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中国学术界30-40年代对乡村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二)      ★★★ 【字体: 】  
中国学术界30-40年代对乡村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二)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09:07   点击数:[]    

察社。

何干之(1937/1985),《中国社会性质论战》(节录),全书由原生活书店1937年出版,节录现载《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1卷第607-621页,陈翰笙、薛暮桥、冯和法合编,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黄宗智(1986),《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北京:中华书局。(1990),《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和乡村变迁,1350-1988》,斯坦福版。 (1993),“中国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认识危机”,载《史学理论研究》1993年第1 期第42-60页。

苦农(1937/1989),“丝茧统制下的无锡蚕桑”,载《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3卷第232-235页,陈翰笙、薛暮桥、冯和法合编,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厉风(1934),“五十年来商业资本在河北乡村手工业中之发展过程”,原载《中国农村》第1卷第3期,

现载《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3卷第41-51页,陈翰笙、薛暮桥、冯和法合编,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李景汉(1927),“中国社会调查运动”,载《社会学界》第1卷第79-91页。

(1933),《定县社会概况调查》,北京:中华教育促进会

(1934),“华北农村人口之结构与问题”,载《社会学界》第8卷第1-18页。

李紫翔(1935a/1987),“‘乡村建设’运动的评介”,原载《中国农村经济论文集》,中华书局1936年出

版,现载《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2卷第494-501页,陈翰笙、薛暮桥、冯和法合编,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1935b/1987),“中国农村运动的理论与实际”,原载《新中华》第3卷第18期,现载《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2卷第494-501页,陈翰笙、薛暮桥、冯和法合编,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梁漱溟(1936/1989),《乡村建设大意》,载《梁漱溟全集》第1卷第599-720页,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37/1989),《乡村建设理论》,载《梁漱溟全集》第2卷第141-585页,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41/1989),《答乡村建设批判》,载《梁漱溟全集》第 2卷第587-658页,济南:山东人民出

版社。

(1942/1989)《我的自学小史》,载《梁漱溟全集》第2卷第659-699页,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刘梦飞(1933/1985),“中国农村经济的现阶段--任曙、严灵峰先生的理论批判”,原载《新中华》第1卷第14期;“再论中国农村经济现阶段的性质--读了‘不愉快’的答辩与刘亚平的‘评’之后”,原载《新中华》第1卷第22期;现载《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1卷第497-506页,陈翰笙、薛暮 桥、冯和法合编,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千家驹、李紫翔主编(1935),《中国乡村建设批判》,北京:新知书店。

千家驹(1934a/1987),“定县的实验运动能解决中国农村问题吗?--兼评《民间》半月刊孙伏园先生 《全国各地的实验运动》”,原载千家驹编《中国农村经济论文集》,中华书局1936年出版,现 载《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2卷第410-415页,陈翰笙、薛暮桥、冯和法合编,北京:中国展望 出版社。

(1934b/1987),“中国农村建设之路何在--评定县平教会的实验运动”,原载《申报》月刊第3卷第10号,现载《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2卷第416-420页,陈翰笙、薛暮桥、冯和法合编,北 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乔启明(1930),“中国农民生活程度之研究”,载《社会学刊》第1卷第3期第1-43页。

(1947),《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史国衡(1946),《昆厂劳工》,北京:商务印书馆。

孙本文(1948),“晚近中国社会学发展的趋向”,载《社会学刊》第6卷第46-48页。

孙冶方(1936/1987),“为什么批评乡村改良主义工作”,原载《中国农村》第2卷第5期,现载《解放 前的中国农村》第2卷第652-655页,陈翰笙、薛暮桥、冯和法合编,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王春光(1995),《社会流动和社会重构:京城“浙江村”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王汉生等(1990),“工业化和社会分化:改革以来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变迁”,载《农村经济与社会》

1990年第4期。

吴半农(1934/1985),“论‘定县主义’”,原载千家驹编《中国农村经济论文集》,中华书局1936年出版,

现载《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1卷第535-538页,陈翰笙、薛暮桥、冯和法合编,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薛暮桥(1934/1984),“怎样研究中国农村经济”,原载1934年10月《中国农村》月刊第1卷第1期,现载《薛暮桥经济论文选》第1-1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原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958〗1989),“无锡县(市)农村经济调查报告(1929-1948)”,载《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3卷第304-331页,陈翰笙、薛暮桥、冯和法合编,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张闻天(1931/1985),“中国经济之性质问题的研究--评任曙君的《中国经济研究》”,原载《读书杂志》第4、5期合刊《中国社会史论战专号》,署名刘梦云,神州国光社1932年版,现载《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1卷第241-267页,陈翰笙、薛暮桥、冯和法合编,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张之毅(1943/1990),《易村手工业》,原由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现载费孝通、张之毅著《云南三村》第203-326页,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传统农业与现代化(三)——传统农业与小农经济研究述评(上)

  • 下一篇文章:传统农业与现代化(一)——传统农业与小农经济研究述评(上)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学术界30-40年代对乡村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二)”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学术界30-40年代对乡村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二)”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中国学术刊物的反思与发展
  • ››中国学术界30-40年代对乡村工业化道...
  • ››中国学术界30-40年代对乡村工业化道...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