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水利工程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      ★★★ 【字体: 】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2:46:20   点击数:[]    

技术已趋成熟。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重视和推广土石坝类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型。这种采用当地石料,分层振动碾压堆石的方法,使坝体密实,面板较少出现裂缝,防渗效果也好,具有断面小,安全性好,简便,造价低的特点。当前,大型、多功能、高效机械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质量,加快了进度,更降低了工程造价。1999年,在广西与广州交界处的南盘江建成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179 m,1999年建成的青海黑泉(海拔2 000 m)面板堆石坝坝高123.5 m,最近才开工建设的湖北清江水布垭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233 m。这说明,西线工程虽有海拔3 500 m地区的气候寒冻问题,但当今的筑坝技术方面,完全可以解决。

(2)开凿长隧洞技术。开凿长隧洞技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开凿短隧洞,一般采用钻爆法。随着开凿长隧洞技术的发展,已采用适用于硬岩的开敞式掘进机法,以及适用于软岩、土砂层隧洞的盾构掘进机法。掘进机技术的特点是:高度机械化、专业化,掘进、出渣、衬砌、灌浆等工序一次完成,进度快、质量好,近年来掘进机广泛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对全部作业进行制导和监控。英吉利海峡隧道,在掘进过程中,安装约200部仪表,工程技术人员每天读取的数据120个,运用计算机分析掘进机的运转效果,指出机械和电器存在的问题,从而明确机械维修保养的目标,使掘进机的时间利用率提高到90%,整个系统的时间利用率达60%,从而,使掘进过程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其掘进速度一般较钻爆法高好几倍,已广泛用于管道铺设、交通与水工隧洞的开凿。

  从隧洞段的长度看,我国已建成甘肃引大入秦30A输水隧洞长11.6 km,成洞洞径5.5 m;西康铁路秦岭隧道长18.4 km,成洞洞径7.6 m;国外已建成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高速铁路两条平行隧道,即欧洲隧道,每条长38 km,成洞洞径7.6 m;正在的瑞士圣哥达高速铁路两条平行隧道每条长57 km,成洞洞径9.6 m。这些长隧洞的特点:1)皆采用掘进机开凿。秦岭隧道采用开敞式掘进机,欧洲隧道和引大入秦30A隧洞采用盾构式掘进机。2)埋深大。欧洲隧道在海水面以下平均40 m,最深达130 m;圣哥达隧道上覆山体最厚近3 000 m。3)没有条件开凿人工支洞。仅圣哥达隧道在山体上开凿了一个直径12 m、深800 m的竖井。由此可知,无论是通过山体或水下的长隧洞,也无论硬岩或软岩,从宏观地科学技术水平看,运用掘进机开凿,技术上皆可行。

3.2 受水区的技术特点

3.2.1 江水和黄水难以区分 第一期工程调水40亿m3,在黄河上游海拔3 400 m处注入黄河干流,由于没有专用的输水渠道,调入的江水与黄河水难以区分。如何将西线水配置到受水地点,有两种意见:一是国务院给黄河上中游各省区分配有用水定额,超定额者用的是西线水,就要收取较高的水费;二是认为调入黄河的西线水,融入了黄河水资源,亦可称作黄河的增供水量。与黄河水一起统一配置,统一调度,按省(区)、区域或河段统一水价。

  第一种意见,实际操作困难,不仅在水价上出现了双轨制,弊病很多,而且有关地方部门会表明,从黄河取水,用的当然是黄河水,怎么能说是长江水呢!很难有一个量取的标准和尺度。

  赞成第二种意见,江水调入黄河后,与黄河水一起统一管理,统一配置。统筹的水价,一般也能承受,这就需要相应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支持。这是当前就需要着手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3.2.2 供水对象把生态环境用水放在第一位 西线调水入黄河后把生态环境用水放在第一位,并供给生活和生产用水。地处黄河上中游的青、甘、宁、内蒙古、陕、晋6省区,相当一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带,生态环境脆弱,遏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并予以保护、改善,需要水利条件的支撑。计划供水到条件较好待开发的土地资源区,建设适宜于人类生存的绿地,然后实行生态移民,把山区群众迁移到得到供水以后水利条件较好的绿地,使原来的山坡地,退耕还林退草。这里有个问题,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如何计算!生态环境效益是社会公益性的,属于社会效益,但作为工程项目的供水效益,需要有经济效益,笔者也采用过几种计算方法,尚需探讨。生态环境用水工作需要进一步研究

3.2.3 黄河上游有大型水库可以调蓄 调水入黄河后,黄河上游有龙羊峡、刘家峡以及待建的大柳树等水库进行调蓄,居高临下,可以充分发挥调水的作用,既可解决西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又为黄河的治理开发提供了水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实施后,在黄河水资源统一调配下,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黄河下游断流问题,为黄河长治久安创造条件。

4 结语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这是一个寒冷缺氧、人烟稀少的特殊地区,从长江上游调水入黄河上游,在地理环境和工程技术上都有其特点。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经历了半个世纪,几代治黄人,为这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宏伟工程,艰苦奋斗,前赴后继,取得了今天的成果。加快前期工作步伐,力争一期工程2010年或再提前一些时间开工,以适应西部大开发和黄河对水资源的需求。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Western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黄河治理方略

  • 下一篇文章:我国水土保持发展战略思考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水利工程施工布置方案的影响因...
  • ››浅论官溪水电站机组转速下降不到停...
  • ››浅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
  • ››汶川地震次生灾害的成因、成灾与治...
  •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 ››舟曲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及经验
  • ››城市园林绿地雨水利用的方法探析
  • ››浅析舟曲县干旱与水资源利用问题
  • ››浅议水利工程投标报价评分的类型及...
  •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合同管...
  •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基本特点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改善水资源短缺...
  •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
  • ››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战略综合效益的...
  •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