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水利工程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      ★★★ 【字体: 】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2:46:20   点击数:[]    

水北调查勘。同年10月,毛泽东主席第一次视察黄河时,就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根据上级指示,黄河水利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配合下,从1958—1961年进行了大规模的西线调水查勘,涉及的河流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等,范围约115万km2。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黄河水利委员会又组织了几次西线调水查勘。1987年原国家计委决定,在“七五 "、“八五"期间开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超前期规划研究工作,研究从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大渡河调水入黄河上游的方案。调水工程范围为30万km2。这项工作历时10年,于1996年6月结束。
  1996年7月开始规划阶段的工作,2001年上半年水利部调水局组织专家评审了西线工程的6个规划专题报告,2001年5月27—29日,水利部组织专家审查通过了黄河水利委员会提交的规划报告。水利部张基尧同志在审查会上指出:规划报告的审查通过,在西线工程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水利部布署了第一期工程及时转入项目建议书阶段的工作。2001年8月,水利部张基尧副部长、高安泽总工、黄河水利委员会李国英主任等领导,考察了西线第一期工程现场。
  从1952年8月至2002年8月,历时整整50年,有5 000多人次在青藏高原查勘,付出了艰辛劳动,有些人受伤、致残,有的献出了生命,取得了地形、地质、地震、水文、气象、社会经济等大量基础资料,完成了数百份工程和研究报告,有些填补了国家空白,从而使西线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技术特点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一项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社会经济等都有特殊性,技术上也有其特点。

3.1 调水工程的技术特点

3.1.1 工程方案思路的转换 回顾50年的历程,特别是近20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工作的实践和认识,不断地调整工作思路,从而不断地增加或改变工作内容。

(1)从大范围调水到切合实际的较小范围调水。1958—1961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人员在西部地区115万km2范围进行调水查勘。1978—1986年,提出从距离黄河较近、调水量适宜、相对工程规模较小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三条河共调水200亿m3。这是工作思路的第一次转换,从研究115万km2缩小到30万km2的范围。

(2)从明渠为主转变为隧洞为主,从着重研究抽水方式转变为着重研究自流方式。原国家计划委员会、水利部和专家们肯定了缩小研究范围的思路,1987年7月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决定开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10年超前期规划研究工作,此任务于 1996年6月完成。

  根据青藏高原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繁的特点和开凿隧洞技术的迅速发展,将输水线路最长达6 000 km的明渠转变为以隧洞为主。这期间研究了采用抽水方式和自流方式等若干方案,鉴于青藏高原寒冷缺氧,人烟稀少,交通不便,调水工程区没有电网,需自建大型电站,经分析比较,目前宜采用自流方式。这是工作思路的第二次转换。

(3)从高海拔转为相对较低海拔。1996年7月至2001年6月,开展了5年规划阶段的工作,这是10年超前期规划研究的继续。从1987年到2001年,研究的范围为北到黄河源头(海拔4 500 m左右),南到四川甘孜一带(海拔3 000 m左右),提出了许多引水方案,并比选出12个代表性方案。结合青藏高原的实际,推荐位于海拔3 500 m左右的工程方案,形成从金沙江调水80亿m3,雅砻江调水50亿m3,雅砻江、大渡河间5条支流调水40亿m3,共调水170亿m3的总体布局方案。

  海拔3 500 m地区,自然环境较好,有森林、,适宜于人类活动,有利于工程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此总体布局方案具有“下移、自流、分期、集中、渐进"的特点。本着“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思路,选定雅砻江、大渡河间5条支流调水40亿m3方案为第一期工程,雅砻江调水为第二期工程,金沙江调水为第三期工程。第一期工程先行实施,二、三期工程输水线路都从一期工程近旁集中通过,可以利用一期工程的地质资料和临建设施,加快工程建设。这是工作思路的第三次转换。

  2001年5月在规划报告的审查会上,专家们赞同这个思路,赞同分三期开发,分期实施的方案。水利部汪恕诚部长说:规划思路明确,工程布局方案突出“下移、集中"是正确的。根据水利部的安排,将第一期工程及时转入项目建议书阶段工作。从2001年7月到现在,黄河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投入大量人力在一期工程现场工作。

3.1.2 深埋长隧洞是关键技术 一期工程由“五坝七洞一渠"组成,5座坝高65~123 m,长244 km的隧洞自然分为7段和一段16 km的明渠。输水隧洞开凿支洞后,最长洞段37 km。洞线埋深一般300~600 m,最大埋深1 150 m。从当前技术看,37 km长的隧洞,属于常规工程。地质岩性主要有三叠系砂、板岩或砂板岩互层,抗压强度一般为40~100 MPa, 属于中等坚硬岩类。输水线路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部分为0.10 g,部分为0.05 g和0.15 g。初步探查,全线穿越断层22条,大体走向NW-SE。

(1)筑坝技术。我国对各种坝型的建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黄河治理方略

  • 下一篇文章:我国水土保持发展战略思考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水利工程施工布置方案的影响因...
  • ››浅论官溪水电站机组转速下降不到停...
  • ››浅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
  • ››汶川地震次生灾害的成因、成灾与治...
  •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 ››舟曲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及经验
  • ››城市园林绿地雨水利用的方法探析
  • ››浅析舟曲县干旱与水资源利用问题
  • ››浅议水利工程投标报价评分的类型及...
  •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合同管...
  •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基本特点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改善水资源短缺...
  •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
  • ››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战略综合效益的...
  •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