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耠沟)、下种、撒粪、覆土与初步的镇压作为一个连续的阶段先一气完成,尽量不间断;而盖和压等进一步的摩平和镇压作业放到以后,即腾出人手和役畜之后进行。
在华北的旱地播种特别是春旱条件下的播种当中,最为紧要和迫切的是在作条、下种、撒粪的同时立即在后面用役畜拖动砘子将土埋进沟内,并将种子、粪肥与土相互压实、压紧(如果没有役畜的话便不得不用人脚做同样的工作,由于是用两脚衔接前进,速度慢,效率低,采用此法的农家较少)。关于这种覆土与初步的镇压作业必须一气完成的理由,沙井村的老人解释到,在土地较干的情况下,耠沟并撒完种、肥之后如果不尽快砘地(收坑、弥沟)而搁置一、二个小时的话,耠沟后的土会被晾晒变干,在这种坚硬结块儿的土壤里作物根本无法生长,那时只有重新再耠沟。[7]
村民们为笔者所讲述的上述播种方法正是所谓华北农业地带传统旱作农法的主髓,华北的先民们至少早在1400多年以前便在生产实践中采用这种农法并相沿至今。至少在北魏时代,便有“(耕地)看干湿,随时盖磨著切”,“无问耕得多少,皆须旋盖磨如法”的要求。[8] 元代则对前人“春耕随手劳(劳即盖磨)”的经验做了进一步的总结:“耙功不到,土粗不实。下种后虽见苗,立根在粗土,根土不相著,不耐旱,有悬死、虫咬、干死诸病”。[9] 由此看来,传统的华北旱作农业当中深耕以及耕起—盖磨的连贯过程要求复数役畜的迅捷的畜力作业。它对于华北地区的农业在极为严酷的春旱情况下保护地湿,促进种子安全发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华北旱作农业当中播种—镇压的连贯过程要求复数役畜的迅捷的畜力作业。但是,如要保证上述农法的实现,最低限度要有2头役畜(其中至少有1头是大型的强畜,如马或骡,不然则需要3头驴),即在前面牵挂耠子的1头强畜或2头驴以及在后面拖拉砘子的1头驴。而在沙井村能满足这一条件的农家至多只有4家。除了役畜的条件之外,华北的旱作播种方法同时至少需要4个劳动力。沙井村农家的劳动力状况已见前述,该村保有2个及以下劳动力的农家占全村总数的近90%。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搭套等农耕结合的习惯在近代华北农村普遍盛行的原因。 二、近代华北农村农家的多种农耕结合
(一)换工
近代华北农村的农民在农繁期当中几乎都面临着畜力与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笔者通过旧有的文献资料及近年在北京市顺义县沙井村、河北省栾城县寺北柴村、以及山东省平原县后夏寨村所做过的调查(1994年8月、1994年12月、1996年3月)发现,在30-40年代这里的农民多是采用以搭套为代表的农耕结合形式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这种农耕结合虽然有时因地域不同而名称各异,但其共同特征是,在农繁期农家间共同使用役畜和农具,并出动人力共同作业。这种农耕结合多在普通及贫苦农家当中进行,其规模一般限于两户农家之间,少有三、四家的情况;其维持年数亦不算长久,一般以二、三年为多。搭套在近代华北农村广为流行,但在搭套之外还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农耕结合形式,这些农耕结合形式与搭套相比虽然较为零碎、规模也较小,但在维持农业生产力方面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俨然也成为普遍流行的风俗习惯。换工便是在搭套之外普遍流行的一种形式,有不少农家采用这种劳动力、畜力间的相互交换的方法,去解决上述劳力与畜力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土地不多、农作业工作量不大的农家来说更是如此。有时农家们单是依靠搭套仍然解决不了劳力与畜力问题的时候,也要依赖这一农耕结合习惯作为补充。
换工既不同于搭套,也不同于“代耕”及帮工、帮忙等等一般的单方面的劳动援助,它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农家双方间存在着大体上同等工作量的劳动力·畜力的交换(或曰返还)。而目前尚有很多学者将换工与其他农耕结合形式特别是单方面的劳动支援混为一谈,结果给人以近代农村的农耕结合中只有(相互间)无条件的支援或侍奉,不存在以合理计算为基础的交换形式的印象。本世纪30-40年代之交满铁调查部的调查员在华北农村从事所谓“惯行调查”时也同样将这两种不同的农耕结合形式混淆,在调查中他们更多地注意华北农村中建立在农家间亲密感情基础之上的(相互间的)援助、帮忙等等,对同家族内的相互扶助更是尤为重视。相反,对于农家间在劳动力与畜力的对等交换的原则下所实现的农耕结合形式则很少留意。本节尝试着更多地利用笔者近年在华北农村作田野调查时所获得的资料对这一多年被人们忽略的农耕习惯进行探讨。
近代华北各地农村中的换工还可以再细分为农家间的劳动力与劳动力相交换、劳动力与畜力相交换、以及劳动力与劳动力·畜力相交换等不同形式,对于这类的农耕结合习惯的称呼也不尽相同。在沙井村,除了有“人换工”的称呼之外,还有“伙换工”、“换人工”等等,个别村民则明确地称之为“以工换”或“换工”。在40年代的河北省栾城县寺北柴村只有“工换工”的叫法;同时代的山东省历城县冷水沟村和路家庄村的村民更明确地使用“换工”一词,[10] 在本稿中将这类农耕结合习惯统称为换工。
笔者推测换工习惯可能是近世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