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的研究,当然还有蔡元培的“不拘一格”选人才。他没有受过社会学或经济学方面的专业训练,也不善于使用统计数字和从事细致的社会调查工作,他的乡村建设的实践和理论,其实都是很哲学化的,不过他有自己的一套具有理论魅力的逻辑。
在他看来,乡村建设之所以会成为一种运动,吸引了不同部门、不同领域和不同观点的专家学者和社会人士,受到中国朝野上下的关注,是因为中国的乡村长期以来受到破坏,这种破坏是由于中西文化相遇后中国文化敌不过西洋文化,于是改变自己学西洋,乡村的破坏就是学西洋文化和都市文明的后果,所以必须通过乡村建设使中国文化有一个大的转变(梁漱溟,1936/1989:602-611)。梁漱溟认为,中国旧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构造)的特征是“伦理本位”,“职业分立”,“只有周期的一治一乱而无革命”,社会秩序所赖以维持的要点是“教化、礼俗、自力”,这些特征使中国社会散漫、消极、和平、无力,所以非有历史大转变,中国文化已盘旋而不得进;西方文化的特征是“权利本位”、“阶级分立”,较之中国的长处是“科学技术”和“团体组织”,因由团体生活所以有强烈的阶级和国家意识,西方的个人主义其实是集团生活发达的社会产生的一种有价值的理念,并非不顾公益悖乎道德的行为;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后使中国旧的乡村构造遭到破坏,中国社会更陷入散漫和无力的境地,所以要根本改造乡村,其途径就是建立新的乡村组织。(梁漱溟,1937/1989:148-272)这种新的乡村组织是政治和教化合一的自治组织,是从办乡学村学开始,通过乡学村学改造乡约村约,并进而从乡农学校中分化出乡村的监督教训、行政和立法的自治组织,以取代原有的乡公所、区公所,从而成为新的社会制度的基础。所以梁漱溟说:“我们以上所讲的这个组织固然是一个乡村组织,或曰乡村自治组织;可是我们想着我们将来的整个的国家政治制度,也就是本着这么一个格局、这么一个精神、这么一个规模发挥出来的。所以我常常喜欢说:我们是在创造一种新的社会组织构造,我们是要从乡村培养新组织构造的基芽。这个意思就是说整个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都是在乡村中生它的苗芽,后来的东西就是它的发育。”(梁漱溟,1937/1989:389)
乡村建设在政治上是由散而合,在经济上就是由农而工。也就是说,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不是直接办工业,而是先制造出工业的需要来,从农业生产和农民消费两个方面刺激工业,从农业引发工业,更从工业推进农业,农业工业垒为推进,实现“工业向农村分散,农业工业相结合,都市乡村化,乡村都市化”的理想。梁漱溟认为这种工业化的道路,与西方国家近代的工业化道路是不同的,“西洋近代是从商业到工业,我们是从农业到工业;西洋是自由竞争,我们是合作图存。”(梁漱溟,1937/1989:508-515)统观梁漱溟的
工业化理论,其主要的观点和主张有下列几点:
第一,主张由农业引发工业,反对走发展商业资本的工业化道路。梁漱溟称,“从农业引发工业是我们翻身之路”,乡村的翻身需要进步的生产技术和社会化的经济组织,但关键则看能不能工业化。他认为,商业的工业道路不仅无法满足多数人吃饭的问题,不会使民族工业资本成功,而且会使中国社会关系的增进和调整受到妨害,造成贫者益贫,富者益富,人才钱财充于都市,乡村衰蔽无人问。梁漱溟还认为,他所说的由农业引发工业的道路,是从农民生活需求出发,志在整个中国经济的改造,既不同于当时日本提倡的工业到乡村去,也不同于马寅初等提倡的以小工业和手工业补足农业,因为前者骨子里是维持工业资本的立场,后者则只是局限于对乡村的考虑,没有考虑整个中国社会的根本大计。(梁漱溟,1937/1989:513-514)
第二,主张为消费而生产的工业化,反对为营利而生产的工业化。梁漱溟认为,如华北工业改进社等组织,直接倡办乡村工业,还是太苯,应当先制造出工业的需要,也就是工业的购买力,再布置合作的根底,乡村工业自然勃兴;不过中国工业要建立在非营利的立场上,超出竞争的漩涡,这是环境逼迫着我们只有自力更生,这样才能不重蹈人家覆辙,不怕人家倾销,从而“完成一个大社会的自给自足”;走为营利而生产的工业化道路,必陷入彼此竞争、偏颇集中、阶级分化,社会关系恶化。(梁漱溟,1937/1989:508-513) 第三,走工业统筹建设的第三条工业化道路。在梁漱溟看来,中国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的以营利为核心的发展商业资本的工业化道路,也不能走苏俄强制集团化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他倡导的是一条侧重社会主义的以乡村建设为基础的工业化道路。他说,“如何工业化,普通说有两条路。一是统筹全局而实行工业建设;一是追求利润而工业自然发达。现在的中国人大抵都想走中间(我们也然),谁也不敢说走一边的话。而其实呢,骨子里都侧重第二条路(尤其政府中人为然);唯我们则真是侧重第一条路的。从反对资本主义来说,从要完成社会的一体性来说,我们的乡村建设原是一种社会主义;那么,在工业化问题上能不能实行其统筹建设,就是我们之成功失败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