民阶层背景和经济差异的存在有助于社区的发展,并坚信成功的开发在于对来自不同社会经济阶层的购买者的永久吸引。

    根据这种不同于现代住区开发中社会分异导向的混居思想,社区内规划布置包括独立住宅、联体住宅、公寓、别墅等在内的多种户型,其面积、标准和价位呈现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家庭结构、不同经济收入阶层居住者的不同需求。它允许在每幢房子的后院修建一个附属建筑,这个附属建筑可以用作一个出租单元或是作为手工作坊,并结合临街的建筑物外轮廓进行规划设计,这或许比传统的允许修建两个车库的设计更为合理。新城市主义者认为,这个外轮廓可以给住户提供一个多变的交往过渡空间,有助于鼓励人们多走路,少坐车,实现邻里的沟通,并减少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

    2.新城市主义理念的成功案例———日本多摩新镇规划日本多摩新镇规划是在新城市主义理念的指导下,采用TOD模式规划建设起来的新镇。它是以捷运系统导向发展理念为指导的新镇建设,主要通过捷运系统与城市中心区快速连接来缩短交通时间,吸引中心城市的部分功能转移,达到分散城市中心区居住功能的目的[4]。

    (1)规划背景

多摩新镇位于东京新宿副都心西南方向19-33公里、距离横滨市中心西北部约25公里的多摩地区的丘陵地带,东西长14公里,南北宽2-3公里,是日本最大的新镇。

    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东京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在大力发展卫星城的理念指导下,产生了在多摩丘陵一带建设一座较大规模新镇的设想。多摩新镇的规划最初目标就是为了满足东京人口的居住需求。1975年11月,根据《西部地区开发大纲》的要求,多摩新镇的开发开始注重新住宅区的建设与自然环境保护相结合。在20世纪70年代城市多中心和卫星城协调发展的规划理念指导下,新城镇的发展目标调整为建设工作与居住平衡的都市。

    (2)规划布局与特点

在新城市主义规划理念的指导下,多摩新镇的建设布局发生了调整。首先,多摩新镇以居住功能为主,同时兼顾商业和文化功能,目的在于将东京都的单一集中型结构改为多中心结构,把多摩新镇建设为东京都两级结构中的次核心。其次,多摩新镇距离东京市区不远,便于上下班通勤,以铁路和公路的联合运输方式来共同承担通勤量。再者,多摩新镇位于丘陵地带,可以充分利用地形设置公用设施,并积极保存现有绿地系统,使之与娱乐设施有机结合,采取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不同建筑密度区,创造丰富的空间景观。

    (3)新镇中心规划

根据多摩新镇的总体规划布局,多摩新镇的中心位于多摩火车站区,它是整个TOD新镇的中心,在这里集中建设商店、银行、企业、事务所、政府机关、学校、研究所、公共福利和文化娱乐等设施。规划将多摩中心火车站前面和中心部分最便利的地区划定为零售商业和企业混合区,在它的两侧设置娱乐区、事务所、企业、政府机关等公共设施区,与中央公园邻接的地区规划定位为文化设施区。

    多摩新镇中心用地面积共61.22公顷,其中商业、企业、政府机关、公共福利和文化娱乐等各种设施占地19.62公顷,道路、广场、停车场、车库等占地30.87公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低碳经济下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的生态对策

  • 下一篇文章:鸭河口水库上游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与措施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新城市主义理念在小城镇规划中的应用”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新城市主义理念在小城镇规划中的应用”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论锅炉烟气SO2污染及控制技术
  • ››试论现代城市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应遵...
  • ››生态观念的城市设计浅析——以天鹿...
  • ››试论当前室内设计的普遍趋势
  • ››广州历史建筑更新政策和管理模式探...
  • ››乡土景观在城市园林中的运用探析
  • ››浅谈沿海船舶防污染管理的现状与对...
  •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中社会因素的探讨...
  • ››滨岸缓冲带在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
  • ››鸭河口水库上游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
  • ››新城市主义理念在小城镇规划中的应...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