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从国外渐次引进了一些新的效率较高的工具,代替已沿用了数百年的落后的旧式工具,其中有一些发展到了机器——以人力作动力的工具机的水平。这类变革主要发生在纺织业中,包括棉织业、丝织业、轧花业、弹花业和缫丝业。
华北轧棉业原用旧式轧车轧棉,用吊弓弹花。旧式轧车结构很简单,在木制的立框上安有铁木两根圆轴,操作时,工人用脚踏板带动铁轴自上而下旋转,用右手摇动木轴把自下而上旋转,用左手将子棉喂入两轴之间的空隙。这种轧车每人每日只能轧子棉20斤。吊弓的构造更简单,弹花时全仗人手用弹花锤击打弓弦,将棉纤维弹松,每人每日不过弹皮棉 8斤。清末开始从日本引进新式轧花机和弹花机。轧花机用皮棍卷花,由钢板制成的上刀和下刀的运动轧去棉子。工作时,工人以脚踏板提供动力,通过杠杆、皮带、飞轮等传动机构将动力均匀传给全机,双手将子棉喂入机内。每人每日可轧子棉100余斤。弹花机的弹花部位由三对木鼓组成, 每对皆分为内外鼓,形如半圆,内鼓外面钉有锯条50根,外鼓里面钉有锯条40根。内鼓装在外鼓里面,安有铁轴可以转动,动力亦依靠人力踏动脚踏板,传动机构由大小飞轮、皮带盘、皮带、齿轮、滚轴等组成。工作时,先将皮棉平铺在机体盖上,用滚轴带住,然后工人踏动踏板,全机开始转动,皮棉由滚轴带入机内,依次经过三对内外鼓,经锯条摩擦后皮棉即弹松成为絮棉,随竹廉从出棉口出来,经压棉杖轻压,成为薄絮片。全过程除最初铺棉用手工外,其余均在机内完成。用这种弹花机弹花每人每日可弹絮棉130斤。这就是说, 轧花机的效率比旧式轧车提高了4倍以上,而弹花机的效率比吊弓提高了15倍还多。
由于棉纺织业是近代中国农村最重要的农家手工业,棉织业工具的进步意义更为深远。华北农村棉织业清末以前一直使用投梭机,投梭机俗称“笨机”或“本机”,用脚踏板带动棕桄,使经线交叉开口,然后一手递梭,一手接梭,完成纬线的一次运动,再用手握纬杆打纬,各个动作依次完成。每织五六寸,还要停下来卷布并放松经线。这种织机,效率既慢,布幅宽度又受人的手臂长度的限制,一般一天只能织 1 尺左右宽的窄面布20尺左右,最多也不会超过30尺。19 世纪末开始使用拉梭机,拉梭机与投梭机结构相似,只在机上加了滑轮及拉梭绳,把梭子的运动由双手投接改为一手拉绳,一手握纬杆打纬,布幅加宽到了2 尺左右,工效亦提高了一倍以上,每机每天可织40—60尺。拉梭机虽比投梭机进了一大步, 但要由工人的双手依次完成每一个动作。清末民初,华北平原各纺织区都逐渐引进了铁轮织布机。铁轮机与上述两种织机都不同,它利用足踏板提供动力,以铁制飞轮蓄能,通过齿轮、杠杆等将动力传到全机。铁轮机将开口、投梭、打纬、卷布、送经等运动相互牵连,形成一个整体。织布时,工人仅以足踏板使机器转动,各个动作即可自动完成,双手的工作主要是接头。铁轮织布机所织布匹一般宽度在2 尺以上,每机每天可织布80 ─120尺。如以幅宽2.2尺计,铁轮织布机的生产率是每天176 ─264平方尺,而投梭机只有20 ─30平方尺,铁轮机的效率达到投梭机的8.8倍。
从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到,轧花机、弹花机和铁轮织布机都已不再是手工工具,而成为机器。马克思指出,所有发达的机器都由三部分组成: 发动机、传动机构和工具机。发动机提供动力;传动机构由飞轮、转轴、齿轮、杠杆、皮带等等组成,调节运动,必要时改变运动形式。这两部分的作用仅仅是把运动传给工具机,工具机由此抓住劳动对象,并按一定的目的改变它。工具机是手工业或工场手工业向机器生产过渡的起点,它们大体上还是手工业工人所使用的那些器具和工具,但它们已经不是人的工具,而是一个机构的工具。工具机摆脱了手工工具所受人体器官的限制,用自己的工具完成过去工人用类似的工具所完成的那些动作 。 上述轧花机、弹花机和铁轮织布机完全符合马克思对于心不忍工具机的这些分析,至于说它们都还以人工作动力,也正如马克思所说:“动力是来自人还是来自另一台机器, 这并不改变问题的实质。”
华北丝织业中缫丝工具和织机也都发生了变化。缫丝原用手摇纩车,一般每10至25粒茧合缫一条丝,最多时可至32粒茧。一车日产量约为10两左右。近代开始使用足踏纩车,5 ─ 8 粒茧合缫一条丝,日产量为 8 两左右。表面看,似乎足踏车产量并不高,但手车用大框,极笨重,常要两人共同工作,足踏车则只需一人,且手摇纩车所缫之丝比足踏车粗1 ─ 4倍,若依所用人工和缫丝长度看,足车的效率要高得多,此外,手车所缫丝粗而不均,质量依缫丝工的技术熟练程度而差距极大,并且丝多结节。足车所缫丝虽也受工人技术的影响,但相对讲差距较小,丝细而均滑。近代华北出口的蚕丝均为足车所缫。
丝织业中长期使用的织机有两种,均为木制投梭机。一种织平纹素色织物用,一人操作;另一种织提花织物,需两人合作,其中一人坐于花楼顶牵花。旧式木机一机一日的产量为10至20尺,提花机的产量还要低得多。民国初年自日本引进了新式织机,为铁木合制,也有两种,一种织平纹织物,构造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