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伦理道德
   浅论社会保障的伦理道德功能和意蕴      ★★★ 【字体: 】  
浅论社会保障的伦理道德功能和意蕴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4:07:02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内容摘要: 我国学术界对社会保障的伦理道德功能的忽视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把社会保障置于道德谱系中进行考察,从文化根源、对象和内容等方面去分析和强调社会保障的伦理道德功能和意蕴,会有助于提升我们对它的意义的认识层次,不断发掘人们心中的文化道德资源,才会不断构筑人们对它应有的理解层次的道德平台,社会个体也会因此而凸现在生命的存衍中所固有的尊严和本真意义,这必将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的进行。   关 键 词:社会保障;道德性;弱势群体;人道性;公益性;互济性     笔者曾在多年前就撰文指出,“人道思想是社会保障的灵魂,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坚持的基本伦理道德原则”[1],但检索近年来有关社会保障的学术文献,客观反思人们对社会保障的现有的认识[1],可以发现: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保障的人道关怀还是缺乏必要的关注,对其功能的概括大多还是局限在社会稳定、保障劳动力再生产和经济调节等三个方面,学界很少有人提及它的伦理道德功能,笔者认为,这种现状亟待改变。既然“每个社会都是道德的社会”[2](P185),既然每个人应该表征着与社会道德不可分割的美的存在[3],那么,就必须把社会保障放在道德的谱系中进行考察,否则会严重地妨碍人们对它应有的理解层次,社会个体也会因此而缺失在生命的存衍中所固有尊严和本真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进程的加快,更多的“单位人”已经演变为“社会人”,单位“从摇篮到墓地”对个人基本需求的满足功能和基本利益的代表功能正在逐渐丧失。和我国“单位制社会”演化的这种趋势相适应,我国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理论的研究主要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大规模展开的,可以说,社会现实要求理论分析取得重大的、突破性的进展。 事实上,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和制度根源,因此需要对之作出跨文化、跨学科的分析,这对于建立完善、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社会成员的心态满足、对于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和谐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从社会保障制度的文化根源看其伦理道德性   有人认为,社会保障的起源能够追溯到《圣经》中关于利他主义的道德说教,而中世纪世俗和宗教的慈善事业是它的起源,也有人将英国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1558—1601年)实行的“旧济贫法”看作是西方社会保障的开端。1869年,在英国伦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慈善组织,以协调政府与民间各种慈善组织为目标,进而更好地救济贫民。可见,社会保障一开始就有鲜明的伦理特性。 作为社会保障主要内容之一的养老保险,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深深地植根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结构条件中。如此看来,不应将社会保障制度同老年社会史与文化史割裂开来,亦不应忽略西方社会老年人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地位。 我们知道,西方文化长期以来是以青少年为导向的文化。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其《西方哲学史》中非常深刻地指出:随着教会权威的衰落和科学威信的上升,人们的思想见解和中古时期的思想见解有了许多不同,近代以来的世俗文化的“自由主义”色彩“使个人主义得到了空前发展,甚至发展到无政府主义的地步”,这样,在精神上摆脱了枷锁的人们在艺术和文学领域中表现出惊人的才华,人们开始怀疑统治者和自称与神有特殊关系的人的及不相称性,并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让人痛快的坦率,于是,一种全新的精神气质被创造和激发了出来,那就是旧的道德戒律不被重视,个人的天才般的创造性从自亚历山大时代以来就绝迹了的自由状态下得到蓬勃的滋长[4](P1-17)。据此,我们就不难理解:自中世纪以来,许多西方艺术家何以都会采用共同的象征手法,赞美和歌颂青年的勃勃生机,鞭挞和诅咒暮年的奄奄景象。受这种浓烈的文化倾向性的影响,“大多数美国老人对衰老都有一种难堪和不安的想法”[5],乃至于社会政策长期忽视了老年福利问题。 在德国著名思想家哈贝马斯看来,西方强烈的个人主义文化传统使得就连“配偶双方通常都是各自住在自己的‘公馆’里,有时候,他们在家庭之外的沙龙中见面的机会比在家里还要多”[6](P48)。诚如美国学者福山所言,“殖民时期的美国,绝大多数美国人生活在家庭农场上,家庭成为基本的生产单位,不仅生产食物,而且生产许多家庭用品。家庭要教育子女,照顾老人,而且由于大多数自然上的孤立和交通不便,家庭也是自身重要的娱乐源泉。但在以后的岁月里,家庭的所有这些功能几乎丧失殆尽。……祖父母也被送到退休者之家或老人院,……到了20世纪中期,家庭减少到了仅有两代人的核心家庭,所剩的也仅是其独有的生殖功能了”[7](P43)。这样,代际间的松散联系自然就成为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家庭文化传统。 工业化以前在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核心家庭结构中经常出现拒绝赡养老人的现象发生,而工业化进程又进一步摧毁了这种脆弱的家庭保障制度的基础。可以说,西方文明曾以一种龌龊的态度对待老年人,使得老年人的有关问题伴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已而日益突出,从而,供养老年人成为西方绝大多数国家最为严重的问题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先秦儒家“义利观”与现代商业伦理的构建

  • 下一篇文章:正义基础上的团结、妥协和宽容——哈贝马斯视野中的“和而不同”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浅论社会保障的伦理道德功能和意蕴”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浅论社会保障的伦理道德功能和意蕴”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基于底线伦理的的道德判别研究...
  • ››关于“美德储蓄”活动的价值和问题...
  • ››街头官僚的行动逻辑与责任控制
  • ››李学林:毛泽东荣辱观与新中国道德...
  • ››和谐关系:毛泽东德育的内涵解析
  • ››现代人类学研究中深入访谈的运用与...
  • ››从汶川地震反思中外人生观
  • ››汶川大地震引发的人文思考
  • ››由"汶川地震"引发的思考...
  • ››三鹿事件的伦理反思与治理
  • ››浅论社会保障的伦理道德功能和意蕴...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