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之后,知识分子把这种"他律的权力"从上帝的手里日益转移到自己的手里。而葛兰西所谓的"有机知识分子",正是通过什么"世界观"之类普遍价值的制定,来完成对大众的事实上的统治。 原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评论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时说"当上帝慢慢离开它的那个领导宇宙及其价值秩序、分离善恶并赋予万物以意义的地位时,唐吉诃德走出他的家,他再也认不出世界了。世界没有了最高法官,突然显现出一种可怕的模糊;唯一的神的真理解体了,变成数百个被人们共同分享的相对真理。"应该说,昆德拉所描述的这个世界才是一个真正的"现代"世界。但,上帝从"最高法官"的位置上退出时,知识分子却企图去替补,那么,这个世界尽管还是现代,但已经悄悄打了折扣。而让现代成为真正的现代,重要的一条,就是知识分子应当重新规范自己的社会伦理。知识分子不是什么体现了人类普遍价值的一个普遍主体,也并不代表什么人类的普遍的良知。这些词汇虽然动听,但它却容易使知识分子虚妄地把自己凌驾于社会之上。知识分子与其大众的关系,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分工不同。大众如果宽泛地理解为物质生产的劳动者,知识分子就是精神生产的劳动者。它是用自己的精神劳动的产品和大众劳动产品进行交换,从而满足自己的生存之需。而不是大众供养着它,是为了让它去制定什么普遍的价值来规范自己和引导自己。这并非说知识分子与其精神价值无关,它的确也是人类精神的创造者,但这种创造具有个人性。固然,个人的也是人类的,这是就个人是其人类之一员而言;但,个人却不能将个人的倾向推广为人类。也就是说,在一个价值多元的世界里,任何一个知识分子,都无权把自己创造的价值和自己对某种价值的追求,垄断成一种"普遍性"。因此,知识分子在其社会伦理上,就不应是那种把个己扩大化的普遍伦理,它所恪守的则应是当年严复提出的"群己之权界"。个己之心不是社会之心,个己意志也不是天下意志。己欲立则不必立人。己之所欲,勿施于人。显然,这些都是个己与社群的必要的伦理界分。 有机知识分子的"历史伦理"批判 按照葛兰西的逻辑,在社会领域内,知识分子与大众的关系是一种"师生"关系的话,那么,转至历史领域,这种关系便相应地呈现为如上所说的"哲学和历史的关系"。这里的哲学不是"那种致力于在狭隘的知识分子集团中间创造一种专门的文化"那种哲学,它太经院了;而是"那种在制定一种高于’常识’、在科学方面融贯的思维方式的过程中,永远不忘记还同’普通人’相接触"的哲学,这种哲学具有实践性。由于它同普通人的接触,这种接触"不把’普通人’留在常识的原始哲学的水平上,相反地,倒是把他们导向更高的生活概念";因此,该"哲学只是由于这种接触才变成’历史的’"。哲学和历史的关系在葛兰西那里是如此的清楚,如果说知识分子体现了这种关系中的哲学的方面,大众甚至不能成为其历史方面的体现,尽管他们可以代表着和理论相对应的实践的方面,但,唯其这种实践是在一定的哲学或理论的引导之下。因此,历史对知识分子这一方来说,就是一个把大众从"常识的原始哲学水平"导向其"更高的生活概念"的过程。对大众这一方来说,则是他们践履这种哲学、亦即把这种更高的生活概念作为自己的生活原则并将其付诸实践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二而一的,"有机的",其有机性就表现为历史成了某种哲学和哲学世界观的实现。 这是历史最严重的异化。把哲学置于历史之上,无疑是用哲学规范历史。而知识分子作为哲学的体现,它的意志也就成了历史的意志。因此,有关知识分子的社会伦理和历史伦理在逻辑上是贯通的,它在社会领域内"己欲立而立人",就必然也要在历史领域内"己欲达而达人"。当它把自己的世界观、或曰更高的生活概念不仅作为自己的历史追求,而且意欲诉诸大众的时候,不管这种世界观在哲学论证上是如何的正确,以及它的哲学目标是如何的诱人,它已经无可避免地使历史走上了背离自己本身的歧途。因为,历史本来是无意识的,它是一个自然生长的过程,它服从的不是任何一种哲学意志,而是构成历史主体的即无数大众的那种自发的、甚至是盲动的本能(所以,以上把大众视为"群盲"并不含价值贬义,因为它是自然的)。正是在这种无数的盲动性和自发性的相互交错中,历史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合力,并由此开辟自己的发展道路。不难看到的是,人类由动物进化到人,又由原始社会进化到所谓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乃至资本主义社会,正是这种多维力量自然运作的结果。因此,托尔思泰认为"历史,也可以说是人类无意识的、普遍的、随大流的生活"。然而,知识分子对这种生活并不满意,它太缺乏理想了。葛兰西虽然在他的潜意识中也有大众是群盲的成分,但他并不认可历史的这种盲动状态是正常的,他需要的是把历史从这种盲动中拯救出来,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谁的自觉?当然是知识分子的自觉。历史无意识,而知识分子有意识。以有意识输入其无意识,哲学就这样成了历史自觉发展的目标,亦即作为少数人的知识分子的自觉意识或理想的目标。 这里隐含的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