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中国农村手工业中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商品生产,近代以前,由于种种原因,商品生产的规模受到很大限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社会分工和生产力的发展。有不少人把近代农村手工业与古代等同看待,认为近代农村手工业仍然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实,这种看法对古代也不是完全适用),看不到近代农村手工业中发生的巨大变革,本文的目的就是要说明,在近代,在商品生产规模急剧扩大的情况下,农村手工业的社会分工和生产力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更明确的说,是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是一个相当大的题目,若将全国各地各种农村手工业的情况都说清,不是一篇论文的篇幅能容纳得下的,为了更集中更深入的说明问题,本文选择了一个地区──华北平原上的冀鲁豫三省来作探讨。
一、 商品生产的扩大
华北平原近代以前的农村手工业可以分为几大类,一是纺织业,包括棉纺织和丝织业以及与之相关的轧花弹花缫丝等;二是食品加工业,有造酒、制粉、榨油、作酱等;三是植物茎杆枝条编织业,如草编、柳编、苇编、竹编之类;四是烧造业,烧制砖瓦盆碗缸罐等器物;五是造纸业;六是一些地方特产,如鞭炮、年画、假花等。此外还有各种手艺人,木工、铁工、泥瓦工等。这些农村手工业产品,囊括了农村生产生活资料所需工业品的绝大部分,看起来主要生产目的应该是为了自给,但实际上,除了棉纺织业中存在大量自给生产外,就只还有一些农家自己造酒作酱,其他所有手工行业都以商品生产为主。以柳编为例,华北平原到处都有柳树,柳条编织的筐、簸箕、水罐等是农家生产生活不可或缺之物,而柳编不但不是家家皆会,并且不是村村皆有,相反,生产相当集中,往往一个村有几十户从事柳编,产品供应周围几十村、全县甚至邻近几县。不过,另一方面,这些产品的市场大部分不出本县、本省或本地区,因而生产规模相当有限。
近代以来,农村手工业商品生产有了巨大发展。商品生产发展首先表现在商品市场的扩大,以及由此而来的商品量的增加;其次是商品品种的增多和新的生产部门出现。
华北平原最重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是棉纺织业,华北的棉布在鸦片战争以前已有长距离运销,主要运往东北和西北,到近代,尤其清末民初,华北棉布市场遍及全国,还有部分运销蒙古。商品量的扩大更是惊人。鸦片战争前,冀鲁豫三省输出到本地区之外的棉布共300万匹 ,到清末,笔者估计,三省输出的棉布已达2000万匹 ,而到30年代初,这三省生产的棉布总产量应在15000万匹左右(这一数字系用三省消费的棉纱推算,过程较为繁复,此处不赘)如以输出60 %计, 则应有10000万匹输出。与鸦片战争前相比,增长了32倍之多。
如果说,棉纺织业市场的扩大主要在国内的话,华北其他几项重要手工业在近代市场扩大的特点是进入了国际市场成为出口商品。华北的丝业主要是柞蚕丝和柞丝绸,柞丝绸以前除供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外,就只有北方较富裕的农户和城市里的中下层穿用,市场比较狭隘。柞丝绸和柞蚕丝19世纪末开始出口,很快就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如以柞丝绸1890年的出口量和出口值为100,到 1921年,出口量指数达到2090 ,出口值指数达到6543 。近代中国另一种重要出口商品是草帽辫,也以华北平原为主要产地。在从1891年到1911年的20年中,草帽辫的出口值翻了6番,由161万海关两增加到了1030万海关两 。 华北食品加工业产品植物油和油饼、粉丝和粉条也通过出口扩大了市场。如山东省清末有油坊5000余家,到1934年,仅胶济铁路沿线41个县市的农村中就有各类油坊近5000家 。 各种植物油的产量也由14400万斤上升到了23400万斤(这一数字推算过程复杂,本文略去)。
商品品种增多表现在原有商品增加了花色品种以及新的商品种类的出现。原有商品如棉布,近代以前,只有土布和冷布两个大类,土布虽有大布小布之分,只是规格不同而已,且长短宽窄相差无几。清末以来,由于引进机制纱和各种改良织机,除土布外,出现了改良土布和仿洋布。如河北省的新兴手织区高阳织布区,棉纺织品的品种有数十种,除各种平纹白布外,有条布,分白底色条、色底色条、花条、提条、提点条等,又因经纬线支数的不同,组合出多种花样;有格布,分白底色格、色底色格、两种以上颜色格子相套而成的色套格、条格、色底白格等种类,亦有经纬纱支数的分别;有呢布,如中山呢、核桃呢、哔叽呢、直贡呢、雪花呢、雪花格呢、人字呢、摩登呢、西服呢等;还有其他一些花色布,如十字布、斜纹布、宽面床单布、格儿纱、罗纹布、小提花布、电光布等等;大部分都是仿同类的机织布,可以说,凡当时机器织布厂能生产的种类,乡村手工业无一不能仿造 。 新的商品种类较主要的是人造丝和花边发网。华北地区的人造丝产于高阳和周村两个手工业区,以其物美价廉很快就将市场发展到全国,在南方一些省份,华北的人造丝有与桑丝绸竞争之势。花边和发网都是从国外引进技术和原料,产品全部输出国外。
二、 生产力的进步
清末民初,在商品生产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华北农村手工业中一些部门所使用的工具开始发生变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